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学者论道岳麓书院 聚焦经学重构民族精神(图)
来源:凤凰原创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廿二日癸未
耶稣2015年11月3日
10月31日上午,“中国经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高层论坛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开幕,来自韩国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学者,围绕儒家经典的产生、演变与诠释,经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继承与发展等主题,分别从经学、四书学以及经典诠释学等方面展开研讨。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在致辞时表示,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自孔子删述六经、以“六艺”教授弟子以来,历代学者围绕儒家经典进行了注疏训释、义理诠解等工作,形成一大批体大思精的经学著作,经学典籍始终位居四部之首,在传承知识文化、塑造价值观念、凝聚民心士气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承,希望推动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与传播儒家经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民族精神家园的题中要义。岳麓书院一直致力于打造经学研究的重镇,所主持的8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有5项与经学研究紧密相关。他希望通过此次经学国际研讨,来展现中国经学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进一步提升学界对中国经学的研究水平,唤起社会重新认识经学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来自北京社科院的著名学者洪汉鼎教授对中国现今唯一保存完整、薪火始终传承的岳麓书院表示致敬,他高度评价此次论坛的意义,并结合中西方经典诠释学的区别,希望与会学者从经学如何现代化、如何融合儒释道进行阐发,使代表中华文化精髓的经学不再停留于“博物馆”而是得到继承发展。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杨儒宾联系近来大陆与港台、海外学界关于新儒家的辩论,以及1949年以后经学在海外儒学研究与传播中的作用,畅谈了经学在当下的地位与价值。他认为,从汉代、魏晋到宋明,经学与政治、学术思潮的关系密切,21世纪经学的回暖与中国崛起有关。如何发挥经学对中国性、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如何让经学在重新建构儒家核心价值、建构中国社会精神中的发挥作用,值得做深入的观察与探讨。
韩国大邱教育大学教授张润洙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岳麓书院历史悠久,学术研究规模庞大,师生关系亲切和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书院精神在中华文化乃至东亚文化的传承中意义重大,此次以经学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研讨,相信能给儒家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带来更多的启示。
上午的开幕式由岳麓书院副院长李清良教授主持。在随后的大会发言中,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朱汉民教授、岳麓书院特聘教授、著名经学专家姜广辉分别主持,洪汉鼎、姜广辉、蔡方鹿、杨儒宾、景海峰、蒋国保、陈明、张闰洙、梁涛等学者从各自研究的领域进行了主旨发言。
与会学者在岳麓书院文庙大成殿前合影
此次会议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举办,为期两天,六十余位学者将分别围绕礼学、诗学、史学、儒家义理心性、中国经学诠释学展开学术讨论。从会议提交的65篇论文看,学界对以经学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研究,无论关注的方向、重点,还是研究方法以及儒学的时代价值,呈现出学术创新与现实关怀的双重特色。
据介绍,1912年初,时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实行废除“忠君”、“尊孔”、读经等改革措施,此后一百多年间,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以经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饱经沧桑,甚至一度成为研究的禁区。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学界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新梳理,经学的价值才逐渐被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并呼吁,作为中华元典的儒家典籍,是中华文化之根;儒家经典所承载的主流价值观,乃是中华文化之魂。需要澄清的是,经学研究的回归,并非所谓的“咸鱼翻身、死灰复燃”;重新阐发经学,也并非要简单的尊孔复古。经学的现代化,需要借助古今、中西的经典学研究方法;经学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髓,能够为文化复兴乃至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优质的养分。
责任编辑:雅晴
【上一篇】【林毅夫】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一个经济学家的视角
【下一篇】【曾海军】《琅琊榜》中的七条儒家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