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大成殿周代乡射礼展演圆满成功

栏目:2016年度全球祭孔
发布时间:2015-09-28 10:01:55
标签:

 

北京孔庙大成殿周代乡射礼展演圆满成功

来源:微信公众号“礼射研习会”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八月十五日丙午

           耶稣2015年9月27日


 

  

 

2015年9月26日(星期六),距离孔子诞辰还有二日之际,在孔庙国子监举办的“乙末年北京首届辟雍论坛——礼乐天下”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由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指导、我协会成员出演的周代乡射礼复原演出顺利进行,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并给全场嘉宾以深深的震撼!

 

  

 

(展演开始前,众人前往参拜孔夫子)

 

乡射礼为周代礼仪之一,是古代乡大夫、州长春秋以礼会民之时,为了顺序长少、举荐贤能而举办的一场充分体现了君子之风的“观德之射”。整个仪式在乡中的学校里举行,与会者有亲自担当主人的乡大夫或州长,以及被尊为上宾的贤能之人,以及乡中的其他贤者。射礼进行时,由主人的属下担任执礼者“司射”和“司马”,由乡校中的弟子充当工作人员,并且担任主要的射手“三耦”。

 

  

 

(三耦)

 

本次展出的乡射礼,是清华大学中国力学研究中心根据《仪礼》中的记载所复原,上至头戴之冠、下至足纳之履,整个音乐、仪节、器具,无一不是有典有则。由于时间上的原因,这次的展演对整个仪程已有所精简,只是展出了其中射箭的仪程而已。


 

 

第一番射

 

首先,身为射礼教练的司射首先登堂进行示范性的“诱射”,而后作为“三耦”的弟子两两登堂射箭,轮番比试。此次射箭类似正式比赛前的热身运动,因此

不计成绩。

 

 


(侯)

 

司射请射于宾

 

主宾于堂上观礼,作为主人属下的司射,需登堂向宾客请示是否开始进行射礼,作为宾客的贤者则礼貌性的说:“我不怎么会射箭,只能为堂下的各位弟子宣告开始吧!”

 

 


(宾主各立于堂上的北侧和东侧)

 

司射比三耦

 

司射下堂后,将堂下六位由乡校弟子担任的射手配对成“耦”,一耦分为上射、下射,上射代表宾客一组,下射代表主人一组。一共分成上、中、下三耦,然后射手们轮番从负责射器的弟子手中取过弓矢,来到堂下西面站定。

 

  

 

(弟子授予射手弓矢)

 

与司射同时,身为教练助理的司马来到堂前西面,命令负责“侯”(布靶)的弟子将靶子张起,并命令报“获者”(报靶员)将手中的旌旗倚靠在布靶上。

 

  

 

(众弟子)

 

司射诱射

 

三耦就位后,司射便登堂进行诱射,射完四支箭。诱者,教也,作揖、升堂、视侯、履物、引弓、发矢,都是在为三耦进行示范。此次乡射礼,司射尝试性地首发一支鸣镝,代表了射事的开始。

 

  

 

诱射结束后,司马即命令获者手持旌旗站立在靶子前,表示射事结束。

 

三耦射

 

三组射手轮流登堂射箭,第一组射手“上耦”率先登堂,在射位上站定;此时司马则持弓上堂,走到射手之间,命令获者离开靶子,代表射事的开始。

 

  

 

(司马命获者离开靶子)

 

而后,司射上前,诫令上耦不得射伤、惊吓获者,然后才开始射事,每射中一箭,获者便高举旌旗大声唱:“获~~!”

 

  

 

每一组上、下射交替射完自己的箭(一人四支),下堂后,与迎面而来的下一组选手相互作揖,从对方左侧相交而过。

 

  

 

礼射八法

 

《仪礼》经文简略,并未记载如何引弓放矢,因此协会自主研发了“挟矢”、“入筈”、“审固”、“举”、“引”、“发”、“敛”、“执弦”八法,要求行礼者每一步都做到志正体直,心念俱到,果能如此,焉得不中!

 

  

 

(审固)

 

  

 

(引)

 

  

 

(发)

 

取矢乘矢

 

三耦射完所有的箭支以后,回到堂下站立等候,司射则升堂向宾客宣布射事告一段落。随后,司马升堂命令弟子取回箭矢,此时获者又手持旌旗回到靶子前,代表射事的完结,并用旌旗指示弟子遗漏的箭矢。

 

  

 

(弟子拔箭)

 

弟子将取回的箭置于“楅”上,司马便前去将箭支四四分之,以计算箭支的数量。如果数量与射出的不合,还要重新命令取矢,此次展演中对此有所省略。

 

  

 

(司马乘矢)

 

至此,第一番射结束。

 

第二番射

 

因时间原因,此次展演中将这一段省略了。第二番射与第一番射基本相同,只是射手的数量增加了——主、宾、众宾客都会加入射箭的队伍,各分为上下射进行比试。并且,此时开始进行计分,上、下射分为两方,以两方总成绩来定输赢,不胜的一方要在这一场比试结束后登堂饮罚酒。此外还要敬“获者”(报靶员)、“释获者”(计靶员)以酒,以慰劳他们的辛苦。

 

第三番射

 

第三番射的主题是“乐射”,所谓乐射者,依乐节而射,中鹄之声与鼓点相合,可谓射艺之极致。将武事与礼乐融为一体,可以数为以立德行,此乐射之大观也!

 

 

 

(本次展演的上耦:两位女射手)

 

司射请射

 

与前仪节同,唯宾客此次则不推辞,而许以参与射事。但是考虑到时间不足,这次展演并没有将宾主之射列入其中。

 

司射命三耦返射位

 

 

 

三耦取矢

 

三耦之箭,自前一番射后便靠放在楅上,于是三耦一组一组出列,轮番到楅前将箭支取回。上射取矢时,位在楅的西边,坐下后将弓弦朝下,而从弦下翻掌取矢;下耦则在东边,弓弦朝上,而从弦上覆手取矢。取完箭矢后,上下射两两回到出列时的位置,将三支箭插到腰带里,而用两指横挟着一支箭。时间关系,此次展演只安排了上耦取矢。

 

  

 

(上耦取矢)

 

  

 

(上耦上射取矢)

 

三耦乐射

 

上耦升堂后,司马如前番射时,命令获者离开靶子。同时,司射面朝背面,命令“释获者”(计靶员)准备好算筹和“鹿中”(盛放算筹的鹿形器)。释获者本该在第二番射时就位,因前番省略而置于此处。

 

  

 

此后,司射再次升堂向宾客请示说:“请允许在射时奏乐,以增加乐趣。”宾客允许后,司射便下堂命堂下东面的乐工做好准备,再诫令上耦说:“不按照鼓点射的,不算射中!”

 

 

 

于是奏《驺虞》一诗。随着乐声响起,射手依照乐节进行自己的每一步动作——引弓发矢,无不与乐节相应,若合符节。当中靶之声与鼓点相合时,获者方唱获,而释获者便计下一筹,上射射中则置于右,下射射中则置于左。

 

  

 

三耦射完为宾主、众宾客射,此处省略。射矢完毕后,由释获者持剩余算筹登堂宣告卒射。

 

释获者数获

 

在司马命取矢后,释获者便坐下计数算筹,算毕,持胜方净胜的算筹上堂通报成绩,说“左贤于右”(下射胜出上射)或“右贤于左”(上射胜出下射)多少多少算筹。如果打平,便各拿一支算筹在手中,说“左右均”。

 

 

 

告获之后,本该有饮罚酒的环节,此处省略。

 

饮罚酒后,各组都要两两上前将箭矢取回交给看守弓矢的弟子,此处省略。

 

退射器

 

司马命弟子脱下布靶,命获者手持旌旗撤走,再命弟子将楅抬走。司射则命释获者将鹿中和算筹搬走。

 

 

 

至此,本次乡射礼展演礼成,众演员向观众作揖后退去。

 

本次展演,上至主导全程的司射,下至只有一句台词的司乐,无不恭恭敬敬,恪守己职。正如彭林老师所言:“君子祭祀一整天,满桌的美食,虽腹中饥馁,一口不吃;坛上的美酒,虽喉咙干燥,一口不喝。”同样的,行礼之时拱手站立许久,虽肩膀酸痛,不敢放下,而一直坚持到底,究其根本,唯有一“敬”字而已。因为有此“敬”字,射手心有目标,方能不失正鹄。古人云“射以观德”,诚不我欺!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