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玮】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尊崇孔子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5-10-20 13:35:45
标签: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尊崇孔子

作者:刘洪玮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初八日己巳

           耶稣2015年10月20日

 

 

 

【作者简介】刘洪玮,字道瓌,号芥斋,别署蕲照阁主人。西元一九八四年生,山东武城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弦歌书院青少年儒学教育召集人。擅长古文,学宗张横渠、王船山,著有《刘氏宗谱》、《冀言》、《芥斋随笔》、《杜诗说》、《王船山先生连珠注解》、《敢学斋诗词稿》、《敢学斋曲钞》、《蕲照阁文集》、《蕲照阁诗集》、《晚晴词》等。

 

孔子是中国的圣人,在春秋那个道德极度沦丧的时代,他重建国家伦理,教化广大民众,他的德行和才能远远超越了尧、舜。然而,孔子曾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误解、非议和攻击。

 

春秋时代,戕杀烝报,不可偻指,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情况时常发生;上层社会公然为非作歹,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孔子应运而出,删定六经,尤其是《春秋》,惩创恶人,劝奖善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安守本分、尽职尽责,才能行王道,明人伦。宋儒张载说“为万世开太平”,并不是空话。在当时,孔子的教化就已经成效显著:三千弟子乡风慕义,七十贤者心悦诚服;到后来,历朝明君贤臣愧疚畏惧而大力提倡,历代贤人君子砥砺奋发而努力实行,这才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政治清明、社会稳定、风俗淳厚的太平盛世。

 

商、周都是经过几百年的积德累仁才获得天下的,后世帝王骤然君临天下,内心能不愧疚吗?桀、纣暴虐,天下就归成汤、武王所有,后世帝王明白德之不修,就会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内心能不畏惧吗?幸好,孔子为我们确立了仁孝治国的大政方针,这就使后世帝王能较好地体恤下民,下民也会较少地犯上作乱了。为了表彰孔子的伟大功绩,唐玄宗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对孔子学说“推己及人”、“成己成物”最有力的阐发。对亲人、民众、万物付与的爱应该是等差的:行仁自孝弟始,爱莫大于爱亲;其次对待民众,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最后仁爱及于禽兽草木,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由近以及远,自易以及难,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使这种爱只是杨朱的“为我”,也不使这种爱成为墨翟的“兼爱”,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有序。孔子曾这样称赞管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孔子的功绩远在管仲之上,如果没有孔子,我们不只被发左衽,沦为夷狄,更别说能有今天这么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大成至圣,万世师表,是因为他切切实实地做到了为万世开太平,为万民谋福祉,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由大司寇行摄相事,短短三个月,就使鲁国的强邻齐国心惊胆颤。东汉末年,郑玄从徐州返回老家高密,黄巾军数万人见到郑玄都一齐下拜,互相约定并表示不敢入侵高密。郑玄只是“隐修经业,杜门不出”的学者,就能使他的老家免遭战争荼毒,由此可见,儒家学术功效之大了。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尊崇孔子,就是因为我们在安享“太平”和“福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接受圣人天大的恩赐,怎么能轻视呢?更何况非议、攻击,那是天地不容的。敬畏圣人,我们才能沿着圣人开辟的道路走下去,使我们的子子孙孙也能享受“太平”和“福祉”。

 

毛泽东主席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经过孔子后人的阐明和历代帝王的推崇,儒家思想早已渗透人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怎样发扬应当肯定的“善”,摒弃应当否定的“不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正如曾子所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责任编辑:葛灿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