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作者简介:“微言”是儒家网特设的一个栏目,主要搜集整理发布儒家学者和儒门同仁发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
整理者:冷长安
来源:儒家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二十日癸丑
耶稣2015年6月6日
#今日热点#
@儒家网 :
【把刘清平教授驱逐出复旦大学?】针对复旦高研院教授刘清平(@刘清平杂谈 曾用微博@刘清平微博 )以“下流低劣字眼”“谩骂和无道德底限的方式污辱先圣先贤”,复旦大学校友@济楚_复旦 博士认为刘清平“败坏了我们母校的声名”“深以为耻”,发起#将刘清平逐出复旦# 。您怎么看?
济楚(@济楚_复旦):
【将刘清平逐出复旦】包容和自由,都限格在正常人范围内。刘清平身为教授,出言如此不逊,詈辞不断,污人视听,如何为人师表?试问哪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和严肃学者会使用这些肮脏的字眼儿如泼妇骂街?我所引以为耻之处,正在于此。刘教授既然还在复旦,请用文明人的方式发表异见。
济楚(@济楚_复旦):
【将刘清平逐出复旦】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以谩骂和无道德底限的方式污辱先圣先贤,这还是学者吗?这还是研究吗?复旦是高等学府,是做学问的地方,而非泼妇养习所,鄙人不才,刘教授所读过的西方哲人的书籍,我多多少少也读过,我也很表佩服,但他们从不这样低贱下等地骂古人。
@慕朵生:
【支持复旦学生驱逐刘清平】刘长期用极其肮脏恶毒不堪入耳之语言,侮辱谩骂举世公认之中国古代圣贤,挑衅攻击任何参与讨论之学者和网友,丧失学术操守和道德底线,更丧失为人师表之最基本资格。建议复旦学生及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具名向刘所在院系、大学及教育部反复陈辞请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慕朵生:
【支持复旦学生驱逐刘清平】刘之问题,与学术讨论和观点多元无关,只与其道德恶劣不适合做教师以及误人子弟有关!!!
胡晓杨(@儒者明德):
【支持复旦学生驱逐刘清平】批判得再激烈也只限于学术范围内的讨论。他这样肆意谩骂,哪里仅是个说人坏话的问题,是缺乏做人最基本的品德。这样的人去为人师表,只会误人子弟。
杜吹剑(@儒生任重):
【支持复旦学生驱逐刘清平】转友评:如果可能,何止是逐出復旦?但自古以來,詆毀夫子的也遠不止劉敗類淸平孽根這一個,叔孫武叔開了詆毀夫子的先河,劉淸平大約是叔孫武叔的謬種流傳吧。五四、文革尚且不能詆毀得了夫子,劉淸平也不過是狂犬吠日罷了。不值得理睬。他是“自作孽,不可活。”
@颜儒廷旺:
【态度】我们反对他,并非反对他的学术观点,而是反对他的态度,儒家文化向来欢迎批评批判,但是坚决反对侮辱谩骂!
任士见(@任士见1982):
【修养】钱种书先生说过:文如其人。教授非要骂人,可以去学鲁迅先生,骂得对不对另说,但人家骂成了艺术。再怎么贬低,鲁迅也是一个好作家。满嘴粗话脏话不仅是没有修养的表现,更有可能的是自身学养也不足,道德文章一塌糊涂。
任士见(@任士见1982):
【师道】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根是“传道”,但这是最欠缺的。现在的中小学还算得上授业解惑,而很多大学教授连授业解惑都做不到,课都不好好上的大有人在。希望教授们多务务正业。课上不好,学生可以自学,但是人做不好,还怎么登上三尺讲台?
任士见(@任士见1982):
【师道】教授为何敢于如此放肆?有人说是文革余孽,我看未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自甘堕落,天也无奈。年纪一大把的教授都不知道怎么做人,这恰恰说明了儒学复兴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仁者,人也。教授做不成贤人,至少应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任士见(@任士见1982):
【师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如此鄙俗不堪的语言骂人,不仅越过师德底线,也涉嫌违反《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于此等骂人者,无须回击,更不值得愤慨,应吁请相关部门介入,对骂人者的教师资格进入重新审查。
#诸子百家#
李竞恒(@李竞恒-花雕酒):
【法墨杨】法家、墨家、杨朱,都是小共同体瓦解,社会逐渐解体后的产物。没有小共同体,于是便要么彻底以陌生人社会作恶成本低设计制度(法家),要么彻底拥抱整个陌生人社会(墨家),要么敌视整个陌生人社会只爱自己这个原子个体(杨朱)。这三家,其实都是费拉的产物,不知何为社会凝结核,只有极大社会概念。
@吴钩:
【法墨杨】有道理。然后我补充一点:法家演化成今天的毛左,墨家演化成今天的文化基督徒,杨朱则演成成今天的山寨自由派。
@儒生知一:
【法家】战国法家诸子本皆源自儒门,法家之创制不可谓无孔门儒家的主张,只是少仁,一偏而再偏,所缔造的秦帝国终于变成了一个利维坦。
@儒生知一:
【法家】譬如说法家推崇天下定于一以解决战乱纷争的大一统主张这毫无疑问就源自是春秋经的主张,譬如说秦行郡县选官以官僚制治理国家而去封建毫无疑问来自于儒家贬世卿。
@颜儒廷旺:
【罢黜百家】西汉严格来讲并没有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各派学术思想各展其能。兵家适合封建统治需要,农家适合生产发展,杂家适合记录历史,道家适合宗教,法家提供政策理论。就是墨家没有可以发展的土壤,所以思想流传小众。
责任编辑:梁金瑞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