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我为什么要办原道书院

栏目:当代儒林
发布时间:2015-06-11 09:30:59
标签:
陈明

作者简介:陈明,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湘潭大学碧泉书院教授。一九九四年创办《原道》辑刊任主编至二〇二二年。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维》《文化儒学》《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对谈录》《儒教与公民社会》《儒家文明论稿》《易庸学通义》《江山辽阔立多时》,主编有“原道文丛”若干种。

  

 

原道书院

作者:陈明

图片:杨雨萌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开放时代》2015年第3期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廿五日戊午

           耶稣2015年6月11日

 

 

 

应该从社会重建和文化重振这样一个自然而内在的宏观视角来理解和推动儒学热。那种将其意识形态化的或左或右的阴谋论猜测是肤浅可笑的。这从大陆儒学对公共领域如政治重建、文化认同、身心安顿诸问题的强烈关注,对书院宗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参与中可以得到某种印证。

 

儒家文化固然离不开四书五经,但敬天、法祖、崇圣才是更为基础也更为核心的实质内容;它们直接渗透体现在古人的公私生活诸领域。天坛地坛、文庙书院和宗庙祠堂正是实现这种连接和塑造的组织平台和运作形式。古代读书士子以能够编修国史为荣耀,今天有志复兴儒学的人则应以创办书院、兴建宗祠为自己的一大理想和责任。

 

也许因为小时候常到岳麓书院游玩,童年的记忆美好而深刻,也许因为看到今天的书院虽然名目繁多、煞有介事但总感觉更像私塾或蒙学班,只是MBA或EMBA难尽如人意,在《原道》创办二十年成为所谓“C刊”(CSSCI来源期刊)后,我就有了腾出手来办一所“原道书院”的念头。讲学论道、祭祀圣贤、教化乡里是传统书院的基本功能,我希望今天的北京也能有一个这样纯正的儒家道场。好几年前苗元一先生就为我提供了启动资金。但直到认识小谭,才因缘际会艰难上路。

 

定位明确后,书院的活动以一年为周期这样规划:

 

春秋两季祭祀夫子;寒暑二假培训中学国学师资;春夏秋冬四次儒门会讲;每月一次公众国学讲座。

 

教化乡里?所有这一切均公益免费——合作伙伴热切招募中!

 

“原道书院”,原道就是体道、求道、行道。这是《原道》辑刊的宗旨,也是原道书院的理念。

 

“翠湖有雨吟洙泗,云过西山诵舞雩”是山门门联。书院大方位是西山下、翠湖边;洙泗作为鲁国的两条河流因孔子开坛讲学于其间早已成为儒门代称;舞雩是求雨祭天之所,也在鲁国。值得一说的是对舞雩二字的选择,一方面出于对夫子“吾与点”之境界的向往,表达的是我自己的个性气质;另一方面则有对天之神圣性的信仰和崇敬,也可以说是对大陆儒学的宗教学话语范式的呼应吧。

 

“刚柔相济,经史互发”挂在西厢课室门口。曾国藩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冯友兰反用其语,以“刚日读史,柔日读经”书赠李泽厚先生。《原道》一开始就强调经世致用,书院课堂讲经论史自然希望能像船山的《读通鉴论》一样,互相参证,互相发明,而区别于理学笼罩下的主敬穷理袖手心性;刚柔相济作为对人格素质的期待正与此相通。

 

“尊改良在启蒙救亡外,通经权于即用见体中”则是我个人的学术主张和风格了,悄悄地挂在自己书房内。真正比较个人化的只是下联,上联实际是陈寅恪先生所概括推崇的曾湘乡张南皮之议论。它不仅是近代变革中儒家士大夫的主流旨趣,现在,在革命叙事与启蒙规划两种曾经压倒一切的现代性方案渐露疲态之后,回到康有为实际也就是回到近代的儒家士大夫的改良道路与思维。

 

“彼黍离离彼稷苗,谁家君子为心焦?愿做青青原上草,随风沐化附舜尧”是教师节收到的学生礼物,很感动,很喜欢,让学生写下放在教室,作为激励和向往。

 

在今年3月28日,距二月上丁相对最近的那个周末举办书院开张仪式,相当偶然。但那天会讲的主题,如何看待李明辉教授对大陆新儒学的批评却颇为应景,因为同一天台北南港的中研院文哲所也在讨论这一话题。到场的学者很多,媒体也很关注。基本的共识是,大陆儒学的存在是个事实;这个存在还只是初级阶段,小荷才露尖尖角,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风光还有待明天。

 

偶然中的另一个天意是,书院落脚的这个村庄拆迁的议论很快变成现实。兴奋的是村民,失落的是谁呢?为这书院我已经白了中年头,现在,染黑的头发是不会再白了,巫巍说可以到阳山书院村看看,还有人说西四那边也有政府“招文”,只是名字要改为“文津”……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一个院子、几间屋子还会找不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原道书院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现场


  


盛洪先生与陈明先生共同揭牌


  


陈明先生宣读祭文


  


盛洪、韩星、彭永捷、方朝晖、米湾等学者行礼


  


儒友古琴独奏《文王操》



责任编辑: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