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库》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作者:张静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月十一日壬寅
耶稣2015年11月22日
《关学文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也是关学的精神内核。关学,作为儒学的重要学派,有着深远而广泛的社会影响。为了弘扬关学精神,填补传统文化的空白,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西北大学联合推出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关学文库》。11月15日,文库在京首发。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致信祝贺,国务院副秘书长江泽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文化部原副部长郑欣淼等参加首发仪式并讲话,著名文化学者张岂之、张立文、陈鼓应、陈祖武、贺荣晋等参加了研讨会并发言。
《关学文库》首发仪式
《关学文库》的出版是在关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现代人来说,关学是个略显陌生的学派,然而在陕西乃至中国历史上,这个学派却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关学是由北宋张载创立并一直在陕西关中传衍的关中理学,张载以“世学不明千五百年”的学术认识,以勇于造道的创新精神,创立了贯“性于天道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关学作为儒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学派,从北宋到清末,延续了800余年,北宋创立,明代中兴,清代反思、传承与转型,誉播华夏,影响深远。明代著名学者王阳明曾说:“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
但不得不承认,从刘古愚、于右任之后,近百年来再没有出现关学代表人物,也缺乏一些比较系统的著述,以至提起关学,一些人竟然不明就里。
为使关学不再成为绝学,也为了填补学术研究的空白,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西北大学联合推出了这套《关学文库》,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对关学史上重要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的大型丛书。文库包括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两大系列,共40种、47册,2300万字,由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32位专家学者通力完成。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任组委会主任,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任编委会主任,刘学智、方光华教授担任总编。文库以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通过对关学学人著述的抢救、挖掘、整理与研究,展示了关学的历史面貌、发展脉络、鲜明特色、理论贡献及当代价值,在关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文献整理力求全,理论分析力求准”
在座谈会上,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关学文库》的问世。年逾八旬的张岂之先生,不顾高龄,担任编委会主任,可谓尽心竭力,老先生直言编者对于这套文库要求极高,“文献整理力求全,理论分析力求准”。执行副主任徐晔评价这套文库重建了关学的历史地位,是传统儒学转型发展最重要的成果,力图多角度展现关学特色、历史传承和发展演变,既是“关学文库”,也是全国性的儒学宝库。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评价说:“中华文化是多样的,但又是统一的。关学作为地域文化,在理学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来,关学不朽的精神也和当代中国的思潮是一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祖武认为《关学文库》上启开派宗师张载,下至牛兆濂,学术完整,脉络清晰,阐释了源远流长的关学传统,集关学研究的大成,具有积极开拓价值。陈祖武认为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间:“陕西乃至中国都会出现一批以《关学文库》为主体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主任陈鼓应则认为,张载的思想除了受到孔孟儒家思想影响外,还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影响,具有生生不息的精神。
《关学文库》出品人马来也告诉记者,这次关学文献整理前无古人,具有抢救性的特点。“这些散在的文献一些已成孤本,一些已经残缺不全,或散佚民间,或收藏在市县图书馆,但学者们北上南下,或深入乡间,克服困难,疏通关节,或工笔手抄,或电脑录入,涉及关学学人29位,具有相对完整性,呈现了‘条贯轶然’的关学学人文献统系。《关学文库》的出版,对于我们‘追根、溯源、找魂’,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
张载青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辞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年58岁。
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
责任编辑: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