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钱穆先生诞辰120周年】如何始能做一好人

栏目:纪念追思
发布时间:2015-08-05 11:07:13
标签:
钱穆

作者简介:钱穆,男,西历一八九五年生,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曾任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一九四九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一九六六年,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一九九〇年在台北逝世。著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如何始能做一好人

来源:搜狐新闻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六月十五日丁未

      耶稣2015年7月30日

 

 

 

这六十年来的中国人,一番崇拜西方之狂热,任何历史上所表现的宗教信仰,也都难相比。所惜只是表现了些狂热的俗情,偏激的意气,最高也只算是空洞的理想,没有能稍稍厝意到历史与现实方面去作考虑。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一般人只知有西方,而抹杀了中国自己。总认为只要抄袭西方一套政制,便可尽治国平天下之大任。把中国自己固有优良传统制度全抛弃了。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社会并非一耶教社会,中国文化亦非一耶教文化,而中国人则追步西方,来过耶诞节日。这里面自不免夹杂着许多无情无理之盲目效颦。

——《中华文化十二讲》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国史大纲》

 

我们此刻要来复兴文化,所担责任多大!然而这事情也简单,复兴中国文化这条路,还是很近。《中庸》上说:“道不远人。”这一番道理,就在我们各人自己身上……我又要说一句,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来担任弘扬中国文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责任,也只有我们能来担此责任。

——《中国文化精神》

 

近代的中国人,只因我们一时科学落后,遂误认为中国以往历史上一切文物制度全都落后了。此实是一种可笑的推断。最低限度讲来,中国人所一向重视不断讲究的修齐治平之道,较之并世各民族,断不能说是落后。

——《中国历史研究法》

 

我希望在今天的中国人中,能有少数中的少数,他们愿意抱残守缺,来多学多懂一些中国学术,来对中国历史文化理出一个头绪。这不仅对中国自己有贡献,也可对世界人类有贡献。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文化向极注重“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主要重心则在人的“心”。……一人之心可以影响转移到千万人之心。心转则时代亦然随而转。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及其文化理论,最注重者在此。所以各人之正心诚意,成为治国平天下之基本。惟修道必先明道,复兴文化必先知有此文化。

——《中华文化十二讲》

 

该在物质世界之外有精神世界。过去人的心能与现代人的心相通,上下古今融成一个“大心”。这个大心能通天地,亘古今,而自存自在……从物世界过渡到心世界,那是人人可能的。若能进入此心世界,此心自安自乐……一切道德仁义,也全从人类心里流出。仰不愧,俯不怍,只是一心。

——《中国文化十二讲》

 

一切工夫,全贵在心上用。先要此心无欲,要使此心没有一毫预先私下的要求与趋向。那是静时之虚。心上不先有某种私要求与私趋向,能明白照见事理。这样便使自己和外面通了气。一旦外面事变来,自会应。这一种应……没有丝毫预先存藏着的某种私要求与私趋向在隔断,在遮掩,在歪曲。

——《宋明理学概述》

 

诚者,圣人之本。诚,如云真实如是。宇宙只是一个真实如是,圣人也只是一个真实如是……故曰:诚无为,几善恶。“几”是什么呢……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人之一切动,先动在心。心早已动了,而未形诸事为,还看不出此一动之有与无,但那时早分善恶了。所以工夫要在“几”上用。

——《宋明理学概述》

 

如何始能做一好人?此则由于各自内心之明觉,由于各人自己之向内体验,而不在其向外追寻。各人凭其各自内心之明觉而向内体验……人生一切真理,莫要于先使自己做成一好人……人人良知之所明觉,此即人人当体即是之真理……世界真理,即建基于此……此亦至平等,至自由。

——《人生十论》

 

责任编辑:葛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