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堂:恢国学以开新域
来源:《人民周刊》2015年第25期
记者:冯旭东 屈一平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七月十九日庚辰
耶稣2015年9月1日
犹如刚刚结束的一场夏雨,第100家孔子学堂落户山东济南,儒门孔学之韵,润物细无声般渗透在这座古老的文化之城。
2500前,上千弟子们追随孔子周游列国,风尘仆仆的路上,《论语》一篇篇成章——孔子的课堂,如他所倡导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除了常用的杏坛之外,林荫道下、溪水河边…….处处皆可为课堂。
今天,对《论语》的记忆,大多数人归还给了课堂。然而,走出课堂,传统文化的孔子,如何穿越千年,坐在你的对面?怎样让传统文化落地?落小落细落实?
2500年后,一堂传统文化之课,刚刚开始。
2015年7月30日,北京银行济南分行三楼大厅,迎面一座高近3米的塑像,让人误以为所处并非金融场所:不是华尔街的金融牛,更不是先秦古币造型,而是孔子像。而前来办理业务的顾客,发现从前的VIP贵宾室变身成偌大的孔子学堂,占地150平米的“教室”里,笔墨纸砚,古木长桌课椅:金融之地,处处散发着传统文化的墨香。
犹如刚刚结束的一场夏雨,第100家孔子学堂落户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儒门孔学之韵,润物细无声般渗透在这座古老的文化之城。
《百堂会:共同的光荣与梦想》——中国孔子基金会王大千理事长的讲座,暗合这一流动的学堂寻找精神家园之探索:用传统文化涵养价值观、培育现代君子——一个没有门槛的课堂,谁都可以来学习,谁都可以为自己补充精神能量。
《人民周刊》记者跟踪调查一年发现,这种内容和形式贴近百姓的“孔子学堂实践”,深受群众和基层干部欢迎,也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专家学者和当地义工的信心和执着,也真切地感受到孔子学堂回归社区基层后的喜人效果。
与2500年前的孔子讲堂一样,孔子学堂遵循“自由”的生活教育观——在济南,流动的公交论语出现在公交车厢,乡村的led宽屏滚动讲述孔子的故事,走进社区的孔子学堂,放学可以临摹书法学习古琴;又或,在银行排队,惊讶地发现,从前的vip贵宾室换了门脸,大大的孔子学堂牌匾——排队等候的焦急,变成了进学堂听听国学,练练书法,读本好书的惬意。
从2014年7月起,中国孔子基金会的专家学者志愿者们,在孔子圣地山东济南、曲阜、北京、四川、海南等地,开始了孔子学堂的落地探寻:从乡村到社区、从休闲场所到金融银行,《公交论语》、《医院论语》出现在各处公共场所,为每个中国人办起孔子讲堂。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告诉《人民周刊》记者,目前已有30所大学、100所小学启动孔子学堂建设,离孔子学堂规划三年建成千所的目标越来越近。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到山东曲阜考察,在孔子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代表座谈后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总书记强调说:“我这次来曲阜就是要发出一个信息: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由于“孔子学堂”开设的时间还不长,一些做法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了“堂”如何登堂入室,可持续发展?受访专家均表示,孔子学堂要走得更远,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探寻。
“孔子从未要求人们回到以前,孔子学堂就是要与时俱进来认识传统的新常态。” 8月11日,台湾国学大师、中国孔子基金会孝心大使曾仕强先生在济南考察孔子学堂时建议,要让各类人群加入到孔子学堂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发挥特长,在实践中慢慢碰撞出传统文学与现代生活新的火花。”
教育之源:从童蒙养正到明德立志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6月27日早上,一阵阵朗朗的诵读声从孔子故里曲阜,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孔子学堂礼仪广场传来,百名蒙童以参加中华传统礼仪“开笔礼”的方式开启自己的读书生涯。
一年级学生代表手执毛笔,一笔一画认真临摹“人”字,这是他们学习生涯的第一个字。 在现场,还有许多家长一起陪同孩子参加“开笔礼”。家长们表示,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但让孩子有一种自豪感,还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求学观。
那么,传统文化教育是否仅仅停留在“开笔礼”、“志学礼”等入学结业形式上呢?记者在第二小学发现,学校教室走廊随处可见《论语》章句、二楼《孔子学堂》配备古琴围棋,学生们告诉记者,他们每日“晨诵午读暮省”学习《论语》,目标是“承儒雅之风,做少年君子”。
记者好奇,第二小学面临的传统教育分数压力,与传统文化教育,在时间空间上会不会有冲突?在学校自编自导的《我是君子》歌舞声中,家长告诉记者,曲阜的家长都希望送孩子进第二小学,因为这里的孩子都很有礼貌,在家长中口碑流传。
校长李成泉对《人民周刊》记者表示,“德育为先,君子人格”。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融入现代教育理念中,学校不止要培养高分,更需要培养衣冠整洁、文明礼貌、孝亲敬老、诚实守信、刚毅乐观、知荣明耻的少年君子。
复兴之境:汲取生活化培育源头
一个只有420户村民的小村,爱老助老蔚然成风——2014年1月17日,中国孔子基金出资兴建的中国第一个乡村孔子文化广场,在山东省夏津县新盛店镇拐尔庄村落成。
“今天我们讲二十四孝里的‘百里负米’。孔子有一位弟子叫仲由,字子路……”7月23日,在夏津县新盛店镇拐尔庄村的孔子文化广场上,孩子们正围坐在村干部李世周身边,听他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
拐尔庄村老年人占到四分之一,但村子里爱老助老蔚然成风,孝德之光熠熠生辉。
然而就在三年前,这个村还是一个普通的贫困村,“当时村里一穷二白,发动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是很不现实的,我们主要做的是抓党建促脱贫,发展村庄经济培养干部队伍。”第一书记张华对《人民周刊》记者说。三任第一书记先后协调扶贫资金200多万元,为拐尔庄村建了3.7公里的乡村公路,安装了78盏路灯,种上了绿化树,并发展了1000亩的辣椒种植基地,成立了合作社。张华说:“这些工作都可以看成是建立孔子学堂的筹备工作,村民的收入有了提高,村庄面貌有了改观,顺势发展乡村文化才顺理成章。”
据了解,拐尔庄村建设孔子学堂共花费20余万元,靠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打动了社会,整个孔子学堂由慈善人士李澍杨捐建。探索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核心价值,维持乡村秩序。在今天的乡村,乡贤文化也在学堂建设中唤醒,外出发展的“故乡人”,反哺家乡文化已成为吸引大家建设乡村孔子学堂的新途径。
而在城市,孔子学堂的城市社区探索践行的社区理念也愈加成熟。
7月23日,济南市舜玉路街道办事处,一个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的孔子学堂正式启动,内设博文堂、有朋堂、行仁堂、健身房等功能室,供孔子学堂学员免费使用。而就在这个街道,记者发现,这样的社区活动场所不下20处,在茶馆、超市、书店、餐厅,或独立楼层设立、或开辟几间房间、或仅仅是一隅,步步孔子、处处论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堂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宗旨,传承优秀文化,深耕精神家园,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王大千表示。
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浸润和教化,这种间接、隐性、生活化的教育方式适应了当今人们接受价值理念的心理接受规律。
那么,孔子学堂传播的儒学理念,是如何无痕地走出课堂,走进每一个市民的家庭、生活呢?
王大千理事长介绍了“孔子学堂”创办的初衷,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现代病,儒家思想文化日用而不知且常常被极力地否定与贬低,乡村中乡贤文化消失了、祠堂没有了。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在其位谋其政”,因此首先必须要给儒家文化找一个物质上可以存放的地方。中国人讲究“登堂入室”,学堂、祠堂、庙堂、堂堂正正,“堂”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是最有仪式感的地方,所以成立了“孔子学堂”。孩子们在孔子面带微笑的注视下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长相”。
7月25日,济南市历城区小南营休闲广场,4岁的赵俊颜靠着广场的孔子塑像休息,记者问这是谁?孔子爷爷,她答。孔子爷爷是谁?记者追问,她想了想说,老师。
创新之途:“孔子学堂+”的和而不同
7月12日下午,济南街头上演惊险一幕:济南公交六分公司一队K52路女驾驶员董丹面对持刀歹徒的劫持,临危不惧,一边与歹徒斗智斗勇疏散乘客,同时迅速向警方报警,最终与赶来的民警一起将歹徒抓获。
本刊记者走进董丹的k52路公交车——一个流动的孔子学堂呈现眼前,《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制作成精美的展板、宣传画,出现在公交车厢、桌椅背后、站台指示牌上。原来,全市4000多辆公交车厢、候车亭、BRT站台、月票发售窗口和公交站房、车间都有各种形式的论语。
“见义不为,无勇也”,董丹笑称,每天在驾驶室,总能听到乘客或给孩子读诵或友人互相谈论车厢里的《论语》,都被“熏”出“论语味儿”了。她引用前述论语中语句告诉记者,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济南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薛兴海向本刊记者介绍,要打造公交流动的“孔子学堂”。他引用《论语.乡党》篇这样描述孔子坐车:“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这也是教育大家在公共场所一定要注意公共文明,从张口之德、举手之劳坐骑,共同创建和谐的公交环境。
济南公交每天运送乘客240多万人次,100多万人在流动的公交车厢内受到车厢文化的熏陶,提升车厢文化宣传效果意义重大。济南公交把儒家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建设等宣传展板悬挂在车厢的主体位置上,这样乘客上车后一眼就能看到,通俗易懂,易学易记,提升了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公益与生意结合,义务和业务结合,未来社会公益文化要走′孔子学堂+′的跨界融合的道路,才有生命力。”理事长王大千对记者说,孔子学堂不仅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过时,更要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和思想精髓成为鼓舞人们前进的力量,实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家社区支行的vip贵宾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孔子学堂。——“人气越来越好,这个没想到。”舜耕支行行长何洪锋告诉本刊记者,今年4月,将孔子学堂引入支行,本意是把孔子学堂和社区银行的便民业务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和北京银行结合起来创出新意,没想到带动了储蓄存款。
记者发现,就在支行周边五百米之内,十家银行(浦发、招商、建设等)分布其中,然而,北京银行社区支行脱颖而出,客流量超过其他银行,传统业务上了台阶,增加了公信力和诚信度,人气越来越旺。何洪锋告诉记者,他们是成立较晚的支行,目前在支行中资金量名列前茅。
未来之梦:向上向善的君子之境
7月14日,一封来自济宁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申请函,送到了中国孔子基金会。
这是一封特殊的申请书,它的内容不关乎法律,却是希望建立“孔子学堂“的申请书。
在企业、学校、公职机关单位、社区等百家孔子学堂之后,戒毒所还是第一家。
“吸毒人员也知道毒品带给自己和家庭、社会的危害,可是为什么屡戒屡吸,戒毒效果不理解,主要是生理上有需要、心理上有依赖,说到底也就是意志力薄弱不坚强,在没有强有力的外界监督下,经不起毒品的诱惑。”济宁市戒毒所所长随善健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儒学的目标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位的,强调的是自重、自警、自省,慎独、慎微、慎友。因此决定在戒毒人员中开展“学儒培志”教育活动,以修身立志、怡情养性、健全人格、追求成功为主要目标,通过学习儒学思想,心存敬畏,培养和增强自身意志力,使其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把握、控制自己,不沾毒品。
据了解,受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涉毒因素的影响,吸毒人员数量逐年上升。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发现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意味着中国每百人就有一人吸毒。每个吸毒人员都会影响1-3个家庭。
“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在孔子看来,长期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可以将伦理思想内化为人们自觉的道德意识,引人于不自知中远恶向善。
同样令人意外的是,在济南,连商品房销售部都加入到孔子学堂队伍中来,济南新开发楼盘山水泉城的孙书记,8月正式向孔子基金会提出申请,在楼盘中加设孔子学堂,营造精神家园,提升社区的文化氛围。
孔子学堂落地生根,如何持续发展,成了摆在孔子学堂面前的课题。
“我们专门制定了‘帮扶工作2.0计划’,让制度保障孔子学堂持续发展。”中国首家“第一书记”村孔子学堂张华书记介绍说,志愿者队伍是孔子学堂发展的主要力量,未来孔子学堂的志愿者由管委会负责招募和管理,计划三年时间培训、发展孔子学堂志愿者200人。志愿者队伍的发展依托本村,同时吸收社会人士参加,加强培训与交流学习,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服务能力。
“孔子学堂还将设立孝善基金,孔子学堂管委会也要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组织,设立完善的基金管理办法。孝善基金主要用于本村的‘幸福工程’、‘教育工程’和公益建设等方面。理事长王大千说。
不同时代,都会遇见孔子。在用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孔子学堂的“学而时习之”的一课,已经开讲。(文/《人民周刊》记者 冯旭东 屈一平 济南、曲阜报道)
责任编辑:葛灿
【上一篇】《孔子世家谱》开展常态化续修,建孔子家族首部动态族谱
【下一篇】【傅路江】家庭中医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