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为什么不能接受捐赠的孔子像(韩星)

栏目:北京大学立孔子像
发布时间:2010-03-14 08:00:00
标签:
韩星

作者简介:韩星,男,西历一九六〇年生,陕西蓝田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孔学述论》《走进孔子:孔子思想的体系、命运与价值》等,主编《中和学刊》《中和丛书》。



我很支持张祥龙教授关于北大立孔子像的建议。看到王达三先生在《北大立孔子像又如何?》一文中说,北大曾拒绝过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的孔子像,我感到很不解。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经过“文革”的破坏,传统文化出现断层,以至于今天中华传统美德沦丧,社会风气腐化,人文素养缺失,民族凝聚力下降,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如何减少或消除以上弊病?答案就是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所说的“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在孔子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文化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汤恩佳先生在各地捐立孔子铜像,很多年前就有人不理解,提出异议甚至反对,说汤恩佳先生花几十万捐立孔子像还不如支持儒学研究事业。我开始也对此没有深思,只是近几年有感于国人由于信仰缺失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才越来越觉得单纯进行学院的、象牙塔中的儒学研究是不够了,学人们应该考虑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对民族的义务。同时,随着与汤恩佳先生接触日多,经常听他在会上会下激情洋溢,慷慨而谈,不断地受到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的感染,也越来越明白,他四处奔波,向孔子当年周游列国一样做环球之旅,其是弘扬孔子儒学。他的所谓“孔教”其实就是推广“孔子之教”,即孔子儒家的思想学说,这与学者们研究的儒学本质讲并没有什么两样。北大不该因“孔教字样”而拒绝“孔教学院”的捐赠。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千多年来,他和他创立的学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仅就教育方面来说,以孔子为鼻祖的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中华文化的承传,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不断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等学校通过孔子铜像,能够让广大师生能够直观地亲切地瞻仰、认识、理解、景从我们至圣先师的人格气象,造成一种尊孔敬师的文化氛围,以进一步广泛、深刻地研究和弘扬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汤恩佳院长说:“我给陕西师大捐赠孔子铜像的目的,是为了让这里的学生经常可以瞻仰到孔子的圣容,从而培养他们尊师重教、爱国爱民的感情。这里是教师的摇篮,在这里教育好他们,让他们再去教更多的学生,弘扬孔子文化。”

让作为孔教学院院长的汤恩佳先生捐立孔子铜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陆长期以来对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争论不休,对儒教的界定相当混乱,别是由于左倾思潮的残余和思维定势,很多人对儒教、孔教报着很深的偏见。我想,我们应该走出一元独断思维,也要走出二元对抗思维。就儒学与儒教的关系而言,不但可以二者并行不悖,而且可以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儒学是儒教(孔教)的学术基础,儒教(孔教)是弘扬儒学的重要形式。儒学、儒教、儒商是在现代社会传承儒家思想,复兴传统文化的三位一体的三个方面:儒学是学术核心,儒教是组织形式,儒商是经济基础。儒学为国民提供理性的思考,儒教为国民提供精神的信仰,儒商为国民提供经济的基础。这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一起抓,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想法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还有,现在基督教、天主教对中国社会的渗透非常厉害,就农村,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深刻印象,坐车经过某些农村地区,公路两边时不时能够看到高大、漂亮的教堂上高耸的十字架。在大城市,也出现了所谓的家庭基督徒,甚至有些基督徒在利用大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以心理咨询为由诱导大学生入教。最明显的莫过于每年的圣诞节,商家的抄作,年轻人的无知和好奇,许多城市充满了洋节的气息,有时几乎疑为到了西方基督教的国度。在这种情况下,凡是有良心、有理智的华夏儿女,不可能不对这样的现象感到深深地忧虑。

立起孔子像应该是个文化上的风向标,北大应该有这么一点文化上的担当意识,接受孔教学院的捐赠的孔子像可谓合乎时宜。此外,我觉得北京师范大学更应该立一个孔子像,因为作为师范院校,它更有资格纪念这位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