鲍鹏山作者简介:鲍鹏山,男,西元1963年生,安徽六安人,文学博士。现任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有《寂寞圣哲》《论语新读》《天纵圣贤》《说孔子》等。 |
儒学添生活味,经典更接地气
记者:汪泷
来源:《齐鲁晚报》2015年05月22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初五日戊戌
耶稣2015年5月22日
19日,由孔子研究院主办的春秋讲坛举行今年首奖,鲍鹏山作为主讲人作了题为《孔子与士》的主题讲座。他认为,济宁举办的儒学普及活动是很好的举措,有助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推广,也有利于增强当代人的人文气质。
【个人简介】鲍鹏山,现为上海开放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潜心研究先秦诸子数十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研究,出版有《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风流去》、《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传》等著作。
儒学教人学会明辨是非
记者:教授,您曾提出希望儒学进入到生活细节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媒体上,儒学为什么要进入我们的生活细节中呢?
鲍鹏山:过去,人们一提文化,就认为他代表了知识,其实不然,文化更多的是具有功能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平时我们看电视,只需要知道遥控器怎么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知道它是怎么制造的。所以有些知识部分人是不必去掌握的。
但文化不同,文化可以在所有人身上产生效应。普及文化,可以让人具备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
记者:这种基本能力,在当今社会有何作用?
鲍鹏山:古代是精英社会,国家的发展走向完全是精英阶层决定的,所以当时推崇精英教育,多数普通民众并没机会接触文化。
但今天不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通大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发表意见,当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对国家的政策也可能构成影响,有些影响甚至会形成对当今社会的推动力。
所以这就要求人们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你才能理性、正确地去发表你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记者:现在高中即将开设国学课程,并且把许多儒学经典列入到必修科目当中,您怎么看待这一措施?
鲍鹏山:这是好事,每个孩子都应该了解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但我认为,这一措施仍需改进,国学进课堂应该从小学开始。
高中阶段孩子们普遍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现阶段的他们,无论从气质、价值观等方面都已经基本成型。所以我认为如果要想有更好的效果,应该把这一举措再往前推。
帮中国人培养人文气质
记者:近几年,济宁开展了许多儒学普及活动,包括打造乡村儒学,让每个村都配备儒学讲师,乡村书屋也配备国学经典书籍,您对此如何评价?
鲍鹏山:非常好!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举措。
中国的乡村不同于国外的乡村,乡村治理自然也与国外不同。我们有3000年的乡村治理经验,理应让有中国传统的治理继续发展下去。
我举个例子,就好比现在不少人喜欢喝咖啡,这个没人反对,但我们大多数人仍然爱喝茶。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可以去喜欢、享受国外的文化,但首先你要先懂得自己国家的文化。要养成中国人自己的气质。
所以咱们济宁用传统文化建设乡村,让当代人有传统、有文化,非常有必要。
记者:那么您对国学普及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呢?
鲍鹏山:我认为在国学普及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适当地放手让民间组织去做,毕竟政府的力量有限,而民间也有许多人对此有热情。所以放手去做,才能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形成百花齐放的现象。
其次,政府有很多文化管理、服务机构,在推动国学普及的时候,不要只看上面的政策,也要多看看民间的需求。或者说是向过去看看,古时候在传统文化当中肯定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责任编辑:姚远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