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服饰礼仪倡议书

栏目:国服暨当代中国公礼服
发布时间:2010-03-14 08:00:00
标签:
赵宗来

作者简介:赵宗来,男,生于西历一九六四年,字承易,号云尘子,山东高唐人。现任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复兴华夏礼仪服饰,展现五千年的辉煌

——北京奥运会服饰礼仪倡议书

  
敬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华夏民族同胞:
 
华夏民族向来是热情好客的民族。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将迎来世界各地的朋友,我们应该拿出东道主的热情,穿上我们民族的节日盛装,施以我们民族的传统礼仪,让华夏民族的热情与风采永远给客人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北京奥组委发出了“世界给中国十六天,中国应还给世界五千年”的豪言壮语,令人振奋。中国,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总和;华夏民族,以自古相传的华夏文化把海峡两岸以及世界各地的同胞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要展现给世人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文化精神,是我们今日的成就与未来的理想。一个完善的民族,必然有独特的个性;一个有长久美丽的民族,必然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必然有自尊自信和真诚。因此,我们不仅要展现与世界相同的一面,更要展现中国独具风采的一面。展现出我们民族的自尊自信、彬彬有礼。让人类的文明在这里交会、融合!
 
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评估报告的结论部分指出:“在中国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留下独一无二的奥运遗产”。在中国北京申奥代表团陈述中,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先生指出:“北京的奥运会将为北京、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一份独特的遗产。”(见《中国北京申奥代表团陈述全文》)如何使这份独一无二的遗产尽量减少日后的遗憾,是需要我们现在就考虑的问题。
 
无论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无不尽力展示本民族的独特风采。我们民族的风采如何展现?服饰和礼仪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身穿民族服装,民族的自尊自信、独特风采由此得以展现!礼仪,是待人接物的重要形式,穿上民族的礼服,采用民族礼仪,体现着民族的尊严,也体现着对客人的尊重!因此,奥运会上采用什么样的服饰和礼仪,应该给以格外的重视。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礼仪服饰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正处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大潮之中,我们应该成为弄潮儿,而不应该在大潮之中任其沉浮,更不应该在大潮中被淹没;我们正处在多元文化交流的环境之中,华夏文化这一元的兴盛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形式,也需要内容。“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我们高兴地看到:今年的两会上, 政协委员叶宏明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人大代表刘明华建议,应在中国的博士、硕士、学士三大学位授予时,穿着汉服系列的中国式学位服(3月11日中国新闻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站上的汉族头像已经修改为身穿汉服的形象;在大陆和台湾两地以及海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等地,出现了众多宣传深衣与汉服的网站,很多同胞不仅宣传着深衣与汉服,而且把中华服饰和礼仪带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之中。所以,在奥运会上,中国人身穿深衣、汉族成员身穿汉服出场,就是落实到现实之中。
 
我们历来以“华夏民族”自称,也以“华夏”而自尊自信,那么,我们为什么叫做“华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因此,如果不能展现我们的民族服饰之美,我们将愧对于“华”字;不能展现我们的民族礼仪,我们将愧对于“夏”字。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所以,我们不能不重视我们的衣冠,不能不重视我们的礼仪。只有这样,五千年的华夏文化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才更符合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的要求。
 
怎样把华夏服饰和华夏礼仪呈现于世人面前?我们倡议如下:
 
  一、把“深衣”作为华夏民族“礼服”。
 
穿着人员和场合:开幕式、闭幕式上的中国运动员队伍,整个奥运会期间的礼仪服务人员。或者在开幕式上出现深衣方阵。
 
为什么要选择“深衣”作为华夏民族的“礼服”呢?因为华夏民族的礼服至少应该具备这样四项条件:第一,应该是与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持久相伴的服饰,而不是某个时代所流行的服饰;第二,应该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内涵的服饰,而不是只求华美的时装;第三,应该是代表华夏民族整体形象的服饰,而不是某个群体形象的服饰;第四,应该是具有华夏民族独特风格的服饰,而不是各民族乃至世界各国服饰的拼凑组合。能够完全符合以上四项条件的,只有一项最佳选择,那就是“深衣”!
 
深衣创始于黄帝轩辕氏时代(有非常确切证据的也可以追溯到商朝),一直到明朝结束,都是中华民族服饰中最主要的一种;深衣不是某个朝代的服饰,也不是56民族中某个民族的服饰,在《礼记》中专门有《深衣》一篇加以记录。因此,只有深衣足以代表华夏的服饰传统。由于我们一直重视文化传承,重视历史的延续,使得这种历史悠久的衣服在中国不但延续了两千多年,而且在明朝已经把“深衣制度”跟随“家礼”写入了官修的《性理大全》,作为每个学子的必修课,从而也使之成了民间节日庆典、冠婚礼仪所必备和习见的服装。
 
“深衣”的影响,不仅在中国,而且影响到东方很多国家。仅从服饰而言,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都是源于华夏服饰。比如,日、韩、越等国家地区,由于历史上属于中华文明圈,所以他们的服装也是交领右衽,宽袍大袖,与我们一样,体现了东方文明的一致性,和华夏民族当年的精神影响力。但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地区却是在宋明时代奠定其服饰形态的,所以他们的服装用古代的术语叫做:直身(也叫直裰、道袍),与华夏深衣属于同源而异流。
 
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因此,把深衣作为华夏民族的礼服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选择。除此之外,任何“创造”出来的服饰,都无法包含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内涵;56民族中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都无法代表华夏民族的整体。因此,建议华夏民族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在入场式、闭幕式上身穿深衣,司仪及礼仪人员等也身穿深衣。至少应该有深衣方阵。
 
在奥运期间,我们应该向全国人民倡导全国人民身着华夏民族最具特色的服装——深衣,尤其是北京市民以及观看比赛的市民、华侨。当然,观众、市民的服装幷不在奥委会考虑之列,但却是可以通过倡导,借助市民的爱国热情而迅速传递的!我们作为奥运的东道主,作为一个五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应当首先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就像古代的迎接大宾——主人会穿上自己最好的礼服!让客人永远难忘。
 
二、把“汉服”作为汉族的服饰。
 
穿着人员与场合:汉族同胞与其他55个民族同时出场时。倡议汉族同胞穿起来。
 
深衣代表华夏民族的形象,汉服代表汉民族的形象。汉服,是从深衣发展演化而来。先秦两汉时期,人们通常用“衣冠”来指称华夏之服。故而中国享有“衣冠古国”的美誉。“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
 
所谓“汉族”的形成,直接与汉朝有关。正如胡人传统服饰叫“胡服”,汉人传统服饰也就有了相对应的名称“汉服”。所以,后来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它最初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执政者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从此来说,“汉服”中的“汉”本来幷非指现在所说的“汉民族”,而是指“汉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深衣”是汉朝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汉服”则是从汉朝开始才有的名称。
 
我国有56个民族,至今有55个民族依然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可叹的是惟独占华夏民族人口比例超过90%的汉族失去了自己民族的服饰,实在是不可思议!汉族不是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只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种服饰才从清朝开始中断了三百六十余年。有鉴于此,诚请奥组委在本次千载难逢的时刻,提倡汉族同胞身穿汉服,以此解决汉族的民族服饰问题。
 
三、华夏人士,行我华夏之礼:拱手作揖
 
“礼”分为礼义和礼貌两个方面,礼义是礼的内在含义,礼貌是礼的外在形式。《礼记•曲礼上》说:“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绝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我们知道“三代不同礼”,所以,礼仪的形式可以变通,但是,礼仪的内在含义却不能变,我们的民族不能没有自己民族的礼仪形式。
 
当我们国家的人员到别的国家访问时,我们尊重当地的礼仪形式,这是对其他国家的尊重;当别的国家的代表到中国访问的时候,采用中国礼仪也是对中国的尊重。如果我们抛弃自己民族的礼仪,在国内也采用西方礼仪形式,那不仅是我们对本民族礼仪的不尊重,也无法体现我们民族的自尊自信。
 
使用华夏民族的礼仪形式,是“自强不息”的体现,出国时尊重对方的礼仪形式,是“厚德载物”的体现。我们一直以“礼仪之邦”自许,却在本国之内的重大场合使用西方的握手礼,放弃华夏民族流传了数千年的礼仪形式,我们无法再自许为“礼仪之邦”。所以,建议用华夏礼仪中非常基本的拱手作揖礼作为我们的礼仪形式。(男女施此礼时,所不同的只在于:男子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子右手在前、左手在后。)
 
以上倡议,是我们作为华夏民族的成员而郑重提出的,殷切期望着奥组委和国家政府予以斟酌,殷切期望着华夏民族同胞给以热情支持。
 
  (赵宗来 执笔)
  ————————————————————————
  附件: (派专人送往北京)
  深衣、汉服效果图
  深衣、汉服知识简介
  拱手作揖示范图
  ------------------------------------------------------
  联合倡议:
  张婷婷(南京大学博士)
  王宁邦(南京大学博士)
  孟 欣(中科院博士)
  谢利子(中科院博士)
  林夷山(四川大学博士)
  袁 鹏(北京大学博士)
  陈瑞川(北京大学博士)
  卢宪英(中国人民大学)
  蔡洪波(北京某大学博士)
  盛志强(北京某大学博士 )
  吴思忠(北京某大学博士)
  邓菡彬(博士)
  吕兆毅(教授,中农财智研发组织资深高级策划专家)
  汤侠声(北京大学教授)
  刘中文(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苏州大学博士后)
  张忠民(河北经贸大学教授)
  韩 星(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尹德翔 (宁波大学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
  刘振伟(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苏州大学博士)
  陈爱中 (哈尔宾师范大学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
  李 康 (哈尔宾师范大学副教授,哈尔宾师范大学博士)
  张文德 (徐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
  迟瑞芹(济南大学副教授)
  金 菡(济南大学副教授)
  赵宗来(济南大学副教授)
  韩 恒(郑州大学讲师,博士)
  王 玉(济南大学讲师,在读博士)
  鲍怀敏(济南大学讲师,在读硕士,汉风唐韵汉服工作室负责人)
  吕晨红(济南大学讲师,在读硕士)
  崔海鹰(硕士)
  宋立林(硕士)
  海丽娟(硕士)
  杨兆凯(硕士)
  蒋 庆 (阳明精舍山长)
  王财贵(教授,博士,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
  王希贤(曲阜孔子学堂校长)
  高士涛(河北渤海琴社社长,著名琴家)
  傅路江(河北明德学堂校长)
  吴孟恩(河北省振兴中华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
  李道基(莲花池书院院长)
  柳河东(当代儒学网站长)
  段炎平(洙泗书院网主编)
  汤传忠(明德天下国学社社长,企业家)
  黄志宵(温州儒学研究会理事)
  吴光同(吴门琴社副社长)
  李清联(中国作协会员)
  周应之(上海孟母堂堂长)
  蒋稚翼(东南画院秘书长)
  童纬强(新加坡华人)
  申自强(礼仪专家)
  赖鸿标(台湾儒商)
  孟 华(企业家)
  袁 彦(企业家)
  倪师韵(著名琴人,斫琴师)
  高 佳(民间学者)
  周北辰(民间学者)
  肖先华(民间学者)
  施 扬(青年学者)
  沈志奇(青年学者)
  李 明(青年学者)
  林权勇(律师)
  孙小青(律师)
  钱元祥(加拿大多伦多汉服复兴会会长)
  严杰(加拿大多伦多汉服复兴会副会长)
  杨儁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古琴协会会长)
  我们郑重推荐下列人员接受新闻采访
  专家组:(回答服饰礼仪问题)
  赵宗来(山东)0531-82769531 王育良(澳洲) 13817209814
  吴 飞(山东) 13722864904 迟月璐(吉林)13844016479
  张梦玥(四川)13996256125
  宣传组:(回应汉服现状问题)
  方 芳(天津)13820404096 王 允(上海)13341698020
  黄海清(上海)13917692573 施 扬(上海) 13341802893
  兰玉献(上海) 13818775586 段炎平 (山东) 13455374185
  李 伟 (浙江) 0518-5607956 傅路江(河北)13832142936
  傅 奇(苏州)13814894405 邱 宏(重庆) 13638353654
  江海峰(南京)13337806510 李玉娟(北京) 13810538390
  
  
  该倡议,由下列网站在清明节同时公布
  华夏复兴网 http://www.hxfx.net
  汉网http://www.hanminzu.com/bbs
  绍南文化http://www.dujing.org
  全球读经教育网http://yp719.et.cyu.edu.tw/cgi-bin/leobbs.cgi
  国学小区http://bbs.gx789.cn
  天涯小区•国学论道
  http://www.tianya.cn/index.asp?vitem=647&idDefaultItem=0&idWriter=6804570&Key=851833155
  秋雁文学小区•华夏文化 http://www.backbird.com/list.asp?boardid=37
  紫竹在线 http://bbs.zjuo.com/index_139.htm
  中华阅读网 http://www.zxsyd.com/bbs1/index.asp?boardid=203
  当代儒学网 http://www.cccrx.com
  洙泗书院网 http://www.zhssy.com
  新青岛•情感世界•人到中年
  http://club.qingdaonews.com/club_entry.php?board_id=88
  春秋中文小区•文化长河 http://bbs.cqzg.cn/forumdisplay.php?fid=33
  忆石中文小区http://www.citychinese.com/bbs1/index.asp
  华夏汉人http://www.hxhanren.com/forumdisplay.php?fid=6
  一德传统文化教育网 http://www.kmz2004.com
  流觞亭 http://www.liushangting.com/bbs
  南洋华人论坛http://www.sghan.org/nanyanghuaren
  居庸诗社•艺文类聚 http://www.juyongss.com/bbs/index.asp?boardid=15
  多伦多汉服复兴会网站http://www.skycitygallery.com/hanfu/hanfutor.html
  西祠胡同与子同裳汉服坊 http://www.xici.net/b723831/board.asp
  百度华夏衣冠吧 http://post.baidu.com/f?kw=华夏衣冠
  淑女学堂 http://www.fxssh.com
  
一、什么叫深衣?
 
郑玄曰:“深衣,连衣裳而纯之以采者。”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二、深衣与汉服的关系?
 
广义的汉服,包括深衣。狭义的汉服,本来专指汉朝时的服饰,是继承着深衣的最根本特征,同时又款式多样的服饰,现在我们可以用来作为56民族之一的汉族的服饰。我们主张,把深衣作为华夏民族的代表性服饰,把汉服作为汉族的代表性服饰。
 
三、深衣的历史情况:
 
广义的汉服,从远古的黄帝时代一路走来,到了汉朝开始把深衣作为礼服,而且一直延续到明朝,在满清被迫中断。其中蕴涵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人文精神。
 
四、深衣的内涵:
 
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五、深衣作为华夏民族礼服的意义:
 
民族服饰与一般的服饰不同,它不仅仅是一件御寒裹体的衣服,不仅仅是追求美丽的装饰,华夏服饰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华夏服饰的复兴,是华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国际上来看,作为各国文化象征而存在的民族服饰,已不单单是一件能够蔽体保暖的外套,更加承担了传播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因此,国服的确立有利于我们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华夏文化的风采,当然有利于华夏文化的复兴。
 
六、汉服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款式: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他与西服大不相同,与那些即使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足以体现华夏民族的特色;因为是一个体系,可以演绎出多种款式,所以,足以满足大家的个人爱好。这是其他服饰所无法比拟的。
 
七、汉服作为汉族代表性服饰的意义:
 
华夏民族由 56个民族共同构成,各民族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华夏民族的服饰是由各民族的服饰共同构成的大体系。但是,毋庸质疑,在56个民族之中,汉族的人数占绝大多数,据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数字来看,汉族在大陆占92%,在台  湾占98%,在香港占95%,在澳门占97%;即使是在世界上,汉族也是人口最多的民族,而且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在56民族中,汉族不能没有自己的代表性服饰。
 
八、民族代表性服饰与个人服饰的关系:
 
复兴深衣、汉服不是复古而是回归华夏服饰的正道,这是华夏民族的集体性选择问题,是汉族的集体性选择问题。所以,当一个人代表的是华夏民族的时候,应该身穿华夏礼服;代表56民族之一的某个民族的时候,应该身穿本民族的代表性服饰。但是,任何人在平时都可以自己选择所喜欢的服饰类型。
 
九、深衣、汉服不能称为“古装”
 
当我们把华夏文化称为古代文化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心中已经宣告了华夏文化的终结,宣告他已经退出生活舞台;当我们把深衣、汉服称为古装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心中已经给汉服画了一个句号,甚至已经将汉服当成了僵尸。华夏民族因为有华夏文化和华夏服饰礼仪而独具个性风采,华夏民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所以,深衣、汉服在华夏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中是一条重要纽带。
 
十、汉服与唐装、旗袍、马褂应该是什么关系?
 
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并不是真正唐朝的服装,而是借唐朝的名义而结合满清服饰而“创新”出来的仿古服饰。女性的旗袍、男性的长衫和马褂,都是满 族的民族服饰及其延续,而非汉族的民族服饰,也不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上一直传承的服饰。旗袍、长衫、马褂作为满 族的服饰,当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就像满 族同胞不会穿藏族、蒙古族或者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作为汉族也没有理由去穿满 族的服饰。
 
十一、深衣、汉服是否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不适应?
 
深衣是我们民族的礼服,而不是工作服装,不能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待。汉服有几百种款式,但是,有些人在赞叹汉服之美的同时,又在慨叹汉服不适合我们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条件,因此而对复兴汉服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其实,这里存在着三个认识误区:首先是把汉服与礼服等同起来了,似乎汉服就必须是宽袖长裙;其次是把汉服的样式简单化了,却不知汉服可以有多种样式;其三是低估了我们今天复兴汉服的变通与创造。我们的祖先的智商不比我们低,我们今天制作汉服也不是墨守成规。
 
十二、汉服与韩服、和服是什么关系?
 
和服主要模仿汉服中的深衣,至今日本仍将和服称“吴服”,意思就是指从中国吴地传来的衣服。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女式和服背后的大腰带比汉服更宽大;和服的线条都是直线形的,袖子也是方方直直的,汉服不仅袖子是圆形,整个线条,尤其是衣服的摆,还有袄,裳都是上窄下宽线条;总之确切地说,是和服起源于汉服,但后期的发展,已经明显不是汉服了。韩服与日本和服有所不同,它所模仿的是汉服中的襦裙,但也有变化,即朝鲜服装的裙子束得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十三、深衣、汉服与天气炎热的问题
 
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正值8月,天气炎热,如果要推广“交领右衽,宽衣大袖”的汉服,如何适应气候?当时,如果能穿西服,就没有理由不能穿深衣、汉服;除非当时连西服也不穿。华夏民族数千年都可以穿汉服过夏天,我们当然也可以。短袖衫与深衣、汉服的理念不同:短袖衫以裸露避暑,汉服以宽大而遮蔽避暑,且走动起来汉服习习生风。深衣、汉服中衣以纯棉面料做成,吸汗;深衣、汉服可以选择面料透气性强的。宽大的深衣、汉服遮蔽日光直接照射,所以,比裸露着还应该更凉爽,且不伤害皮肤;衣服并非那么紧得贴在身上,中衣与汉服外衣之间空隙较大,就像暖壶胆中的中空一样起降温作用。以阿拉伯长袍为例,盛夏,沙特阿拉伯浩瀚的沙漠地带温度高达40至50摄氏度,可当地居民穿着宽大的阿拉伯长袍在热浪灼人的沙漠上行走却显得气定神闲,若无其事。沙特阿拉伯的服装设计研究专家认为,阿拉伯长袍的设计对创造长袍内舒适的微小气候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附录:
民间发起“北京奥运穿深衣”倡议 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来源: 燕赵都市报2007-04-05
本报记者 王小波
 
近日,一些立志于复兴华夏文化的民间人士发起了《复兴华夏礼仪服饰,展现五千年的辉煌———关于北京奥运会服饰礼仪倡议书》,建议北京2008年奥运会采用我国传统的服饰礼仪,使中华数千年的服饰礼仪传统重新回归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
 
这份倡议书由河北明德学堂堂长傅路江、苏州复兴私塾创办人傅奇和济南大学副教授赵宗来等人发起。
 
倡议书的三方面
 
倡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把深衣作为华夏民族的“礼服”,希望在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上的中国运动员队伍,整个奥运会期间的礼仪服务人员能够身穿深衣出场,至少应该在开幕式上出现深衣方阵;第二,把“汉服”作为汉族同胞与其他55个民族同时出场时穿着的服饰,并倡议汉族同胞穿起来;第三,在见面时,采用中国传统礼仪中的作揖形式。
 
倡议书说,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将迎来世界各地的朋友,我们应该拿出东道主的热情,穿上我们民族的节日盛装,施以我们民族的传统礼仪,让华夏民族的热情与风采永远给客人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北京奥组委发出了“世界给中国十六天,中国应还给世界五千年”的豪言壮语,令人振奋。因此,我们不仅要展现与世界相同的一面,更要展现中国独具风采的一面,展现出我们民族的自尊自信、彬彬有礼。
 
据悉,倡议书已得到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及民间学人的签名支持。
 
之前,有关中国代表团的礼仪服饰已经在网上引起不少争议,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还是西装?中国五千年历史,每一个朝代都有流行的服饰,各种服饰都经过历史的沉淀,哪一种更能代表中国?网友们争论不休。
 
倡议者心目中的深衣是否需要注入一些现代元素?傅路江告诉记者,他们不同意改进,因为传统的东西不能设计,只能传承,任何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无法承载五千年的文明。
 
各界人士看法不一
 
对于这一倡议,省内各界人士看法不一。河北科技大学纺织学院服装系主任郑凤琴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倡议,但具体的定位需要精细,哪种服装最能代表民族文化?在款型、版型、色彩等方面还需要细化,需要被公众认可,显然这是一个难题。
 
“我们中国代表团在队伍中因为服饰能让人一眼看出,这是件令人振奋的事。这对中国的服装企业来说也是个巨大的商机,至于哪种服装更能代表民族文化底蕴,应该吸收全民的智慧。”河北省服装协会会长刘连红说。
 
有人对此提出不同意见。河北师大体育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认为,“深衣”与现代奥运精神不太吻合,作为表演尚可,运动场上大可不必如此拘礼。
 
社会学者梁勇则认为,奥运是中国国家形象营销的一个绝佳机会,穿民族服装无可非议,比如APEC会议在哪国召开都要穿该国传统服饰,问题是具体操作上要认真策划,哪种传统服饰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需要“拿出张艺谋拍奥运推介片的精神来认真筹划”。
 
  中国奥运礼仪服饰征集计划已面向海内外公开进行。业内人士认为,具中国代表性的传统服饰入选并无悬念,国服究竟什么样?这个谜底将在奥运倒计时100天时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