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镕经铸史探赜甄微——《蒙文通全集》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5-07-11 00:17:17
标签:



镕经铸史探赜甄微——《蒙文通全集》出版

作者:巴蜀书社

来源:巴蜀书社官微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五月廿五日丁亥

             耶稣2015年7月10日

 

 

 

 



《蒙文通全集》,横排繁体,精装,全六册,巴蜀书社20155月第1版第1次印刷,7月上市,定价980元。


在蒙文通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巴蜀书社邀请蒙先生的哲嗣蒙默教授在原《蒙文通文集》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出版了《蒙文通全集》。《全集》不仅比《文集》增加了近百万字,而且重新编排,更能反映蒙文通先生的学术体系,是目前最全、最系统、最规范的蒙文通著作汇编。


蒙文通先生(1894-1968),四川盐亭县人,20世纪少有的国学大师之一。早年毕业于四川存古学堂,曾从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学习,后又向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问学,出经入史,转益多师,形成了自己贯通经、史、诸子,旁及佛道二藏、宋明理学的学术风格,在思想史、史学史、先秦史、宋明史、古民族、古地理、道教文献整理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通儒”。蒙先生曾在成都大学、成都国学院、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等校任教,40年代曾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除继续担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外,还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先生执掌教席多年,桃李满天下,弟子辈如今多已成为学术界的名师和大家。


有人曾评价说:“近世以来的博学家,论征引文献的浩翰,当以钱钟书居首;论研治专题的纷繁,宜以饶宗颐称冠;而论方面之广,层次之多,似无过于蒙文通者。”(胡文辉语,《邵阳日报》2013年3月3日)蒙先生的学术极为博通,出经入史,贯通四部,不设藩篱,在各个方面都有极高成就;而其中尤以其上古史研究最负盛名。先生的成名之作是撰于1927年的《古史甄微》,在史学界第一次系统研究三皇五帝传说的形成,提出“太古民族显有三系之分(江汉、河洛、海岱民族),其分布地域不同,其经济生活不同,其文化思想亦异”,实为今日中国文化起源多元论之嚆矢。此说一出,就被古史辨派引为同调,直到今天仍有极大影响力。先生随后所撰《天问本事》、《经学抉原》等书又进一步将此说发展为“三系文化说”,为此后立说之基础。先生曾总结其先秦学术研究曰:先秦学术在纵的发展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西周共和以前文学发达,是《诗》(国风)的时代;起共和讫春秋末史学发达,是《春秋》(国语)的时代;战国时哲学发达,是诸子(家语)的时代。在横的方面大略可从地区划分为三个系统:一是东方齐鲁,二是南方巴楚,三是北方三晋。六经、儒墨为东方之学,辞赋、道家为南方之学,法家、纵横为北方之学。所谓“墨离为三”、“儒分为八”、“道分南北”等现象莫不与受地域的传统文化影响有关(《略谈我近年来的学术研究》,1962年)。“三阶段”、“三系统”纵横结合的研究理念贯穿于先生的经史研究之中,并由此而发展成“通观明变”的史学思想。先生的长文《中国历代农产量的扩大和赋役制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就是其“史以明变”观点的代表作,该文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各主要方面对秦后二千年的历史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客观考察,认为学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提高导致粮食增加,人民税负减轻,才有余力读书,学术思想因而得以进步,指出:“秦以来二千年的中国历史,就其巨大变化来看,可以唐前、唐后分为两大阶段,就其显著阶段来看,可以魏晋、中唐、晚明分为四段”,而“农业生产力发展四阶段、赋役制度演变四阶段密切符合”。该文对古史学界发生了广泛的影响,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之作。先生是四川大学宋史研究的奠基人,其《北宋变法论稿》从人民赋负、施行实效、制度演变以及王安石的自我认知等各个角度,科学、全面地对熙丰变法作出了评价。先生在史学史研究上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顾颉刚先生曾称先生是“治史学史最有成就的一位”(《文化先锋》第六卷第十六期),郦家驹称先生所著《中国史学史》是“第一部史学发展史,第一部把历史学的发展置于古代学术思想这一广阔领域里进行考察的史学史”,“是一项没有先例的重要创举”,对史学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是至今仍然有其生命力的”(《深切怀念蒙文通先生》,载《蒙文通学记》)。


 汤用彤先生曾说:“很多人知道蒙文通先生是个中国史学家,并且是个上古史学家,但很少人知道蒙先生在中国思想史方面也有特长,蒙先生既是经学大师廖季平的学生,又是佛学大师欧阳竟无的学生;此外,他又对唐宋思想的发展也极有研究,特别注意了过去向未被人注意的那些思想家。”(《光明日报》1957年5月24日)蒙先生虽以史学名家,而其治学实由经学入,早在1915年就以《孔氏古文说》受廖平赞赏。他的《经学抉原》《儒学五论》等著作发展补正了廖平“今文为哲学,古文为历史”的观点,并对今文学的“非常异议可怪之论”颇多阐明,认为汉代今文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吸取墨家、法家和黄老各家思想精华而形成,这就是所谓的“法夏、法殷、制备四代”。先生对宋明理学有很深的体悟,并用治理学的方法治道教和佛教学术,在道教方面发掘出了六朝隋唐道流的“重玄论”,把道教思想从修炼方术提高到了思辨哲理的深度,至今被道教学者奉为圭臬;在佛教方面考证了所谓“禅宗二十八祖”的虚妄,对“唯识新罗学”进行了精微玄奥的阐发,使奘公唯识之传得不囿于窥基一宗,深得佛学大师欧阳竟无的称赏。


 蒙先生晚年致力于民族史和地方史的研究。他关于古民族、古地理的研究,由于过于精深,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先生在这方面极多创获,如《秦之社会》一文发现“秦为戎族”,是历史上最早以非华夏民族而统一全国的政权;“庄蹻王滇”的传说流传千年,先生一朝而辨其讹。此外,蒙先生是近代“蜀学”传人,对巴蜀史也颇多发明。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年时间中,撰成《越史丛考》一书,批驳了国际上一些越史“专家”觊觎我国领土的奇谈怪论,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崇高利益而尽到一个历史学家的良知和责任。


 巴蜀书社自1987年起开始编辑出版《蒙文通文集》(蒙默整理),直到2001年,方才出齐(共六册)。《文集》收录了蒙先生的主要著作,受到学术界的一致好评。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尚有不少遗漏。蒙先生的次子蒙默教授,数十年来一直以搜集、整理、研究蒙先生著作为己任,补苴罅漏,成绩斐然。在巴蜀书社的邀请下,蒙默教授以耄耋之年,躬自校雠抄录,数易寒暑,重编《全集》。与《文集》相比,《全集》有三个特点:


 一是全面。《全集》在《文集》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前未能收录的手稿、诗词、期刊佚文、学术年谱等近百万字,其中不乏首次面世者,使本书成为目前最全的蒙氏著作汇编。如《儒学甄微》全文收录了蒙先生生前亲自编定的《儒学五论》一书,还增加了据手稿新整理的《理学别札》等从未曾面世的重要文献;《诸子甄微》增加了《周秦学术流派试探》《我国学术之进展》等文;《古史甄微》增加了《论秦及汉初之攻取》《周初统制之法先后异术远近异制考》等文;至于《甄微别集》所收则全是新增篇目或者别稿,包括《治学杂语》《诗曲遗草》《国史体系》《地方之分化与民主政治之前途》《考铨制度之重要》《三国历史的奇迹和人品特点》等重要文献。这些增补的文章扩大了蒙氏原有的学术体系,而收录的别稿则可以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先生学术演变的过程,必然将使研究者对蒙氏学术产生新的认识。


 二是系统。《全集》按照蒙先生著作的内容体系,分为《儒学甄微》、《诸子甄微》、《史学甄微》、《古史甄微》、《古礼甄微》、《古族甄微》、《古地甄微》、《道教甄微》、《甄微别集》等九卷。蒙先生的著述博大精深,号称难读难懂,现在按其类别分为九大卷,卷内篇目大致按时间先后排序,使各篇文章前后相贯,更成系统。另外,每篇文章都注明了原始出处(如最初发表时间、手稿等),编者蒙默教授还附加了不少的校记,说明该文的撰写情况,相信一定能便于读者研习。


 三是规范。此次整理在尽量保存蒙先生文章原滋原味的基础上,还对全书的体例进行了统一,对标点符号、异体字等尽量进行了规范,对明显的错误(包括引用文献错误、排印错误等等)进行了修订。


 可以说,这部《全集》是目前最完善的蒙文通先生著作集。蒙先生长期屈居西南一隅,其影响力远未充分发挥,他的许多研究成果还有待发掘;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部《全集》,让蒙氏学术进入更多学人的视野,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梁金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