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论语点睛》之十一:做人的根本

栏目:学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4 16:30:15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论语点睛》之十一:做人的根本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广西老年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六月廿日壬子

           耶稣2015年8月4日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篇》第七章)

 

子夏说:“尊重贤者,轻于女色,事奉父母能尽力而为,出任公职有奉献精神,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学问,我一定说他是有学问的。”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门十哲之一,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性格勇武,“好与贤己者处”。孔子去世后,他到魏国西河讲学,开西河学派,魏文侯尊之为师。

 

孔门弟子中,子夏著作传世最多。《论语》即是子夏与仲弓合编的。汉人徐防说:“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云。洪迈《容斋随笔》云:“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虽传记杂言未可尽信,然要为与他人不同矣。”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字使动用法,表示敬重、尊崇;第二个贤是名词,贤才,圣贤。易谓轻视,不看重,色指女色。贤贤易色,即重贤轻色,与重色轻贤、近色远贤相反。《素书》说:“近色远贤者惛,女谒公行者乱。”王氏曰:“重色轻贤,必有伤危之患;好奢纵欲,难免败亡之乱。”一说,易应释为“移”,移好色之心而好贤德;一说色指形色,转变平日态度,恭敬以对贤者。

 

致其身,意谓豁出性命。君主时代,君是国家的象征,与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因此,在邦有道、政治正常的时代,事君也是忠于国家国民和尽忠公职的表现。

 

子夏认为,重贤轻色,尽力事奉父母,尽忠公职,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些,即使没有专门求学,也可以说是有学问的人了。

 

儒家最重视道德的修养和建立,以此为做人的根本,以之为衡量人事的最高标准。

 

人做的好,事做的对,这是最根本的学问。子夏以文學著名,他都这么说,可知儒家學问的重心在哪里。仁义为本,学问为末;道德为体,文章为用。

 

然复须知,本末不二,体用不二。学问文章作为仁义道德的体现和作用,自有其重要性。就像一棵树,根基固然重要,枝叶也很重要。子夏扬本应该,抑末有偏。他自己以文学著名,能够重本重体,大好,但学者若不能善加领会,就会受到误导而产生轻视学问文章的流弊。正如《集注》引吳氏所说:“子夏之言辞气之間抑扬太过”,有“废学”之嫌。

 

上一章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还是孔子说的全面、到位和中正,没有任何缺陷和瑕疵。圣言无漏,此之谓也。

 

责任编辑:葛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