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吉照作者简介:马吉照,西历1977年生,河北景县人。网名“读行客”,故写读书札记于心得文字前称“客按”。西历200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出版有《生只南瓜给人看》(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年)、《河北唐诗地理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近年由读钱穆先生及业师邓小军先生等人著作而逐渐树立儒家信仰,参与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创办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国学社。 |
洪秀柱的儒生气
作者:马吉照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网首发
时间:孔子2566年暨耶稣2015年10月19日
10月17日,台湾执政的国民党召开临时全代会,废止洪秀柱的总统候选人资格。洪在临全会一开,换“柱”几成定局的情况下,在当场的发言中仍做最后一搏,其慷慨陈词虽未能回天,然而感人至深,博得了很多人的进一步了解和深切的同情。
“换柱”的背景在于国民党近日面临的两难窘境,一方面,大多数党员对选情已经达成共识:洪秀柱在与民进党的竞争中的惨败之事已无可挽回,由党主席朱立伦代之参选总统即使仍会败选,或将使国民党立法院选举不至于被拖垮而全面崩盘,因此在众多国民党大佬看来,为现实时势所迫,为国民党的“生死存亡”,必须“换柱”;另一方面,洪秀柱是全代会通过的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选情不佳”实在无法成为台面上彻销提名资格的理由,另外洪秀柱于国民党万马齐喑之时挺身而出,为该党打出一片新局面,众大佬推倒此前“挺柱”和自己不参选的承诺,等于卸磨杀驴,自食其言,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10月17日的临全会上,国民党大佬们一致选择了现实时势,决心为了党的利益而“忍辱负重”,洪秀柱仍坚持“孤臣可弃,但绝不折节”。
洪秀柱的坚持,应了一句批评人的老话,就是太书生气。但这绝不是她第一次表现出太书生气。洪秀柱之所以先曾气势如虹,人气骤增,而后急转直下,关键在其在对大陆政策上走出太远,她在岛内反统浪潮最为汹涌的时刻坚持提出“一中同表”、“中华民国不存在”、“终极统一”等表述,已经注定了后来的失败。即便作为海峡此岸的大陆中国人,我最早看到她的这些主张的时候都觉得她似乎有点太不“讲政治”了,而当读到这位来自文化未曾断流过的中国的政治人物所做这篇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演讲,方深感洪秀柱自有她的道理所在。
一事当前,首先考量的是应该不应该、是否符合情理和本心,而不是现实不现实、成败利钝将会怎样,在书本上,这是儒生们早已熟习的义利之辩,也是武侠小说里义薄云天的传说,所以在最着重亦擅长讲求势利的法家看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并在有可能扰乱社会稳定的“五蠹”之列。而在天下熙熙攘攘,为利来往的现实洪流中,就是常常遭到明智之人批评嗤笑的书生意气。
自“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来的传统中国,书生即儒生,所以书生气,即是儒生气。
以此书生气或谓儒生气,孔孟皆一生奔走于列国,以他们当时名望,非不能也,而始终不肯在某国诸侯手下安心与时浮沉、稳稳当当做一个卿大夫;秦始皇时,儒生因言获罪,遭致活埋以身殉其道以及言论之自由;秦末大乱,陈涉起匹夫,其事至微浅,然而孔子后裔率鲁国缙绅先生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并以身死之;南宋崖山之败,殉亡军民号称十万……
在洪秀柱看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是智慧、卓越的论述,但已经是一个历史的论述,当此“国家今天出了问题”的时候,希望再进一步两岸创造和平,这是“中华民国总统”责无旁贷的使命。她作为国民党的“总统”参选人坚持这点,“捍卫我们的原则,捍卫我们的价值”。洪秀柱在那篇孤独而悲壮的演讲中作金石声:“一个政党可以失去一次选举,但是不可以失去她的灵魂;可以失去她的版图,但不可以失掉她对价值的坚持。成败胜负本是常态,但是失去党魂、党德与路线,这个党必将沦亡。”
先儒之辨义利,有着眼于个人,有着眼于政府,彼时却没有现代政党这东西。洪秀柱的演讲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命题,即一个政党,在本党信念宗旨与时势利害的要求有巨大冲突时,可不可以“枉尺而直寻”,“不由其道而往”,能不能像要求个人一样,要求一个政党“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具体而言,则是国民党在此次选举中可能出现的灭顶一般的全面败退(所谓“生死存亡”),与国民党自身成为一个不敢坚持理想信念,失去灵魂,哪一个更可怕?
根本而言,一个政党,如果不讲道义,不讲情理,便不是现代政党,而是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古人所谓“君子不党”的党。佛光山星云法师认为,换掉洪秀柱即等于国民党亡党,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挺柱与换柱的人各有他们的具体的处境和主张,我们并无深知,所以不能深言此事的是与非。我们只知道,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国多次山河破碎,而中国文化生机不断;儒家之在传统中国安顿人心,在近代花果飘零,而在今天重新被人认识、信仰,越来越多的人以儒生自命,根本在于中国人对仁义之道的信念与理想。儒学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吸引当代中国儒生,其最鲜明的特性与原因,在我的理解,就在于儒家相信个人可仁可义,政府可仁可义,国际关系可仁可义;并坚持个人应仁应义,政府应仁应义,国际关系应仁应义。仁义二字,即儒家人道主义的核心。
仁者爱人;义者,按照本心和情理应当去做事、去取舍,而不是利益、压力等任何其他因素。
利益得失,一年内翻云覆雨,一千年内沧海桑田,真正有生命力的理想和信念是不死的,虽经挫折,必将复活和重光。
从这个观点看,洪秀柱所讲的道理是对的,这个台湾政坛的“小辣椒”——实际是一位年近七旬、深受中国文化的化育和浸濡、对国家统一有着执着信念的长者,值得我们崇敬,她此番虽败犹荣。
【上一篇】【林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民族成分”的复合标识
【下一篇】【余东海】中庸和尊卑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