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活”起来,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扎根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5-11-10 13:15:39
标签:

 

 

让国学“活”起来,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扎根

作者:马慧娟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廿四日乙酉

           耶稣2015年11月5日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5日电 “这个老爷爷是谁?”多数摇摇头,有几个争着回答:“圣诞老人”。13年前,金辉创办大禹礼仪学校后不久,几个10岁左右孩子的回答,让她记忆犹新。

 

她以为挂在自己办公室里那张孔子的画像,每个孩子都认识,“没想到,没有一个孩子认识。在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称的山东,情况都这样,其他地区,可想而知。”儒源集团创始人、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金辉说。于是,她决定把学校的名字改为“孔子礼仪文化学校”,开始专注于青少年国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立志用教育让国学在更多的孩子心中“活”起来。

 

11月2日,在“文华正道国学宝典新闻发布会暨青少年成长与国学教育研讨会”的现场,当看到孔子第74代孙、世界孔子宗亲联谊总会会长助理、深圳市文华正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凡鹏带领团队研制、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监制的“文华正道国学宝典”,了解到这部宝典收录了历代国学经典,可听可看,金辉和在场的多位国学、青少年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不由得兴奋了起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乐黛云甚至用“伟大、辉煌”来形容这部宝典。国学如何走进青少年的生活?教育如何让国学“活”起来?一直以来,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一直缺乏有利的工具。眼前的这款“宝典”,为他们多年的追求与梦想提供了一个载体和一种可能。

 

 

 

11月2日,“文华正道国学宝典新闻发布会暨青少年成长与国学教育研讨会”举行,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组书记金东致辞。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 摄

 

唤起人们内心对于文化的追求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里的《木瓜》篇,著名歌唱家、文华正道国学形象传播大使于文华张口即来。这在之前,她想都没想过。2010年8月,在朋友帮助下,于文华做了一张国学歌集,用歌唱的形式,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于文华将这一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称为“唤起”,唤起了她对民族、对历史的认识,唤起了她对国学的兴趣,唤起了她尽己所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推开国学的大门,就再也不想关上了,而且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知道得太少,越觉得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不能丢掉。”于文华说。

 

于文华的这一想法,与孔凡鹏多年的梦想不谋而合。“作为孔子的后人,从小听着祖宗的故事长大,越听越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些好东西’记录下来,并用适合现代人的方式,传播出去,我们对我们自己,知道的太少了。国学并非一种‘外在的学问’,而是‘做人的道理’。”孔凡鹏说。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刘守安致辞。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 摄

 

在乐黛云看来,在当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当从道德精华开始学起。“这个不光是《弟子规》、《三字经》里面提到的教你怎么走路、怎么行礼这种形式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人内心的一种素质、一种修养,激发人们内心对于文化的一种追求。”乐黛云说。“如果一个人这一辈子,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有什么理想,过一天是一天,那到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遗憾,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好,没什么能让自己真正地满意,那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但如果能在他的启蒙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从国学开始,不断接受这样的熏陶,并将这种学习当做一种对生活的追求,这样的教育,意义重大。”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乐黛云致辞。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 摄

 

让国学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面对当下的国学教育,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学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于江山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了,但是并没有走进来,并没有走进我们的生活,更没有在我们心中扎下根。“任何一种文化,如果不落实到生活,那就是一句空话,现在国学的天空已经被装扮得五彩缤纷了,但是在国学的大地上,有多少人去脚踏实地地耕作、实践它呢?我们应当扪心自问!”于江山说。

 

于江山认为,国学包含中华文明的源流之学与源流之用两大块,源流之学是目的、路径和载体,源流之用是最根本的宗旨和目标,如果不注重经世致用,我们的国学到头来就是一场过眼的云烟。他认为,国学在当下的发展,应当走“三化”的道路,即现代化、生活化和社会化。“没有现代化,国学不能发展;没有生活化,国学不能扎根;没有社会化,国学走不进大众。”并且,国学教育的生活化,应当贯穿在青少年教育的所有内容中,而且不能光停留在记忆、背诵、唐装、汉服、作揖上。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组书记金东(左二)、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刘守安(右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乐黛云(左三)、著名歌唱家于文华(左一)、深圳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教授郁龙余(右三)、深圳市文华正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凡鹏(右一)共同为国学宝典揭幕。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 摄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星看来,现在的国学复兴呈现一个非常好的势头,从民间到学界、到官方、到新闻媒体,形成一个全社会良性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国学教育应当有一个共识,就是要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国学教育,让国学在他们心中扎根、开花。

 

“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国学传播存在一种乱象。”韩星说,出版物很多,电子产品也很多,但有的时候比较乱,而且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背景下,很多青少年存在网瘾问题,如何对他们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韩星建议,当下的国学教育,应该以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要教育青少年学会做人做事,不能光是死记硬背,还要理解,要和现实环境、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国学“活”起来。

 

 

 

深圳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教授郁龙余(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右二),中国管理科学院国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于江山(左二),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金辉(左一),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网瘾戒治中心主任杨永信(右一)分别在研讨会中发言。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 摄

 

在山东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网瘾戒治中心主任杨永信看来,互联网的到来,特别是网络游戏的兴起,给青少年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网络成瘾和性格扭曲,一些孩子甚至产生了极端想法和做法,打父母、杀老师的都有发生。“我从事的是教育下游的工作,解决问题,还要从教育的上游开始,尤其是家庭教育。”杨永信说。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他发现,要想解决孩子们人性缺失、道德缺失等这样的问题,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最好不过了。“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嫁接到对网瘾孩子的心理治疗中,效果非常好,我看到那些孩子背《弟子规》、《三字经》的时候,非常感动,再帮助他们把其中的道理弄懂、悟透,指导他们做好知行合一,这样的工作让我感到非常有意义。”

 

新媒体搭起青少年与国学的连心桥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刘守安认为,我们生活在中国的每一个文化人,每一个青少年,应该把自己的国学弄得更清楚,了解得更明白。这些年,我们丢掉了一些中国传统的东西,西方文化的大量进入,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了英语,却忘记了汉字。说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却看不懂一篇充满哲理的古文,这样的丢失,应该引起我们深刻反思。“共青团、教育部门,还有社会各界,都应当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是一件极具使命感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做,而且还要把它做好!”

 

 

 

著名歌唱家于文华在现场演唱国学经典。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 摄

 

全国少工委副主任、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组书记、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会长、团中央“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主任金东认为,当下应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国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国家、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倡导时代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发挥相互的促进作用。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国学教育的创新,特别是教育形态上的进步创新、集成创新、统合创新,要通过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和中华民族古老文明融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为社会和家庭,以及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了解、学习和普及国学教育的有效载体。

 

今年4月28日,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建设开通了面向全国广大青年的互动社交平台“青年之声”,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流和互动的渠道,成为对青少年开展国学教育、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为打造网上网下相融合的O2O工作格局,团中央在线下建设了“青年之声”十大服务体系。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联合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发起了“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邀请了鲍鹏山、于钟华等一批专家学者加盟,在“青年之声”平台和中国青年网、未来网的网上国学院向青少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还在全国授予了首批10所青少年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在北京、渭南、中山等地开展了8场青少年国学大讲堂活动。

 

要传承,更要创新

 

“国学就是生活。要让国学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中,特别是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国学教育要传承,更要创新,创新才是国学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韩星说。

 

提到创新,深圳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文华正道国学宝典总顾问郁龙余忍不住回应,“我们现在讲的中国制造,在我看来,除了中国制造的高铁、机场、港口等各种各样的硬件设施外,我们的软件也要跟上,这种软件,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就是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并且,我们的软件要有硬件的支撑,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电子产品,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电子产品”。作为文华正道国学宝典的总顾问,郁龙余正是看到了这款产品的价值所在,选择了与孔凡鹏联手,潜心十年,研制宝典。

 

 

 

深圳市文华正道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伍柳江进行产品介绍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 摄

 

“现在流行在中小学开展国学诵读、做礼仪操,社会各界也在举行国学讲座、文化祭典等,对复兴传统文化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未免过于流于形式。国学的第一课堂应该在家庭,但由于我们的国学教育一度断层,很多父母不知道应该怎么教孩子,他们需要一种便利的工具,和孩子一起进步。”谈及文华正道国学宝典的研发初衷,孔凡鹏如是说。

 

在他看来,作为孔子后人,弘扬国学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希望,国学的修习能深入千家万户,主要通过青少年来带动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学习风潮。而公司所处的深圳,又是重要的科技之都、创新之城,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新媒体手段来进行传统文化的集成与统合,探索一种新的传播路径,让国学能够真正地‘活’起来,成为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文化。”

 

金东认为,通过孩子们喜欢、易接受的电子产品形式,不仅让孩子们传承文化,而且能学习知识,不仅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且能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文华正道国学宝典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有益创新,架起了青少年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连心桥。

 

据深圳市文华正道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伍柳江介绍,这款宝典是一款互联网+国学产品,包括中国古今思想、哲学、历史、音乐等各方面约10亿多字,分为国学基础、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国学经典等八大板块,具有高品质音响集成,可跟读、复读、录音。同时具有平板电脑所有功能,可无线上网、下载、即时通讯等。还具有闪联功能,可随时与大尺寸电视、投影链接输出。用户链接文华正道官网,就可随时更新资料和在线学习。并提供了独有的眼保健和视力疲劳恢复功能,方便青少年在学习国学时保护眼睛。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