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作者简介:“微言”是儒家网特设的一个栏目,主要搜集整理发布儒家学者和儒门同仁发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
评《林桂榛:<荀子>“性恶”校正议》(二)(2015-8-20)
整理者:冷长安
来源:儒家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七月初七日戊辰
耶稣2015年8月20日
#儒家每日快评#
@儒家网 :
【@林桂榛 :揭开二千年之学术谜案——《荀子》“性恶”校正议】今本《荀子》既说“性恶”也说“性朴”,该“性恶”说与“性朴”说相冲突。《性恶》篇的“性恶”系“性不善”之讹,以“性不善”校勘之,可厘正荀子文本、廓清荀子思想、恢复荀子声誉而揭开此二千年的学术谜案。
@山听风_s16:
【评《林桂榛:<荀子>“性恶”校正议》】纵观中西,对人性的观察是有差异的。古代西方社会宗教化,有原罪说,对神忏悔赎罪,建立起社会秩序。中华文化包容揉杂,性善论、性恶论、性善恶混论皆有,主导是儒家的性善论,引导人性向善,而非制约人性建立秩序。道德,即善的学问。其实,中华儒道合一,是自然天性,即人性的自然。
@杨万江:
【评《林桂榛:<荀子>“性恶”校正议》】比较好地处理了人性论问题的是董仲舒。他认为“善善恶恶”才是人性,亦即喜好善,厌恶恶。因为喜好善,所以推崇道德;因为厌恶恶,所以需要制度以防其恶。董子整合了孟荀人性论。但于孟荀,他丢失了深度。
余东海(@余东海三世):
【人性】都知道利他是善,很多人不知道,只要不损人,利己也是善,而且是更加根本的善。正常人欲即是天理,例如生活的维持和生命的延续,都有赖于食欲色欲,有赖于一定的物质保障。如果丧失了正常欲望和利己追求,人的生存和类的延续都成问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此之谓也。
余东海(@余东海三世):
【人性】人都是“自私利己、好逸恶劳、趋利避害、喜欢美食美色”的,没错,但这是人性之常,不能用作性恶论的依据。关键是要懂得劳逸结合,懂得为己的道理,具有克己的功夫、能够正确地利己和趋利避害,让欲望发而中节。相反,如果利他主义、好劳恶逸、避利趋害、喜欢恶食恶色,那才反常。
余东海(@余东海三世):
【人性】好制度不需要也不应该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孟子早就指出:“言人之不善,如后患何?”如果一种学说论断人的本性为恶,后患无穷,荀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其本人虽能以礼自持,但门下韩非李斯滑向邪道,祸害天下后世。注意,西式民主制的指导思想自由主义并非性恶论,详见《儒家共识和中华愿景》。
余东海(@余东海三世):
【人性】儒家教人正确地利己和利他。该利己时利己,该利他时利他,利己利他都不许主义化绝对化。自他双利是最佳选择。利己时绝对不许损人,这是底线;利他时尽量不要损己,如果迫不得已,也应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可以死、可以不死的情况下,不要轻易送死。
余东海(@余东海三世):
【人性】或谓:“比较好地处理了人性论问题的是董仲舒。他认为“善善恶恶”才是人性,亦即喜好善,厌恶恶。因为喜好善,所以推崇道德;因为厌恶恶,所以需要制度以防其恶。”云。非也,善善恶恶是本性的作用,不是本性本身。要让本性正常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格致诚正和克己复礼功夫。
余东海(@余东海三世):
【人性】或谓“董子整合了孟荀人性论”云。正确和错误是不能整合的。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心体即性体,即本性,可以说无善无恶,也可以说超越善恶,是超善,但不能说本性为恶。朱熹说荀子:“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又说“荀卿全是申韩”。荀学非法家,却很容易滑向法家,不明本性故。
@杨万江:
【本性】所谓本性者,二义。一曰,人之为人之本质,由人禽之辩而识,乃思辨之见。孟子于人心明四端,道性善,是着心性体会以切思辨。二曰,生之所以然者之谓性。生之所以然者必以趋利避害以争,谓之性恶,此荀子纳经验以求实证。本性何义?非外之所加而自然者,抑或人之本质之思辫。此歧义乃概念之别。
余东海(@余东海三世):
【本性】论性体,人与兽无异,唯作用不同。人类肌体精美,六根健全,本性得以发用为意识心;动物肌体粗陋,六根残缺,本性虽起作用,非常有限,虽有意识,非常粗糙。人与兽因此而别。本性是体,意识是用。孟子所说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都属于意识心。
@杨万江:
【荀子】世人不解荀子,多以修养论视其不着价值之本。然荀子非无价值根本,乃倡天命造化人类基本特性之保全及不可与天争职。如此,便籍由天命神圣而厘定人之行为边界,定分止争。孟子是道德的进路,荀子是人权的进路。在性善论上自说自话,并不能驳倒荀子。
#其他精彩微博#
@学而时行:
【评《@吴欢-ZJU :法治中国化、治理现代化与儒家治道》】一直以来,我觉得儒学仍处于一阳来复之卦象,连日来的学习交流发现,似乎儒学已经进入了教民保民的“临”卦阶段。相信随着儒家的君临天下,国泰民安之象亦不远矣。
@环境与体系:
【评《任锋:中国政治学需要自觉地儒家化——也说钱穆和康有为》】若心已惑而迷茫,解惑常则存两条有效路径:一条路径是从现实环境重新发现。一条路径是从源典之经文去研习。且需先正其宗旨(本源),然后细则(支流)易正也;在正本清源之过程中惑易自解,且细则可或调或自定而应于时世也。
@键田农夫:
【女性】男女異位而背道,此乃陰陽和合之理也!西人不解此理,以女子為遜,雖強曰平等,終失於中矣。故蔣慶先生有言曰,必儒家乃能安置現代女性也。今人以職業為歸宿,以公權為靠山,不知職業者,利也;公權者,害也;以利害而遠其親情,使舉國女子終於無夫無子,文明終將不復矣!權利平等之求,猶南轅北轍也。
@徐子峯:
【网民】网民一方面是群情激愤地习惯用言语暴力表达自己,一方面又是热点冷却之后的群体性遗忘。古人常讲“先事”与“废事”(《礼记》)都是强调这个“事”。确实“事”太多了,所以孔子讲:“君子敏于事。”(《学而》)而对于网民来说,与其处处转发点赞,不如持续关注某一个领域更好。
@斯文V :
【理想与底线】理想是多么好的问题,底线是多么不坏。我们往往太专注于理想,总期待多么好,喜欢构筑蓝图,而忽略了底线,甚至挖空基础,为达理想不择手段,底线丧尽。多么不坏很重要,就是构筑底线,这个基础一步步打牢了,我们才能更接近理想。孟子所说:杀一不义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就是底线。
@斯文V :
【没有不义的理想】美好的理想不可以通过不义的手段达成,否则就不叫理想。道德评价要点:动机,方法/手段,目的,三要素。动机重要,是仁的问题,但很难判断。方法是智、是义的问题,很重要。动机方法好,则结果好。动机方法之一坏,就是于德有亏,甚至是不道德的。仁义,缺一不可。义,关注方法和结果。
责任编辑:梁金瑞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