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的建言(王财贵)

栏目:儒家经典进课堂暨国民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10-03-14 08:00:00
标签:
王财贵

作者简介:王财贵,男,民国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生,台湾省台南县山上乡人。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师事掌牧民先生、王恺和先生、牟宗三先生。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教授、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著有《读经二十年》(中华书局2014年版)。

 
(哲萱按:此篇文稿为二〇〇九年第一轮征求意见时寄交给教育部的)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建言
作者:王财贵(台湾省台中市台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系副教授  王财贵)
 
 
 
甲:总说
乙:分项建议
丙:结语:
附录一:王财贵简历及其在台湾的读经教育推广
附录二:大陆读经教育推广大事记
 
 
甲:总说
 
 我来自台湾。出于对民族的热爱和对人类教育的关怀,出于我对教育领域的长久思考与眞切体认,情动于衷、不能自已,故向中国国家教育部恳切建言,希望我的建言能被教育部研究与参考。
 
 我在教育界已四十余年,从十五岁进师范专科学校,到现在六十岁任教于教育大学,一生都在教育界中,但对教育的观念大不同于师范学校之科班看法。我深切反省中国一百年来的教育,见其错乱胡涂,一向痛心疾首。方今看到贵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新闻,喜从心来,认为这是一个改革中国教育的大好契机。
 
 吾人以为,如果单纯从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说问题,而没有一个改革教育的总的纲领,则无实益。如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改革教育的纲领,那么在此纲领的笼罩下,那些以前成问题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许能有妥当的解决办法或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不再成为问题矣。但其总的纲领,吾人却当从人性之高度予以深思,以人性的标凖去善加衡量与抉择。当今中国,乃至于全世界,所面临的教育苦恼,乃是出于教育思想之偏离人性之本质而造成的,这是属于思想性的、哲学性的、典范性的失落。如果不从根本上作系统的转向,只在枝微末节上欲求修订,则不但无济于「长期发展」,且致治丝益棼,最终贻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与进步之大好契机。如果教育改革能从根本上着力、能触及问题背后的根源,则走出目前教育所面对之困局,则并非困难之事。一切枝微末节上的困难与问题,亦将随着根本问题之解决,而得迎刃而解也。因此,吾人当注目于根本理念之转变,从此处下力即可正本清源,即可令教育起死回生,人才从而可以得而辈出,造就堂正优雅足以作为世界典范的新中国。
 
 吾人以为教育当从偏失于人性之处,回归于人性本身,此即是一根本性的、系统性的教育改革之转向处。以此即能正本清源而使教育归于其位也。教育当定位为「开发人性的工程」,教育之本源与动力即在于「人性」也,此何有疑哉?往圣先贤可以为吾人作证也,东方西方概莫能外也。顺此道者,教育兴、民族兴!逆此道者,教育衰、民族衰!吾人在教育领域几十年,对教育的思考亦是几十年。吾人有此自信也。教育即是开发人性之工程,那么「人性」在教育的应用上,可用两方面来解析,一是「人性的全幅内容」,一是「人性的开展历程」。怎样的教育能够按人性开展的历程尽量的开发人性的全幅内容,则是国家应该采用的教育方针。国家的有关部门当以民族与国家之未来,当以时代之责任感而担当之!教育乃是全民族之事,非个人之事,亦非个人所能尽其全蕴,但其并不以此即可取消个人之责任与排斥个人之努力。我个人出于对教育问题的长久思考,亦出于对于民族与国家的忧患意识,并未将此思此想悬置于玄想,而是将之付之于教育实践。吾人将基于人性之教育理念,用教育学之科学方法,设计出读经教育之构想与方案,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充实与完善,最终成为完善的、成体系的读经教育。吾人不必奢望中国国家教育部,即刻即能完全采信与推行,但吾人寄希望中国国家教育部能够对之进行研究与参考,如有取材之处,请尽取之!吾人急切希望教育兴、人材出、民族强、国家盛!此心此感,贵教育部当不以拒绝也!
 
 我多年来在海峡两岸及全世界华侨社会推广的「儿童读经教育」──让儿童诵读人类最有价值的经典文章──即是依据此人性的两个面向而设计。广大的实验证明其简单易行而成效深远,把这一项简单的教育工作做好了,几乎可以解决中国当前所有的教育问题,今此提供给政府,作为教育改革的参考。
其基本理念:
 
 注重早教育的奠基功能,从小学乃至幼儿园开始,给予中外高度语文的教育(经典诵读教育,简称「读经」)一方面可带动中外低度语文(白话文、会话)能力,由于语文能力的大幅增长,又可作为其它科目学习的基础,令各种功课的学习变得简单容易而兴致高昂。另一方面由于中外经典的熏陶,自然增进国民的中外文化素质,从而培养出有识见有胸襟有操守有品德并深具爱民族爱国家情操之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之人才。
 
其细目分述:
 
1、依据政府「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之基本文化方向,首先认定各民族文化的兼容性,提出「全盘化西论」:
   
    亦即认为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理性的成就,都是人类共同的智慧遗产,凡是有理性的知识分子都应对之尊重,尽心学习,求其存续。并且相信文化与文化之间可以融会贯通,可以互相成全。每一民族最少应尽自我文化的传承之责,先以自我文化陶育出自我生命的深度,进一步才足以谈吸收与开创新一代的文化。所以中国人此时应效法古人吸收印度文化的气魄,全盘「化西」。
   
「化西」,不同于「西化」。「西化」是忘了自己,把自己变成西方;「化西」是健全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西方「消化」进来,充实自我的生命内蕴。「西化」,只是不负责任的奴性的依附,「化西」是自我作主的勇敢的承担。
 
      将中国文化的发展定位在中西文化的融通互利的追求上。以造福民族后世,并贡献于全人类。
 
2、认定经典在文化传承上的重大意义: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重要特色是发自人性,超越时空。不管要承继自我传统,或要吸收外来文化,其简捷的进路,便是直接从各民族的「经典之作」中,去汲取其民族的文化源头活水。尤其中国的经典名著,不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都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读中国经典,当有助于开拓一个人的心胸志趣,培养一个人的敦厚好学精神。
   
    此外,中国人若想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最好也要从西方经典作品之研读入手。
 
3、认定文言与白话的兼容性,而且认定「文言文」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功能有其不可替代性:
      
    「文言」本来就是从「白话」提炼出来的,而且文言文乃是白话文的基础。过去乃至近代之文章家思想家,如胡适、徐志摩、鲁迅、老舍、钱锺书、沈从文诸名家,皆是文言与白话兼擅,而且先有文言之厚度才造成白话之功底,所以白话文不应与文言文形成对立。何况举凡经、史、子、集,一切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之文献,几乎都是文言文。如果不能读文言文,就几乎等于不能读中国书。而不能读中国书,几乎等于不能了解中国文化。
        
    近代以来的中国人,老中青三代,经过偏重白话文教育的结果,普遍欠缺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已然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严重断层。所以恢复国民对文言文的解读能力,是民族自我寻根的第一步。而要增长文言之能力,「经典」正是最佳的教材,因为「经典」本身就是最醇正的文言文范本。除此之外,经典又是人文理想的荟萃,并且是民族智慧的源头,因此,「读经教育」将同时具有增进语文能力、培育人文教养、契接民族智能的三种功能。
 
4、认定「文言文」之易教易学性:
      
虽然心理学家对人类「如何学得语文」的详细过程,犹未完全明白。但人类一直都从出生开始,自然而然地在做复杂的语文学习。此种天生的强大能力,心理学家特称之为「语言天赋」。而此种「天赋」能力,以婴儿最为强大,随年龄之增长而递减,至十三岁则几乎丧失,此时若要增进语文能力,必须痛苦而艰难地学习。
 
       依照客观的经验,吾人皆知:有关「语」的部份,大体而言,三岁之内即可学会 任何母语 ;如有适当环境,六岁之内可以学会多种语言。而有关「文」的部份,包括文字的认识和书面语言的学习,亦应在三至十三岁之间奠定一生的根基。零岁至十三岁,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期」。只要不错过这一教学的适当时机,高度的语文能力,是很自然且很容易的可以培养出来的。
      
    有关语文的学习,最重要法则的是多接触多熟习。由大量长久的接触中,自然培养出语文的亲和力与敏感度。中国人学习中国的文言文,本是很容易的。千古如斯,无劳举证。
 
5、认定儿童是「读经」最适当的年龄:
      
如上所言,因为语言的学习是愈早愈好,文化的熏陶也愈早愈有其潜移默化之功。所以及早让儿童接触涵义丰富的「经典」之作,对其一生的文学素养的蕴酿,及人格智能的陶育,意义重大且深远。因此,当前在海内外许多家庭中,体制外的零星的「读经」教育,多以儿童为主。
 
       据大略之估计,当前海内外,包括祖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欧澳美加华人社会,已有数千万儿童接受「读经」教育,成效之良好,往往出乎家长及老师之意料。
 
6、认定「儿童读经教育」教法的简易可行性:
      
    基于对儿童心理的确实认识,为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儿童读经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只求熟读,不必求懂」。老师只是依照文句,教他「读」;儿童也只是「跟着读」、「反复读」。如此,老师便很容易「教」,儿童也很容易「学」。不论「教」的人、「学」的人,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有所长进,「教学相长」其乐无穷。
      
    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各有其成熟时机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幼童的心智特色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辨、理解,故此时应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素材, 待其长大,因酝酿日久,人生经验逐渐丰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时,即可触类旁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儿童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与唱儿歌无异,学习是愉快的。而反复多次,即能背诵,会背诵时,更是「乐之不疲」。若常加复习,至于终身不忘,将成为一生的文化资产。
 
7、认定「读经」的「潜能开发」功效:
      
    从教学方法上看,反复诵读,可以提升儿童的专注力,反复而熟习,可以提升儿童的记忆力。专注力与记忆力,可以说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从教学内容上看,任何语文都是复杂的系统,高度语文尤其艰深难解,但儿童具有强大的语文学习天赋,其可解处可以立速溶入生活之中;其不可解处,也在默默中寻求理解(语文学习的「冒险理论」),是活络头脑的最佳训练(只要不强求其理解,艰难的教材便不会造成学习压力,反而可以成为使心智更上一层的无形助力)。
      
    高程度的语文学习,不仅立即提升语文能力,其影响所及,将带动全体心智之发育。短期之内(约一至二个月),即可发现儿童各种学习能力,尤其是数理思考能力,也都跟着增长起来,令人有「忽然聪明起来」的感觉。以致教师或家长以极少的气力,让儿童达成超越一般功课的成果。所以,纵使学校课业不曾减少,而儿童的学习压力,亦因感觉功课容易而相对减少。
      
    所谓「潜能开发」,于「读经教育」中,最易证实。若要「课业减负」,实施「读经教育」,正是真正无害的减压良方。
 
8、认定「读经」的「品德教育」功能 :
      
    教育学家都知道,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人格成素,原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的。这种有关「德性」的成长,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出来的。
      
    固然,最好是有人可以供给榜样,现身来做「身教」。不过,一般的家长老师,是不足以完全担当此种重任的。而「读经教育」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让儿童琅琅上口,濡染于心,等于「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是一种极见功效的德性熏陶教育。
      
    要培育「有理想、有爱心、有品格、有担当」的二十一世纪新社会主义的中国人,请以「读经教育」札下根基。
 
9、认定「读经教育」观念的可拓展性:
      
    依照「读经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不增加教学负担之情况下,可以方便地拓展至其它邻近相关的教学项目,而与之相辅相成。其最明显者,有以下五项:
 
  (1)、「音乐读经」:即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听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以丰富的乐音,刺激儿童脑部细胞突触的生长;以和谐的旋律,陶冶儿童优雅的心灵。
 
  (2)、「美术读经」:即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看古今中外经典性的画作、雕塑、建筑、风景等图片,以默默培养其高度的美术鉴赏能力。
 
  (3)、「外语读经」、「外文读经」:外语外文的学习,当然最好在环境中习得,但对广大的国民来说,这只是奢望。吾人既知儿童的听力好、模仿力强、记忆力强,是语文学习的大好时机。故尝试为广大儿童设计一外语外文学习的方便之路,即:
        
    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听多读经典性的外语或外文(经典性著作),反复反复,及至于熟记背诵,此法可弥补环境的不足,让一大部份的人轻易成为外语外文高手,其程度甚至超越外国人。譬如英语英文之学程,既是国家教育政策,则从小让儿童熟读英语句型,熟背英文经典短文,不花大钱、不需要请老师(磁带教学),是既简便又有效的教育方式。
        
    依照近年实验成果,儿童每天一二十分钟,不过三两年,已于无压力之情况,熟读千句英语句型,熟背百篇英文经典短文,则其英语英文及西方文化程度,已然奠立一生之基础(纵使现在不是很懂,而其发音及文法词汇之根基已深,长大之后,遇弱则弱,遇强则强)。
        
    至于世界上其它语文之学习,莫不可以此法进行之,则将来我国之外语人才,不可胜用。而且以「熟习经典」之方式教育,其所吸收者,皆是该文化中之精华,于人类文明之对话,将有更大之同情及涵容能力。
 
(4)、大量识字与博览群书:由于「读经」时之大量文字接触,「识字量」之增加,是「读经教育」最浅显立见的功效(尤以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效果最好)。识字量足够,即可鼓励提早阅读,培养儿童好学、自学的能力。
        
    吾人所强调的阅读教学,因参用了「读经」观念,故教学简易且功效良好。亦即「只管鼓励儿童多阅读,而不必急着问他懂不懂」。吾人认为阅读教育应是「不管懂不懂,只要让他一本读完再一本,多读了,自然会懂」;而不是「只读一本,就要懂得透彻,然后才可再读一本」。前者顺应儿童天性,所以读书是轻松愉快的事,读得多就懂得多;后者残害儿童天性,所以读书是辛苦的事,读得少,懂得的也少,乃至厌恶读书、胃口尽倒。
        
依近年的小规模实验,儿童经过此种阅读教育后,愈读愈快、愈懂愈多,手不释卷,乐在其中。平圴每年每人读书五百本以上。不需家长特意考问,不需老师辛苦批改。家长老师只要无限量的提供书籍,两三年后,儿童之知识量远远超过家长及老师,一生的知见才华、读书好学的习惯,遂由此养成。
 
乙:分项建议
 
    依照以上的说明,「读经」教育的理论与成效,可以应用到其它各种议题上,而使当今中国大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得以有一个可行之解决方案或寻得一个解决的参考,从而可使国家人才辈出,解决国家对于人材之需求。北京有朋友誉为「一招救国」,举例而言:
 
1、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成就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经验;
 
建言:自从五四以来,海峡两岸的教育从理论到实务,一直都是模仿西方,其实乏善可陈。吾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信念,应在于如何回归人性,而非一味跟随西方。
 
2、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对我们的启示;
 
建言:西方世界的科技教育百年来有相当大的成就,但文化和品德教育则日渐败坏。这对教育正要起飞的中国,应有重大的警惕作用。我们应走我们的路,不要人云亦云了。
 
我们的路,即是重新反省人性,回归人性。如西方科学教育有成,是因为注重「科学精神」的启发,吾人当切实学习。而不是从小到大只重「数理解题技术」的训练。中国的科学教育不要再迷失于「奥数比赛」的成绩,也不要误以为「中学科学教育成效」在世界各国的评比绩优,即可「科学救国」。科学教育首要的目的是开启国民思考的能力与兴趣,其次是培养科学家。要让国民会思考,只要降低学校的科学课程程度,以符合人性的发展,立即可以做到。一味的用太深的科学教材,倒尽了学生的思考胃口,是使国民不能「独立思考」的最大因素。又,各科学先进国家都有一套「科学天才」的培养模式,中国孩子多,其中必有资优者,但没有一套成全的办法,令其埋没,实在可惜。总之,科学教育应学欧美,即:第一,让普遍的学生只学他们学得懂的而日常有用的教材,如果学得太多,超过能力,学生毫无热情,正好不能「超英赶美」。第二,对资优的学生要有特别培养的机制。
此外,西方民族对于人生智慧的教育,则不见得比中国五千年文化高,而且文化不同于科学,教导文化的方式,应不同于教导科学的方式。西方,尤其近代的美国人用教科学的方式教语文教文化,文化和品德教育的失败,病根在于语文教育的失败,尤其是美国的国民语文程度和社会人心,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中国人何必亦步亦趋?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建言:中国崛起,即将成为世界之领导,已是有目共睹的趋势。所以不论在任何方面,皆应有更为广大的胸襟以作世界之表率。故可不必再言什么「特色」什么「主义」,而乃是基于人性之本然。应继则继,应新则新,应向外学则向外学,应自己创则自己创。只有「人性主义」、只有「人类特色」,乃能面对世界之新局。当然,如果「社会主义」是真理,则「人性主义」所完成之体系,亦必等同于「社会主义」体系,不必另标「社会主义」之名以自我偏居于一隅,而引起世界的疑虑戒心(如美国杭丁顿之中国威胁论)。
 
4、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与战略目标;
 
建言:要中国自己出教育家,有教育的新见解新理论,不是只有抄袭西方,生搬硬套。如总说所言,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是「人性的全面性」和「人性的发展性」。战略目标则是「顺乎天、应乎人」,以作育人才,以服务于全人类。亦即从人性的根源上思考出一条千秋万世之道:「该怎么做,就怎么作」。从理而行,必能作世界表率。
 
5、素质教育基本目标与实施途径;
 
建言:「素质教育」,已倡导多年,国人皆浑然不知为何物。其实,所谓素质教育,即是符合人性开发人性的教育。其基本目标,即是希望透过教育的实践,让「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都在心灵中得到融合与会通,让国民的「学问与智慧、科技与品德」能力得到尽情的开启。
 
其实施途径,如上总言所说──参酌加入「读经」课程,是唯一可行之道。
 
6、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建言:学生品德素质日益低落,常推给社会诱惑之多,此乃教育界不负责任的借口。实则品德教育有品德教育的特质,「品德」是不能用「知识传授」的方法教的,必须在「文化氛围」中作长期的陶养。「读经」正是使国民长期接触圣贤之教,日益浸润,以资内化最简便而有效的方式。
 
7、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建言: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地说,在于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各尽其性。无论贤愚智不肖,通过「读经」,其心智皆可以得到自我最高度的开发。特殊地说,「读经教育」也是造就资优天才的良方,几乎可以说:读经的孩子都会变成天才。
 
中小学生的「功课减压」是教育部门多年来的政策,而一直减不下来,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在于政府没有妥善的倡导,教师与家长对教育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其二在于没有良好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故其解决方案有二:第一,政府宜做长期而诚恳的倡导,令国民渐渐认识教育的本质,是在于「尽情地」完成每个人人性的开发,学成高尚的品格和实在的能力,而不是应试的成绩和名校的证书。第二,加强「读经」的教育,迅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如此则对于当前的功课,感觉轻松有味。
 
8、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与制度;
 
建言:如总论所言,实施素质教育最好的政策及制度,在于将「读经」适量地溶入体制课程之内,以提升其语文程度、以涵养其文化心灵。藉语文教育带动所有功课的学习能力,使知识和品德两方面的教育同时完成,让人性得到适时而全面的发展。
 
9、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建言:所谓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不论六年或九年,须知人类的语文能力发展关键在于儿童期,而众所周知,「语文是一切学习 的基础」。所以,最好在小学时,打下良好的语文根基。做到让一个小学毕业生具备有阅读「经史子集」的能力,方能建立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底子。从语文能力之培养中,自然带动思考力的提升,对于数理化的学习,亦有直接的帮助。
 
10、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建言;在国家经济力未达一定水平之前,冒然进行高中普及教育,有其现实上的困难。且教育的艺术,在于发明精到的教育理念,以精简的时间和精力,达成高度的教育效果,而不在于教育年限的的延长。如果没有精到的教育理念,按照当前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读高中的人数再多,对整个国民的素质,未必能有实质的提升。台湾的大学设立浮滥,以致人人都能读大学,然而国民智能不仅未见提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可为借鉴。
 
11、学前教育发展;
 
建言:「学前」一词,其实是由于教育观念错乱所产生。因为西方人近百年来把教育只定位在「知识教育」,所以以六岁为「入学」的标准,六岁以前,国家是放任的,故称为「学前」。殊不知人的一生,受教能力最强,对终身有最大影响的时机,正是在六岁之前。古人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吾人建议国家要注重胎幼儿、婴儿、乃至胎儿的教育。教育从早做起,简易而有效。做好了「学前教育」,可以大量解消当前教育的困扰。从多年广大的实践中,证实加入「读经」的教育,能让学前教育达成极大的效果。例如:幼儿园毕业的学生,平均可以背诵三至五万字的经典文章,可以顺便指认两千五百个以上的汉字,可以自行阅读小学六年级的书。一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及文化教养即此自然养成。这种经典教育,如果从胎儿婴儿做起,效应更大,甚至可以有「巧夺造化」之功。故吾人以为:那一个民族先实施早教,那一个民族在三五十年之后,即可领导世界。
 
12、特殊教育发展;
 
特殊教育有两大块,一为残障,一为资优,不宜偏废。
 
长时间大量的「读经教育」实践,已证实对「智能障碍」──诸如多动症、感统不良,脑性麻痹、语言障碍、阅读障碍、自闭症、中度智障、蒙古症、颠癎症、甚至对于青少年犯罪,等,──有相当程度或完全的治愈作用。例证确凿,此点请政府当局,务必关注!
 
13、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民工子女教育;
 
建言:城乡差距,世界各国都没有善解之道,中国偏远农村的教育资源之不足与教育成效之低落,尤成为中国政府善政的大缺口。若要政府投注大量资金与人力,恐非当前政府能力之所及,且若真能如愿改善硬件设施与教师人力,教育成效亦未必有相对的成长。
 
吾人认为:如能在农村推展「大量读经教育」,一来不必增加设备,二来不必精选师资,只要有人带着「诵读」:一本论语、一本学庸、一本老庄、一本易经、一本诗经的背诵,即可抵六年乃至九年都市教育的成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是国家资源尚未齐备时,最好的拉近城乡教育差距的切实有效之法。
 
14、职业教育发展;15、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16、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17、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建言,犹如要建高楼,需深挖地基。欲提高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其方固然良多,但最为重要的是要打好根基:其向学热诚、思考能力、性情志气等根基,是在小学时期就要完成的──大量读经,乃奠基之方。
 
18、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建言:「中考」「高考」,可以不限年龄免学历报考,这是放给天下人才的一条活路,于此松绑,我本人极为赞叹!台湾现在还做不到这点,台湾教育部门认为:「一定要从体制出来」才有读书进修的能力。今进一步建议:开放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资格,只考其是否有研究潜能,不论其年龄与学位证书,还天下于天下,天下必有才人出。
 
1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20、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建言:如中国古时之「考状元」,只考「程度」,不在考前验其「学历」和「年龄」。
 
21、发展继续教育;
 
建言:「学习」,本来是人类的天性,但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开发,反而受到长期的压制,则此天性亦将萎缩。许多国民离开学校即不读书,有了职业即不学习,追其原因,学校的「应试」,是继续学习的最大杀手。自我学习的习惯,应在小时自然养成,吾人十余年来的实证观察,小时读经的孩子因为语文能力强化,大多「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可以预测将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22、继续教育的制度政策保障;
 
如能让儿童接受相当的读经教育,大幅度提升其语文能力,感受到读书学习的愉悦,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则不必政府的提倡,即能自我终身学习,此之谓「务本」。那一个国家由政府提倡终身学习,即可推知那个国家的教育从根上失败了。
 
23、促进教育公平;
24、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25、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26、教育体制改革;
27、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28、民办教育发展;
 
建言:积极开放民间办学。在此多元化时代,国家需要多元人才,宜开放兴学管道,鼓励民间办学。尤其传统「私塾」和「书院」,是培养高度文化人才的教育模式,宜以大力扶持之,使有相当程度的复兴。这种纯民间办学,所传授者,都是本民族及其它民族的文化智慧。要复兴中华民族,先要复兴中华民族的文化;要吸收西洋,先要养成吸收西洋文化的能力。否则,百年以来的建国梦想,永难达成。私塾与书院,只要政府在观念及政策上放手松绑,不花费任何国家资源,而国家有高度文化人才可用,何乐而不为?
 
29、教育法制建设;30、教育对外开放;
 
建言:如果中国教育的内容,像目前一样,只跟着西方走,则对外开放,谁愿意来?来了有何实质帮助?故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主题,在于「中华文化」的传授。因为自从五四运动以来,经过将近一百年的「反中国文化」,当前中国极度缺乏对外输出文化的能力。此乃是全世界号称有数百所「孔子学院」,但只能教外国人学「汉语」,沦为「汉语补习班」,而不能教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原因。中华文化人才的极度缺乏,是近代中国人的耻辱,要雪此耻辱,唯有从现在起,提倡「读经教育」,不但中国人自己读经,如果外国人来中国求学,也直接教他读经,一方面很快感受高度文化氛围,一方面也加速「汉语学习」的功效。直接教外国人「中华经典」,将是最受外国人欢迎的课程,也是中国以软势力变化西方心灵的最佳战略。
 
31、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建言:教育之成败,最主要不在教师队伍之坚强与否,而在于「教育理念」之合理与否。教育理念带动教材的选取与教法的应用。如果理念偏差,教材与教法不合人性,则有再强大的教师群,依然达不到应有的成效,甚至教师队伍愈强,对人性的摧残愈大。
 
尤其农村的教师队伍,基本问题更加严重,如何解决,请参看本文第十三条的建言。
 
32、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33、教育家办学与教师教育创新;
 
建言:当前民间「办学资质」的审核办法,都是「资本主义」,甚至「政治门缝」下的产物──要有很多钱,而且要与政府部门有相当关系,才能顺利申请到办学「资质」──要一个教育家又有很多钱又有广大的人脉神通,是不多见的。所以,要教育家办学,先要改革「办学资质审核办法」及「审核机构的心态」。
最好是打破「义务教育」的垄断制度,完全开放民间办学,如古时之私塾,散在民间。当然,上体制学校的人还是占最大多数,若有极少数不愿让孩子上体制学校的家庭,则政府宜把「教育权」还给父母,让父母作主。当今的父母,已不是五六十年前的「无知的乡巴佬」,父母自会照顾他的子女,自会慎选教育模式,给予最理想的教育。政府不费任何力量,收民间的力量为政府所用。乃是最聪明又最合乎人性的策略,相信百姓的能力,尊重国民的选择,这也是世界教育发展迟早到来的事,「义务教育」是近三百年西方人发明的的东西,不是天经地义的,时过则境迁,世异则备变,愿我中国率先世界领导风潮。
 
 
34、教育投入保障机制;35、教育信息化建设;36、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丙:结语
 
 
 书生恳恳,不为他求,深感民族的复兴,必先民族文化的复兴,文化复兴之道,系于教育的改革成功,教育改革成功之关键,在于教育典范的选取。
 
 本人建议的特色,不在枝枝节节的讨论,在于从根上救起。以「读经教育」为主轴,从小建立学问和品德的根基,简单易行,成效深远。这已是一套成熟的教育新典范,非三言两语所可完全表示。若一时不能取信,敬请先做试点,若真有可行性与高效性,再推及全国。兹附上本人及推广读经简历,并一本手册与一场演讲光盘,敬请参考。
 
 因本人所提供之教育理论与实务,与百年来全世界及中国教育主流差距甚大,一时言之不尽,亦难取信于人。若初步认为本人之建言有可采之处,且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之必要,吾愿接受征召,亲自到贵部详细说明。中华民族之兴起,领导人类开创文明而和谐的世界,在此一举,敬祈勿忽是幸!
 
附录一:王财贵简历及其在台湾的读经教育推广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1979年〉香港新亚研究所研究〈1984年至1985年〉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毕业〈1989年〉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毕业〈1997年〉讲师证字号:讲字证第 38926 号〈民国1992年八月颁〉副教授证书字号:副字第025298号(民国1997年十一月颁)
 
经历︰
台北市复兴国民中学国文教师〈1979年至1980年〉 中国书法学会副秘书长〈1991年至1994年〉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义理组研究指导〈1985年至…….〉 鹅湖月刊社主编〈1986年至1989年〉鹅湖月刊社社长〈1990年至1992年〉 东方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执行长〈1989年至……….〉东方人基金会中国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89年至……….〉第二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执行长〈1992年〉读经风气推广中心创始及主任〈1994年至……….〉台湾汉学教育学会第一、二任理事长〈2000年至2006年〉台湾武艺文化协会理事长(2005年至2008)财团法人台北市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董事长(2006年至………)台湾读经教育学会理事长(2007年十一月至 ………)私立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兼任讲师〈1992年至1993年〉私立东海大学人文学科兼任讲师〈1993年至1994年〉国立云林技术学院共同科兼任讲师〈1993年至1994年〉国立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专任讲师〈1994年至1997年〉国立台北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兼任讲师〈1994年至1997年〉国立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专任副教授〈1997年至2005年〉国立台北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兼任副教授〈1996年至2006年〉国立清华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副教授〈2000年至2004〉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0年至………〉国立台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系专任副教授〈2006年至………〉
 
 
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推广介绍
 
 
在台湾,由台中教育大学王财贵教授发起,以民间力量推动儿童读经,随着读经风气的蔚兴,已然引起相当的效应与关注,其层面是普遍而深入的,有识之士,即认为这是五四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化复兴运动,其内涵亦是当前民间最富活力、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与实务。在各方家长对子女教育日益关切之下,儿童读经运动标榜的以经典诵读提升语文能力,以语文能力带动其它科目学习,并同时产生文化教养品德熏陶的效能的教育理想,与现代对子女的期望相契合,且经多年的实践观察,效应确着,乃逐渐获得社会认同。因而成立「读经教育实验学校」之呼声愈来愈加强烈。详述如下:
 
(1)亲自实施儿童读经教学实验:
                     
自民国七十年起,王教授开始在亲友间小规模实验教学,1994年起正式向社会推广,并亲自于每周六在华山书院教学,十五年未曾间断,成效日益显著,成为全国及海外欲实施教学者之观摩示范点。
 
(2)长年持续倡导读经教育理念: 
                          
十五年来,在国内及海外为读经问题讲了大约一千场演讲。又结合社会资源,邀请全国电子公司林琦敏董事长支持,免费发行《儿童读经说明手册》、《儿童读经教育理念简介》、〈读经通讯〉以及倡导录音带录像带等相关的文宣数据。十年来手册与简介以各发行量超过四十万册,发行通讯季刊五十三期,每期约四万份。
 
(3)办理「师资培训课程」,储备读经种子教师: 
              
每月举办一次,安排一天的课程,对象以初次接触者为主,有教师有家长,有关怀文化人士。课程内容以读经教育之理念及简单操作之实务为主。已办理一百四十一期,每期学员一百人,约已培训一万五千余名读经种子教师,散在社会各阶层,而培训活动仍持续进行中。由于读经理念的简单易行,成效之深远有效,或曾受训或只看文件或听人转述,即可教学。
 
 
(4)出版经典读本系列: 
                                  
由王财贵构想,以大字注音方式编订读经教本,编辑理念是「最有价值的书」,已出版中文读本:学庸论语、老子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孟子、诗经、易经、书礼春秋选、古文选、诗歌词曲选、佛经选、孝弟三百千等十一种,英文读本有:英文常语举要、柏拉图苏氏自辩、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英文圣经选、英文名著选读、英文一千句等七种。并推动闽南河洛古音经典诵读。由专门的读经文教事业公司出版,如有盈余,皆作为读经推广之用。
 
(5)提倡校园读经:
 
提倡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在其正常课程中,利用课前课间零碎时间作读经教学。最可利用的时间为每节上课铃响后,视教师对读经理念认识的深浅,读经的时间或多或少。最多者,可以达到全课时的一半。王财贵教授并写有「小学读经教学实验计划」及「迎接读经半体制的来临,期待体制内有正式的读经实验班的成立,以作示范,并以其成果提供学者研究究,2008年度,已有龙潭国小匏仑分校在宜兰县教育处的支持下,愿作小规模实验。
 
(6)鼓励社会各界在各地成立「小区读经班」: 
                
引起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反省,形成民间对文化问题的关怀,并推动亲子教学理想,鼓舞小区服务活动,有功于小区文化之营造。目前可调查到的已有千余个读经班以及全天候的读经教育学园分布在全国各地,还不包括其它未登计而自动于各个家庭与小区中开设进行的读经班。甚至台南县永康市,在2002年度曾由市长带动,全市国中国小三万人皆接受读经教育。
 
(7)鼓励各县市成立「读经教育学会」或「经典教育学会」:   
    
已成立之县市,有宜兰县、基隆市、台北市、台北县、桃园县、台中市、台中县、南投县、彰化县、台南市、台南县、高雄市、屏东县、台东县等十四县市,其未成立社团法人者,亦皆有读经教师联谊会。
 
(8)协助办理小型之「小状元会考」和大型之「全国经典总会考」:
 
因读经人口渐多,而儿童成就渐大,风气已成,各地纷纷举办嘉年华会似的「小状元会考」,鼓励学童参与,提升其读经兴趣。如彰化县已办六年,每年考生达五千人以上。中华文化复兴总会台湾省分会更主办「全国经典总会考」,每年报考人数在四千到六千之间,由省长(主席)主持颁奖典礼,总统曾亲自召见特优儿童及家长三次。此是全国读经学子一年一度的自我成果评鉴。自2000年开办「全国经典总会考」至今年已进入第九届,本届最高成绩考过四十二段,每段平均约八千字,亦即能背诵中英文经典三十三万字(这位同学现年初中二年级,为数理资优班学生),一百名以内者,也都在十段以上。会考之举,并流传至香港、马来西亚,及大陆。
 
 
附录二:大陆读经教育推广大事记
 
l 1994年台湾热爱民族人士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倡导的“儿童读经”教育,使中断80年的“读经教育”重登中国的文化舞台,此举得到了全球华人的广泛响应,台湾至今已开展十年,以华山书院读经推广中心为核心,各县市成立了“读经协会”。参与读经的孩子超过百万,已成功举办了4届“读经小状元”会考,读经活动方兴未艾。
 
l 1995年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泽西等9位德高望重的文化老人、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
 
《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提出议案的这些老一代知识分子“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去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呼吁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李铁映同志、李岚清同志批示教育部门给予相应的办学政策。
 
l 1997年10月,王财贵教授应南怀瑾教授邀请,到香港做读经演讲,随后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李真吾母女一行就前往海南岛,在那里首先开始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推广试点。第二年的早春,李真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赵海英博士等再次往赴各地,开始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播种工作。他们在六个月里到过天津、北京、青岛、烟台、连云港、上海、武汉、云南、兰州等地。他们的足迹还深入到贫困山区和偏远边陲。几年来,国际文教基金会向社会捐赠了大量的读经教材。向国内的众多机构介绍读经的理念,目前由国际文教基金会指导下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
 
l 1997年大陆第一个读经推广机构——“中华文化研习中心”在厦门成立。慕华老师以慈善公益的方式向社会宣传读经理念,并向社会捐赠价值数十万元的读经宣传资料和读经教材,在全国各地辅导成立了众多的读经班。
 
l 1998年初,经国际文教基金会推荐,王财贵教授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做了有关读经理念的演讲报告。此后青基会就决定开始推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并成立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青年学者陈越光先生担任主任,聘请了王元化、汤一介、张岱年、季羡林、杨振宁为“古文诵读”工程顾问。同年2月18日组委会开始在北京、湖北的1500名小孩子中进行三个月的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古诗文工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组委员向全国青少年提出“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口号,确定以“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的方针指导儿童读经。他们原先指定的计划是开展10年,组织全国的100万孩子参加,但活动一开展,发展速度大大超出预科。他们又提出新的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直接组织300-500万孩子参加,影响3000万成年人,通过每年搞大型活动和媒体宣传,使受到幅射影响的人超过一亿。至今“古诗文诵读工程”仍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
 
l 1998年5月受赵朴初、冰心、曹禺等嘱托,在北京市教委的批复下,知名学者舒乙、王志远教授等有识之士集资成立大陆第一所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融入读经教育的学校——北京圣陶实验学校。除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课程外,还特别开设了经典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三字经、孝经……
 
几年的教育实践表明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对于其一生具有潜移默化深刻的积极影响,圣陶实验引起海内广泛的关注,各类媒体做了数十次报导,在中央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美国CNN电视台、德国国家电视台、英国路透社分别播出,有些甚至做成了长达数十分钟的专题节目。各界有识之士关注着圣陶学校的每一步的进程。
 
l 1998年7月,南怀谨先生安排王财贵博士到美国举行专题演讲,将读经活动带到了美国。杨定一、王瑞华夫妇积极奔走筹备支持。美东中文学校协会会长童振邦极力将活动推广到所属六州的中文学校,德州、加州等地区也都先后加入。
 
l 1998年9月28日,中国青年发展基金会、ICI国际文教基金会、台湾薇阁学校、澳门中华教育总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四地少年文化交流活动”。14个来自港澳台的孩子与50个北京孩子参加了这次交流活动,增进了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感情。1999年春节,在北京音乐厅举办10场“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北京8所小学的500名孩子与艺术家同台表演,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等欣赏了朗诵会,对儿童读经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l 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期间,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揭示这一活动所采取的学习方法的科学性,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合作,进行了《儿童诵读中国常规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绩效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的基本的结论:诵读经典是开发儿童潜能的有效方式。
 
l 1999年3月在中华文化研习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周应之先生担任主任),成立了大陆第一个专业的“儿童读经教育网”,为全国读经教育推广者建立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同时中心邀请专家参照《十三经注疏》整理出版大陆第一套全本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读本,内容包括:《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孟子》、《诗经》、《易经》……。2000年和2001年在全国又先后成立了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冯哲先生担任主任)和武汉老古大方经典文化教育中心(国际文教基金会直接指导)。以上三个机构在未来的几年中一直是大陆民间推广读经的主要力量,在他们的带领下,在全国各地迅速立成了几百家读经推广机构。
 
l 1999年春节期间,北京音乐厅与中国青基会联合举办了10场“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孙道临、乔榛、丁建华、濮存昕、姚锡娟、童自荣等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近500名孩子同台表演,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4月3日与《人民日报》教科文部在上海联合举办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座谈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金庸、王元化、汤一介、庞朴、乐黛云、赵鑫珊、陈平原、葛剑雄等应邀出席,杨振宁、季羡林、南怀瑾、饶宗颐、叶嘉莹、余秋雨等作了书面发言。10月7日在北京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大会上,60多名七龄童齐诵《论语》数十章。
 
l 2000年1月1日  “诵读千古美文,迎接21世纪”全国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少年儿童齐声朗诵《孟子》片段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l 2000年4月在台湾老古公司的授权下绍南文化在大陆组织出版了《儿童西方文化导读》,第一次把读经实践拓展到外文读经。第二年春由绍南文化第一次提出“少年托福(雅思)实验计划”:让孩子大量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同时,也让让他读诵大段的英文经典文章;在打下坚实的中华文化基础同时,孩子的英文阅读能力可以和有较高文化修养的英美同龄孩子相媲美,并且具备良好的英文自学能力。在五年多来,全国各地已有一万多儿童参加了这个教学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01年年底又出版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这是全世界第一本专为孩子准备的完整的莎士比亚读本,随后又出版了全本《莎翁十四行诗》,把英文读经引向更深的领域。背诵全本莎士比亚再一次显现了孩子们强大的记忆能力,真正为孩子未来的中西文化贯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l 2000年9月由王敬东老师创办了山东平原县小巨人经典学校,是大陆第一所专门的读经学校。幼儿班以学习经典为主,另外也附加一些其它课程,比如: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手工等。教学的经典主要包括:    
 
中文经典包括:《大学》、《老子》、《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孝经》、《三字经》、《千字文》等。
 
英文经典包括:莎士比亚、亚里士多德、伊索等西方大师的英文原著,如《麦帅为子祈祷词》、《明日复明日》、《人生颂》等。
 
音乐经典:中外著名音乐大师的作品,比如中国的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笛子、洞箫等乐器演奏的古典名曲,如:《十里埋伏》《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渔舟唱晚》、《听松》等;外国的有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舒伯特、巴赫、亨德尔等音乐大师的交响乐、钢琴曲、小提琴曲等作品。
 
美术经典包括:中西历代名画家的作品集,及著名的建筑、雕塑及名山大川、田园风光等摄影作品及VCD片。
 
    书法经典包括:中国书法史上所有书法家的作品集。
 
l 2000年12月21日成立一耽学堂(逢飞先生担任总干事),这是第一所由四百硕士博士组成的公益团体,在北京乃至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这个公益性民间团体的成员,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共400多名组成。这些年轻人不是“一耽学堂”的学生而是教员,“一耽学堂”没有教室,他们把课堂开在清华附小附中、北师大附小、人大附小、北大附小附中、人大附中等13所中小学中。“一耽学堂”的年轻人利用业余时间去中小学教孩子。授课主要内容有:《弟子规》《论语》《大学》《孟子》《老子》《声律启蒙》等。目前该组织已经将读经活动从城市引向广袤的农村。
 
l 2001年大年初一“经典诵读工程”正式启动,由北京四海儿童导读中心与国家图书馆、中华慈善总会等单位联合发起。2月6日在北京市2001年人民代表大会上,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关于“以经典诵读工程促进北京申奥和其它领域的精神文化建设”的提案,妇联关于“建设学习化家庭,推动儿童经典诵读工程”的提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臧铁军研究员关于“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工程的教育科学实验和课题研究”的提案引起广泛响应。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举办“庆六一走向经典时代”大联欢会上,北京四海儿童导读中心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共同主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慈善总会、国家图书馆、辽金博物馆等单位协办。
 
l 2001年3月国家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及青少年彩虹服务基金在全国推展“少年儿童中国经典文学诵读活动”。他们在北京选定首批试点,然后向全国推广,国际文教基金会向他们捐赠了2万册教材,香港热心人士温金海和张宗利募集了活动经费。
 
l 2001年4月6日ICI国际文教基金会为支持北京“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在全国倡导的“儿童经典文学诵读”活动,特捐助2万本导读教材。北京“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务中心”4月6日在海淀区中关村一小举行了捐赠仪式。北京城区70多所中小学及内蒙古乌盟地区的一些学校接受赠书(见《光明日报》2001年4月15日报导)。
 
l 2001年6月17日首届“楚天少儿唐宋诗词朗诵大赛”在武汉开幕,有近千名小朋友报名参加。武汉市7岁的江琦小朋友两天就背会了《长恨歌》,在比赛中一举夺冠,大方文教应邀前往观摩,并接受武汉电视台采访。
 
l 2001年9月江苏江阴辅延中心小学申报的江苏县“十五”重点立项科研课题——“新世纪国学启蒙教育研究”,正式得到批准立项。
 
l 2002年3月,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及人文科学学院“国学试验班本科培养方案”出台,武大遴选出15名优秀的大一学生成立“国学班”,以培养新一代的“国学大师”。武汉大学“国学班”系中国首创,旨在培养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学、史学、经学、小学(考据训诂之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基本典籍及治学之道,掌握外语及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该班除知名学者任教,还将实行多语种教学,学生们必须精通两门外语,既要学习中文经典,也要熟读中文经典的外文译着。
 
l 2002年4月 北京“国学启蒙馆”在北京安定门街道办事处开办,张岱年老先生亲笔题馆名。同年8月16-17日,安徽省教育厅发文举办“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教育试点工作会议”。
 
l 2002年6月8日至9日,“中国首届国学启蒙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这次研讨会由中华孔子学会和江阴市教育局主办,ICI国际文教基金会赞助,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承办。是一次全方位交流和探讨如何推广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全国性盛会。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为大会发了贺电,南小舜代表南怀瑾先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北师大教育系郭齐家教授作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与当今素质教育》的报告,南京古琴艺术家吕建福作了《中国传统乐教》的讲座。会议还交流了一批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如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的《新轴心时代的中国文化定位》和《关于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山东平原县王敬东老师的《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湖南省委底师专贺益德老师的《魂兮归来》和《不信东风唤不回》等。此后在长沙先后又举办了三届“全国读经教育经验交流会”,培训了众多读经教育的推广老师,他们都是未来读经推广的生力军。
 
l 2002年9月,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在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举办的经典诵读友谊赛,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同志的高度肯定。8月31日和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同志的文章《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为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朗诵会暨友谊赛而作》、《增强海内外华人文化认同感——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朗诵会暨友谊赛而作》分别发表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对经典诵读高度肯定并预祝友谊赛圆满成功。9月18-2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的“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朗诵会暨友谊赛”,同时举办“海内外经典诵读与素质教育高层研讨会”。9月20日,中央电视台4套“中国报导”专题报导“让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并对台湾台中师大王财贵博士、北师大郭齐家教授进行专访。10月份,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卫视分别将“经典诵读友谊赛”与“归根——经典诵读海内外专家谈”在黄金时间播出。
 
l 2003年1月15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小学生版)课本上,江泽民主席亲笔题词“传承中华美德 培养民族精神”。
 
l 2003年4月25日广东省儿童经典诵读工程专题报告会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原深圳市副市长、广州快乐巧连智杂志社董事长吴小兰女士,广东省教育厅刘育民副厅长,中山市李树之副市长以“开展经典诵读·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为主旨做讲话。6月5日《光明日报》就此次会议做了专题报导。
 
l 2003年8月由西安德音文化出版的“国乐启蒙”问世,一改过去以儿童音乐和西方音乐为主的乐教模式,“国乐启蒙”重新担当起有7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乐教重任,重启中华“礼乐”之门,意义深远。
 
l 2003年12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在演讲中,温总理引述宋代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表达中国的文明姿态。给全国读经推广者以极大的鼓舞。
 
温家宝总理在演讲中说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它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这样,我们的子孙就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我坚信,这样一个无限光明、无限美好的明天,必将到来!
 
l 2003年寒假武汉大方文教基金会倡导了“全国大学生带经典回乡村”活动,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积极响应,并向社会募集资金,向全国大学生提供几万本读经教材。再次将读经教育推向全国各地边远山区。
 
l 2004年2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又于5月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在全国特别是教育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6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广泛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使中央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l 2004年3-5月,厦门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代表拜访了英国莎士比亚学会,并赠送了相关读经教材,受到英国莎士比亚学会教育中心主任埃默森博士的热情接待。中国读经教育受到他们高度的赞扬,并承诺给背诵莎士比亚的孩子颁发荣誉证书。7月28日在北京由英国莎士比亚协会、英国大使馆、台湾华山书院、厦门绍南文化、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儒学联合会、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举办“千童背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启动仪式”的新闻发布会,英文读经教育从此拉开序幕。
 
l 2004年6月27日由台湾华山书院、厦门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和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中心组织发起的“回到孔子·莎士比亚—儿童经典教育周”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拉开序幕。英国莎士比亚协会、英国大使馆、台湾华山书院、厦门绍南文化、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儒学联合会、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以及中国各地文教机构参与支持。
 
l 2004年7月31-8月2日,由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主办的“首届东南地区读经教育交流会”在厦门举行,为东南地区读经教育推广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与会嘉宾有王财贵教授、古琴艺术家吕建福先生、厦门大学哲学系高令印教授、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古诗词作曲家张国文老师等。      
 
l 2004年7月4 日至7日由国际经典文化协会、湖南中华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7月4日在香港马鞍山乌溪沙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2000多位读经小朋友,参加“千人大诵读”,场面浩大,破全球记录。此次湖南、湖北、贵州、山东、四川、河南、广东以及南京代表团都带来精彩的诵读节目。
 
l 2004年9月15-10月15日被定为“孔子文化月”,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办、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协办的孔子文化月从9月15日到10月15日,历时一个月,通过开展孔子文化月活动,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尊师重教,尊重师道,树立良好的尊师重道的社会风貌、推广和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l 2004年7月,中国教育学会将北京师范大学的课题提“关于诵读中国传统景点与素质教育实验研究”列入国家十五重点课题。此后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了子课题。
 
l 2005年上海市政府拨专款7千万元,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
 
l 2005年文化部批复: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持,向优秀的读经儿童颁发“少年孔子奖”。
 
l 2006年6月,台北成立「全球读经十教育基金会」,推由王财贵担任董事长。
 
l 2007年山东省“读经会考”,“少年孔子奖”开始颁奖。
 
l 2008年3月,北京成立“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l 2008年7月开始筹办“现代国际书院”。
 
 
【作者授权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