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无锡钱氏一门六院士,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5-08-07 12:03:04
标签: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无锡钱氏一门六院士,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六月廿三日乙卯

           耶稣2015年8月7日

 

 

 

  

 

得参加常州大学与弘道书院主办的纪念钱穆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之便,终于瞻仰了久仰的无锡钱穆故居与怀海义庄。由于正在收集关于义庄的史料以助研究,所以我最想借此机会,实地考察一下钱家的怀海义庄。

 

钱穆出生的七房桥钱家,是苏南无锡的百年望族。祖上曾经划拨族产,设立三所义庄,作为族人的赈济基金,其中以怀海义庄最大。钱穆在回忆录《八十忆双亲》中记述说,怀海义庄的产业原本由富有的三房轮管,其他人不得过问,因而族中贫民得不到救济,出现了“老死者无以葬,幼小者无以教,婚嫁之赀无所从出,有欲出外就业,亦乏赀遣”的情况。

 

钱穆的父亲钱承沛是贫苦孤儿出身,“特痛悯同宅中孤儿寡妇”,又想到“祖宗置此义庄,本为子孙救灾恤贫”,因此向富三房提出怀海义庄“理当开放,务为拯恤”的要求。但不获同情,屡商不洽,钱承沛便将富三房告上了县衙门。经知县调解,二房某叔父被委托为怀海义庄的新管理人。钱承沛则协助二房叔父打理义庄,订立义庄的抚恤救济条款,“自此五世同堂一宅,幼有养,老有归,皆得赖祖宗庇荫,粗衣淡食无忧,一宅欢然,而无伤义庄之赀产”。

 

  

 

但钱穆十二岁时,父亲钱承沛不幸去世。族人前来吊唁,见钱家孤儿寡母,生活艰困,便提出按照钱氏例规,“领取怀海义庄之抚恤”。钱穆母亲是有志之人,推辞不受,族亲说:“义庄抚养孤寡,乃符合列祖列宗遗意。且五世同堂一门,孤寡受抚恤者何限?二嫂独不受,此诸家怀念往昔,何以自安?”钱穆一家遂接受怀海义庄的接济。正是靠着义庄救济,钱穆“一家生活,虽极贫苦枯寂”,但毕竟温饱无忧,钱穆兄弟还能入学读书。

 

数年后钱穆的兄长钱挚从常州府中学堂师范班毕业,回到七房桥,呼吁钱氏宗族拨出阖族三个义庄的一部分资产,创立一所新式小学。这所小学叫“钱氏私立又新小学校”,是公益性学校:凡七房桥钱氏子弟中的适龄儿童,皆可入学,当然是免费的,办学经费出自钱氏义庄。钱挚当校长,另聘两位老师,一文一理,教授经学、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科目。

 

民国十七年(1928年),未及不惑之年的钱挚突然病逝,此时儿子钱伟长才十六岁。后来钱伟长成了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失怙之后,钱伟长能够度过人生难关,完成学业,应该感谢叔父钱穆所说的宗族传统之“人道观念”。晚年钱伟长在他的《八十自述》中回忆说:

 

“进入苏州高中才一个月,传来父亲中年39岁早逝的噩耗,全家遭到极大的困难,遗有一弟二妹,三个月后,母亲又生下了遗腹七妹,一家六口,无隔日之粮,父亲又无积蓄,除一柜中国书外别无长物。幸有父叔老师华倩朔先生慷慨允住进黄石弄华宅余房,免租十年;并得七房桥族人出面交涉,由钱氏怀海义庄长年捐供救济粮,孤寡免于饥饿。四叔(指钱穆)除每月供给母亲六元家用补助外,并全力资助我上完高中。这样使我一生中度过了第一个生活难关。”

 

从少年钱穆与少年钱伟长的家事,我们可以看出来,依托于义庄的组织与机制,七房桥钱氏宗族实现了对族中孤寡贫困人家的制度性救济。

 

以宗族义庄为代表的实体性公益组织与制度化救济机制,首创于北宋的范氏义庄,迄至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范仲淹开创的义庄,以固定的族产作为可永久生息的基金;族产之产权归阖族所有,任何个人(包括族长)均无权私自处分;族产之收益(如田租、利息)必须用于族人福利或作族内救济金;义庄的运转有一套严密的制度给予约束和规范。这样的宗族救济模式,突破了过去的随意性赈恤,实现了救济组织的实体化、救济机制的制度化。

 

因此,范氏义庄问世之后,很快便成为宗族救济的典范,为士绅家族所纷纷效仿,尤以江南为盛——“吴中士大夫多仿而为之”。一份调查材料显示:20 世纪初,江南吴县有64所义庄,除了范仲淹创立的范氏义庄,还有1所设立于16 世纪,3所设立于17 世纪,10所设立于18 世纪,43所设立于19 世纪,5所设立于20 世纪,1所创立时间未详。常熟县有义庄90 所,其中35所成立于19 世纪后半期,5所成立于20 世纪初。可以说,太平军乱平息之后的19世纪下半叶,是江南义庄的快速生长期。

 

很多义庄到了民国时期还很活跃,其中就包括无锡钱氏宗族的怀海义庄。七房桥钱家人才辈出,至少走出了六位院士,包括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环保学家钱易、经济学家钱俊瑞、物理学家钱临照和工程力学家钱令希,蜚声海内外。钱氏这一惊人的家族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能不归功于传统宗族组织的福利—救济机制。钱氏祖训要求子孙后人:“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因而,钱氏宗族置有义庄、学田、族学等族内公益组织。正因为有宗族提供赈济与福利,钱氏族中的贫家子弟才得以免于匮乏,才能够将心力专注于读书。


  

 

今天,怀海义庄已不再是“活”的组织与制度,而是“死”了的文物单位与旅游景点,景点对义庄的介绍也极简单,以致参观完怀海义庄,我们仍不能在脑海中重建当年义庄运作的具体情景。平日参观义庄还要收门票,不过在钱穆先生诞辰纪念日那几天,免费对外开放了。感谢先生的在天之灵。

 

责任编辑:葛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