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作者简介:王财贵,男,民国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生,台湾省台南县山上乡人。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师事掌牧民先生、王恺和先生、牟宗三先生。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教授、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著有《读经二十年》(中华书局2014年版)。 |
读圣贤书,得真如意
作者:王财贵
来源:文礼书院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月初五日丙申
耶稣2015年11月16日
读圣贤书 得真如意
——2015年第五届师范班开学讲话
主讲:王财贵
时间:2015年10月15日
地点:浙江泰顺文礼书院
录入:碧溪
校对:怀仁
修订:王财贵(2015年10月24日)
徐老师好!各位同学大家好!(掌声)
集中精神进德修业
本来是昨天晚上要来跟大家见面的,大家那时候正进行相见欢节目,我趁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讲几句话就可以,没有想到大家欲罢不能,已经超过了九点了,同事们叫我不要等了,因为如果等到大家相见欢结束了,再让我来讲,他们会担心。不是担心我,他们知道我讲话太啰嗦,一讲就讲到十二点,怕你们太辛苦,所以叫我赶快去睡觉,不让我讲了。
今天早上本来也想去你们教室,跟大家见个面就可以了,没有想到还安排在这个地方,大家都很严肃的样子,(众笑)好像想听些严肃的话。其实不要那么严肃,自在一点,心理负担少一点,你心理负担少,做什么事才能够集中精神。集中精神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尤其读书是要集中精神的。
说到集中精神,古人曾经有对联这样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过也有另外的对联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有时说要我们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有时又说要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底哪个对呢?你说哪个对?(都对)都对呀?早上关心国家大事,下午就不关心了,是不是这样?(先读完圣贤书,再关心天下事。)是的,两者都对,看在什么情况下用。
刚才说读书是要专心的,世间事是要关心的,而先读完书再关心世间事,这样也对。或许也可以说其实在读书的时候就是在关心了,并不一定要跑出去真做了事了才叫关心,尤其读的如果是圣贤书,圣贤书只不过是教我们两件事,一件是内圣一件是外王。朱熹说没有不晓事的圣贤,所以读书并不是就不管世间事,但是呢?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所谓没有能力可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你的品德不够,你的智慧、性情、见识、眼光、心量不够,如果这样,你怎么去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连家事都做不好,不要说天下事了,所以一个品德上没有能力的人,是不会关心家国的,大概只会关心自己的私利。品德上没有能力的人,其实是在扰乱天下。其次,是才华的能力,一个才华不够的人,没有聪明学问,没有经验能力,即使想关心家国大事,怎么关心?可能是添乱而已。所以要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谈何容易?光家事就不容易了,大家想一想吧,还没有结婚的,家庭中有父母,如果成家,又有夫妻。对于父母,对于夫妻,谁能够处理好呢?谁关心了家事了?你没有品德,能够关心家事吗?做孩子的叛逆,做夫妻的吵架,这叫关心吗?如果你的另一半希望你出去了不要回来,像这样你也不必关心了,你越关心,对方越害怕。当然,没有能力,也关心不了,但说到关心,还是以品德为主,而有品德,往往就有能力,至少有品德后比较容易有能力。有品德有能力,才可以关心家事。
至于国事,更难关心了,心量不够大,是关心不到的;没有品德见识,没有历史眼光,你关心国事,最多只是愤青而已,关心什么国事?所以要关心国事,需有见识有眼光有学问有才华。当然,有了见识才华,并不一定有机会。但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国民普遍有了关心家国天下的能力,治国平天下就比较容易了。因此赶快修养自己,进德修业,让自己的德行长进,让自己的学问扎实,这样才是真正地去关心,这关心或许只是预备,但是不预备,到时候是手忙脚乱的。
信心具足认真实践生命成长
各位来参加一年的读经师资培训,我很敬佩,因为大家的年纪,用我一贯的话来说,是没有救的时候了,大家还能够静下心来读书,那真是了不起的。如果是你自己决定的,你很了不起,我敬佩你!一年之后你将会感激你做了这个决定。如果是别人逼你来的,那我很敬佩那个逼你的人,你将也会感激那个逼你的人。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想想:有些时候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去做某些事,后来回想起来,并不会感激自己,并不一定会感激别人,并不会感激那个时段,也就是那个时段对整个人生并没有多少意义,甚至有所伤害,所以不值得怀念,不会感激。但是我说将来你会感激,至少我有一个自信,就是你在这里读一年书,是可以让你有真正的长进的,而这个真正的长进是可以客观评量出来的。这个所谓的客观评量,我们先说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是主观的,而一个人自己有感受,难道只是主观的吗?如果你这一年所学的,将在你往后的人生历程中永远起作用,将来你一辈子一直会怀念这一年,那么对你来讲,它就有相当的客观性。进一步,假如别人也跟你有同样的感受,那么,客观性就多一点。全班的人都说来这一年真有进步,有的人是甚至认为比他几十年来所有的学习的总和还要多。不要说一年了,有人参加一个月的论语一百,他就这样说,一个月比十几年读书的效果还要好。如果许多人都这样讲,就有相当的客观性。因为这种感受就有它的真实性,才会让很多人共同有这样的感受。能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是很有自信的,假如我对于这个效果没有自信,告诉各位,我们是不可以开这种班的,我自己也不敢开,怎么可以耽误人呢?所以我是有自信的,我们的同事都是有自信的,还有可能各位自己也都有信心。
但是,生命的成长,不是靠着信心就行,你一定要付出行动。信心是比较容易建立起来的--虽然说比较容易,也不容易,因为信心从哪里来?假如它不合天理,不合人生之道,那信心是虚妄的。信心的背后是有道理的,而那个道理是需要对人生有恰当的了解,他才可以确定他的自信之可靠。
有很多人并没有洞察人性的眼光,他教育的信心不容易建立,既然自信了,下一步则要在现实的生命中表现出来,这下一步也是很艰难的。本来世界上并没有所谓读经这件事,现在,我们依照教育的道理建构好理论了;本来没有所谓读经师资培训这件事,现在,我们依照读经的理论把课程设计出来了;本来没有这样用一整年的时间好像闭关一样读书的事,现在,我们已经办过四届,这第五届又有各位来报名参加了。我们把本来没有的事,一件件做出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这是很费力气的。前面的人已经走出路来了,现在你也必须拿出一点你的力气来,一起把这第五届读经师范班实现出来!所以大家要从现在一开始,就立下志愿,你一定要明白这一年你来这里读这样的书,是你想过的,你愿意的,你对它是充满期待的,而这个期待立刻要在生活中一五一十地表现,从你的起居到你上课,都跟你以前生活的习惯不一样,不管你是满心喜悦还是咬紧牙关的,总之,你这个心愿一定要非常强烈而且要有非把它做出来不可的愿力。如果大家都有这个心,我们班级的氛围是不一样的。大家在一个班里,是充满喜悦的,每一个人都是最自由的人。因为虽然在这个班里面课程很奇怪又规矩特别多,譬如每天有将近八小时的囫囵呑的读经,每周有好几个晚上要研习王财贵的读经理论,都是很奇怪的。但仔细想想,这又是很自然而合理的。你是接受呢?还是抗拒呢?又譬如从来没有人要你四点半五点就起床的,纵使有人可以这样要求,你也可以赖床,你本来不是天天赖床吗?但你自己老早就希望晚上九点睡觉早上四五点起床的,但自己没志气,又没有人督促你,现在,不管你是满心喜悦地照着做,还是不喜悦,你也要咬紧牙根皱着眉头做了。总之,要想清楚,是满心喜悦地做比较令人舒服呢?还是咬紧牙根皱着眉头做比较舒服呢?谁聪明谁不聪明就看你了!
这样讲话,也可以把人忽悠住,有个妈妈跟我说他的孩子不喜欢读经,让我跟孩子说一说,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怎么说呢?他怎么懂道理呢?我就跟他说:小朋友,你喜欢不喜欢聪明?他说,喜欢啊,我说:我告诉你,读经可以让你聪明。他说哦。我说:你要聪明,要不要读经啊?他就说要。他就去读经了。(先生笑,众笑。)注意,我现在也在忽悠你们,你要好好幸福地过日子,还是要很辛苦很无奈地过日子?总之这个日子要过,反正你来了。以前我们的培训学校设在白羊沟,围墙是两个人高,那不是我们建的,是租的房子,但是好像是替我们建的,平时铁门是锁着的,你插翅难飞。(众笑)现在搬到到这里,虽然没围墙,很开阔,但你要出去呀,你也很困难,因为你走出去十里不见人烟,所以你也很难逃出去。既然逃不出去了,你也就认命吧。
何为“如意”?
谁能够决定自己,依照自己的意愿,就是自己想要什么,他的环境就跟他相配合,这叫“如意”。那一个人能不能保证如意呢?很难的。如意是幸福的保障,假如事情不如意,就是一个不幸的人。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如意的。那么,你参加师范班这一年你能不能如意呢?你说能不能如意不是我决定的,能不能决定是环境决定的。是的,要能够如意必须环境配合。但是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就在我们的班级,我可以告诉你怎么如意,假如你的愿望是真心的是诚意的合理的,那我保证你一定是如意的。因为我还有另外一个信心,就是从刚才说我们依照道理、依照人性而来开这个课程,一直到依照道理来设置生活的规矩,所以不管是课程还是规矩,都是很通情达理的。所以假如你的心愿——也就是你想要过怎么样的生活,你的心愿也是通情达理的,那么,两个通情达理不就相搭配了?假如你有不如意的地方,你要想一想,到底是这个环境不如理,还是你自己不如理?因为天下道理只有一个,如果环境如理了,你也如理了,那岂不有了共同的愿望?--这种为人处事的方法不止是用在今年这一件事上,你将来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当你如意的时候有幸福感,当你不如意的时候你就感觉不幸,这时候要看一看,千万不要一如意,真的以为幸福了,一不如意就真的以为不幸了。因为有些如意并不合理的,就是你本来要求不合理,环境不合理,而你却如意了,那是更糟糕的事。比如说一个做官的人,他的愿望是什么?愿望是收很多红包,他一上台之后,果然有很多人都包红包来拜托他收。哇!这太如意了,他不是感觉他很幸福吗,但,正是这个时候,要小心,不是小心会不会被习大大抓到,(众笑)是小心他自己把他的人格卖掉了,他已经不是人。所以如意并不一定是幸福的,幸福并不是真正幸福的。但是如果是合理的情况,你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且环境是合理的,你的如意就是真幸福的,但是人生很少有这样的情况。
我希望大家在这一年里,尽量能达到这种情况。因为你本来有意愿要读书,而你所读的书,是天经地义非读不可的书,它不只合乎你心中的本愿,甚至超乎你的意料之外,真的是喜出望外。你喜好读书,居然有这么好的书让你读,这不是如意了吗?你希望长进,而刚好这个课程的安排让你快速的长进,你不是如意了吗?你希望交到一些好朋友,所谓“做数件可惊事喜之事,交几个有情有义的人”,你喜欢交几个有情有义的朋友,刚好你遇到一个环境,很多人都是有情有义的,都是志同道合的,甚至每一个人都是,这岂不是如你意了吗?而这些如意是真正的如意,真正的如意就是真正的幸福。
如果你还有不如意呢,我刚才说要想一想,到底是哪方面不合理?假如是因为自己不合理呢?你不可以再怨天尤人了,你要赶快修正你自己。环境又这么合理了,这本来就是天理所在,有良心的人一定知道天理在哪里,有良心的人马上反观自己,自己是没天理的,岂不是要自己要赶快修正,你怎么可以再怪环境对你不照顾呢?但是如果是另外一种情况,你反省的结果,你是真诚的,你是站在道义这一边的,但是环境却不如你的意,这样的处境就比较艰难了。这时,我们要学王阳明,在颠沛困顿的时候,他常问一句话:“圣人处此,当复何为?”假如一个有德者处在艰难的境地里,他应该用什么心?应该怎么做?还好,我们一般人在正常的社会上,大部分所谓的不如意,都是一些生活细节鸡毛蒜皮的事。你如果问:圣人处此,当复何为?会突然发现圣人并不会去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狗皮倒灶的事,所以如果你是这些事上不如意,你虽然是公理正义的,但你的环境当中充满了许多小气的人,充满了许多的东家长西家短,充满了许多庸俗的攀比计较,当你遇到这种环境,你如果能够大方一点一笑置之,那不如意也就干扰不到你,你不就如意了吗?除非遇到重大有关乎到德行上的大是大非,你才要认真一下,但一个德性不高才华不广的人,他一生也难得遇到什么大不了的大是大非,我看大部分都是被一些生活上的琐事所困而已。
不相信,我们分析一下,刚才说我们对家事国事天下事关心,我们先来说家事,扩大范围来讲就是你身边的朋友,比较常来往的人,还有你面前所做的事,你的职业,你天天要面对的事情,这些生活上的,事业上的一些不如意的事,那是常有的,因为世界不是为你而转的。对这些不如意的事,请问你怎么办呢?一个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的人,他就在这个日常的琐事当中,在生活上一定会发生的一些事上计较来计较去。庄子叫做“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你跟东西像刀子和刀子打来打去,像磨石和磨石磨来磨去,许多人的整个生命就是这样,其行尽如驰,他的生命过程,就象快马奔跑一样,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你心中无主,你心中没有自己的主张,没有自己的境界,于是就在庸俗的事物当中被埋没了。看起来,他好像很有正义,他好像也在那里为人生奋斗,他天天跟别人争的脸红脖子粗,其实所争的就是些自私自利,而且克伐怨欲,强辞夺理,即使争胜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千万要把自己的眼界提高,把自己的境界提高,超俗拨尘。这样,你如意的自然如意了,不如意的也如意了,没有所谓的不如意,因为你关心点不在这里。那你可能怎么有这样的心胸呢?各位啊,要读书啊!光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啊!虽然我们说圣性本自具足,信佛的人说佛性本自具足,那是原则上说、道理上说,那还不是你实在拥有的,要把它实践出来,还需要立一番志气,下一番工夫。志气和工夫,如果只靠自己的能耐,秉性不够清明,用功又不够力道,你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精神境界呢?所以,提升自己的见识、增长自己的学问,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为什么读书可以提升境界,增长见识呢?各位,什么叫书?书是文字的记录,记录什么?记录一些思想和经验,谁记录的?都是一些足够聪明,足够用功的人,他可能天生就很聪明,又用功了一辈子,而所谓用功,就是不止凭自己的聪明跟自己的用功,他也是读了很多在他以前的既聪明又用功一辈子的人的书,这样,长久地吸收和累积,最后的成果,才写成一本书,而那么多书,我们还要去挑挑拣拣,不一定什么书我们都读的,我们要从这些书里面的精华再精华地挑出来读,所以读书就是让我们非常简单方便快速地能够得到广大长远的生命的精华。你一个人的生命有多少聪明才智呢?你能用几年功呢?但是你在几个小时、几天之内就可以吸收到前人用一辈子生命所获得的精华,你不是费力少而收功多吗?这不是聪明的人吗?所以,聪明的人一定喜欢读书,而读书又让他更聪明。何况我们所读的书号称经典,所以,能够有机会读书,是你的福气,能够读到经典是你的大福气。你一辈子很少有机会这样读书的,你回想看看,从学校毕业后可能十年二十年了,这十年二十年来可能并没有读过什么书。不只各位这样,我们整个社会大体是如此。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我一直强调的就是有这个机会你一定要好好把握。怎么做?很简单,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这么一年,可能你一辈子再也很难有这么一年了,请你要好好地珍惜,放下一切,心里越干净越好--心里干净也不容易,这也是一种修养啊。你要先有信心,你要相信这样课程的设计,这样的时间安排,是很合理的,这样是最有效果的,你才能进一步决定自己要专心致志照着做。
当然,你如果真的有更好的意见--你说这样的课程和生活的安排还不够好,你有更好的理由,你也可以建议,但是千万不要自己随意想一套,就来质疑这里的规定是不合理的,那就是你自找麻烦,因为你的不如意,可能问题是出在你身上。你的建议一定要到达客观的地步,客观的地步就是大家都是这样想,假如是这样,你可以建议。但是,可能是得到一个结果,就是你建议的我们不会接受,不会接受的结果,你更不如意,我不希望你不如意,那怎么办?很简单就是请你--退学。你退学,是没有有关系的,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有很多方式可以生活。至少到现在,我几乎没有发现过這個培訓班的哪一种课程设置和生活管理是不合理的,所以我是很有信心的。这个信心不是来自独断独行,是經過反覆推敲的設計,加上实施几届以来的经验,可以证明谁安心这样读书,那一年他就幸福了一年,而且结业之后,發現一年間的變化很大。有什麼變化呢?自己覺得像脫了胎換了骨一樣,生命清爽了,有方向,有見識,有情懷,有力量了。回家去,他以前的亲朋好友幾乎都不認識他了,这叫变化气质啊!很可喜地告诉各位,天下间很少有这样的地方,很少有这样的课程,所以很少有这样的效果,大家是有福气的。
今天是开学讲话,或许你是还没来以前就有相当的信心,我的话是更增加你的信心而已。假如你本来就这样想的,那我就不必再讲了,假如你以前这样想了,而我又再讲了,对你来讲,是很如意的,希望大家现在如意,这一年都如意,一辈子都如意。要一辈子如意非常简单,你要做一个最幸福的人很简单。就是:你要隨時如意,对如意的事,你当然如意;对不如意的事,你也如意,这叫万事如意!(掌声)
从道而行万事如意
谁能万事如意呢?有君子之德的人就能万事如意,《中庸》说:素富贵行乎富贵。处在富贵的环境中,就是你有富贵的命,行乎富贵,你就在富贵中行。行什么呢?《中庸》文句上没有讲,但是你读整个《中庸》,你读整个儒家的书,你就知道它没有讲出那个含义,而没有讲出来的是最重要的。所以素富贵行乎富贵。行什么呢?当然是行道。处在富贵的场合之中,就在富贵中行道。素贫贱行乎贫贱,处在贫贱的环境中,就在贫贱中行道。素夷狄行乎夷狄,处在夷狄的环境,就在夷狄的地方行道。素患难行乎患难,患难比夷狄更进一步,颠沛流离啊,艰难困顿啊,也在这种处境下行你的道。这四句话有各种不同的环境,但是他所要行的,以及他所以能行的,就是可以做他行动基础的,都一样,这叫“以不变应万变”,以你的道来应对世间的任何变化,在你这里是有道,只问你的道高不高,不问环境如何变化,你的道高了,万事就都如意。这个如意,是因为万事配合你的时候,固然配合了,它不配合你的时候,本来人间就是如此,也不必惊慌,也不必怨尤,而且也唯有行道,才可以改变环境。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愿望的时候,他就把眼光转向自己,不会把眼光转向环境。现在先要求我们在这里一年中,要用这种态度来生活,当然重要的是一辈子都用这种态度来生活。
其实我不必讲得这么严肃,在结业典礼讲才好,在开学典礼讲这些,是希望你们这一年都用这样的态度来生活,但更重要的是在结业典礼之后,你们持续都用这样的态度来生活,所以结业典礼我还再说一次。但是在开学典礼我这样说,就表示我不太信任大家,我怕大家会常常出错,常常不愉快,常常小里小气的,常常东家长西家短的,然后,天天皱着眉头,有时候还喜欢打小报告,都几岁的大人了,但是还会是有的,你不相信吗?你能够天天幸福吗?咱们等着瞧吧。如果在这个地方,都还不能幸福,你怎么办呢?你这一辈子!我们前边有一条河,干脆赶紧去跳吧。(众笑)人人过那么辛苦干什么呢?万事如意不是很好吗?哪有那么多不如意呢?奇怪了,对不对!所以在这里也是以圣贤之书,以非常紧密的课程来建立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提升你的眼界啊,打开你的心胸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呢!外面的世界并一定都能够像我们这里这么温馨,你在这里连这个温馨的场合你都过不下去了,那不赶快跳河又待何时呢?(众笑)但,你们不要真的去跳,要跳,到外面去跳,在这里跳,我们是要负责任的。(众笑)
人生很好过,这一年很好过。前几届大部份的人到了快结束的时候,都很不舍,有时还会后悔,虽然他们已经很用功了,但是还是后悔,他其实可以更用功一点。所以,各位,我们虽然规定五点上早课,但你可以四点半来,今天听说四点半就真的有好几个人到教室自己读书了。那你说我还要用功一点,请你三点钟来,有人说我更用功,一点就来......当然,不可能的,也不需要这样,因为过分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只要好好地按照我们的课程进度和生活安排,就已经不错了。当然想要用功的人也是可以的,但是你要保持你的体力。体力有两种方式保持,你的起居、运动都很正常,这是第一点,但是你要比我们所规定的正常的起居还要更加努力,这时候要靠另外一点来补足,就是你要心情开朗,非常愉快,精神专注,你的精神不耗散,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你的心境保持非常平静,这样你就有更多的精神力气去用功。
我们办过好几届了,从第一届开始,大家都很用功,所以办师资培训是非常容易又非常成功的,我们很喜欢办,一年一年地继续办,办这种班是令人喜悦的--办的人喜悦,老师喜悦,学生喜悦,刚才说纵使还难免有一些波折,有一些心理上的情绪,但是总体来看是积极的、向上的、光明的,而且我觉得越后来的学员表现得越好,我相信各位这一期一定是最好的,就是除了正常的进步之外,那些不必要的琐碎的情绪,尽量减少,乃至于零。每个人都拿出真心诚意,每个人都拿出为别人着想替别人服务的心--这个本来是幼稚园就要讲的话,现在还在讲。因为一个人其实不大容易做到。希望我们的班是如此,我们这一班学员相聚已经两三天了,昨天大家也都那么高兴地自我介绍了,也都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大家美梦成真!每一个人在这一年里都很幸福。这是我衷心的期待。我认为它是很可能的,我们的作息课程都经过很详密的考量、修订、调整。尤其是我们的主教徐馥荣老师,还有两个助教,至少都是好人呢。(众笑)很诚意的,一心只是想为大家服务,虽然他们的年龄跟大家差不多,甚至更小,或许他们人生的学问也比学员少,但是一个场合有其制度,大家还是要尊重,相信他们不会随便压迫你。大家和乐一堂,尤其徐老师她自己读过一年的师范班,又带了两年的师范班,她经验这么好,所以她知道怎么做才会让每一个人得到最好的成果,不要辜负大家的这一年,她是真心诚意的。所以大家跟她相配合地读书,如果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她会来跟我来商量,那我们会就着刚才所说的,以背后客观的道理来做修正,不是只为了书院的方便,要大家来配合,大家都依从于道,从道而行。
读圣贤书重启生命之门
好了,我今天最主要的是恭喜各位能够有这个机会到这里来。第二点就是希望这是你自己的意愿,如果不是你的意愿,你也要赶快转成自己的意愿。第三点它不止是意愿,它还要付诸实践,付诸实践是要你用工夫的,要用心用力的,希望你也是自愿的吃这个“苦”,当你认为它不是苦的时候,当你的悦乐从心中发出来的时候,那就更值得恭喜了。我相信你一定有这个时机,最好是很快到来,最好是昨天或者今天就感受到,如果还没有的人,希望今天就有,或是明天就有!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可以用一件事来衡量你自己的智慧高不高,如果你在很快的时间,比如说有朝一日感受到你来这里来对了,你越读书越喜悦,你的喜悦从心里发出来。你越早感受到这种心境,就是越有智慧;你如果经过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还没有感受到,你的智慧就不大够了;希望你一个月之内能感受到,如果一个月感受不到,半年总是可以吧?当然那智慧就更不行了;如果到一年快毕业的时候还没有感受到,那实在是很抱歉,你的智慧实在太差了。你用这点来考察你的智慧,这一两天已经感觉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人举手!(五六同学举手)哈,了不起,好,请放下。希望明天就有的请举手(大部份的人举手),好,你要有希望。
总之要快快乐乐的,而不止是快快乐乐的,要心生喜悦,孔子说的没错,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翻开第一句话就是这句话,弟子为什么这么编?把它视为圣人的第一句话?应该是有用意的,因为它是人生的总原则。假如连这句话都体会不到,你读什么圣贤书呢?所以读书如此,而做人也是如此,你也要常常不亦悦乎,叫做君子无入而不自得,刚才所引用《中庸》的话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之后,又总结了一句:“是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是不如意的,所以君子到哪里都是如意的。借用佛教的讲法,华严经说,众生对于经典都要尊重,要把经典摆在清净的地方。但是我这部经不一样,我这部经不必摆在清静的地方,而是你把它摆到任何地方,那个地方就是清静的。(掌声)了不起啊!你要做这样的人物,不是要找一个如意的地方,是你所到之处,它就变成如意的。要有如此人格力道,要怎么样?要有德,要有才,从哪里来?从读圣贤书开始来!
所以今天也可以说是我们重新开启生命之门的一天,重生的一天,让智慧从我们心灵当中放出光辉,照亮我们的人生!照亮我们的世界!
谢谢各位!(掌声)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文礼书院规划方案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