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巢氏】六经责我开生面——记首届中国青年儒学论坛(二)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5-12-02 11:18:21
标签:



六经责我开生面——记首届中国青年儒学论坛(二)

作者:龙巢氏

来源:弘道书院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月十五日丙午

             耶稣2015年11月26日

 

 

经学、儒学和中国哲学,这是三个彼此关涉又截然分明的概念。自近代以来,经学作为儒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儒学,则自清代以降,所谓“汉宋之争”,越演越烈;至于中国哲学,对其合法性的讨论,时至今日仍会被人们不时提起。然而更为引人入胜的是,经学作为儒学之核心,儒学作为中国哲学之根脚,在传统日益复苏的今天,作为有志于此的青年学人,又会对此持何种看法呢?

 

为了回应这一问题,本次弘道书院与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儒学论坛”特意将“经学、儒学和中国哲学”设为第二单元的主题。来自同济大学哲学系的主持人谷继明博士首先针对这一主题,以“分殊与不易”,从儒学对今天的意义角度破题。“分殊”即“理一分殊”的后半段,乃宋明理学剖析天地万物之理时最为核心的讲法。谷继明博士认为,当今的文明和价值越来越趋于多元,儒学作为“其中”之一:“其中”越来越多,其权威性则似乎越来越低。究其实质,似可从“理一分殊”的角度去理解。他指出,儒学在多元的现实中,似乎不得不强化“理一”,即自身与所谓“普世价值”的内在一致性,来消解来自“分殊”的压力,即由于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冲突与矛盾。不过,宋明理学原本所强调的“分殊”——万物各有其职分,反而可能是解决现今困境的更优方式。因为“理一”本身可能就意味着一种侵夺式的同化,而“分殊”却内在地要求“知止”——止于自身之职分。与之相应地,源自《周易》基本义理的“不易”之道则是平衡“理一分殊”的砝码,亦如经学中所谓的“经权之道”,若不能把握住“不易”,则极易在强调“分殊”的说法中迷失自我。

 


同济大学哲学系谷继明博士主持

 

来自重庆大学高研院的黄铭博士则谨守其所治“公羊学”之家法,认为经学虽是传统之学,但其内在的学术气质却是与时俱进的,即便是在今天,依然不能算是“故纸堆”中之断简残篇。其中之关键,即在于“经义决事”的经学精神对时代的良好适应性。“经义决事”能够超越时空限制的根本,则在于学人不断地将现实问题与儒家经典中所阐释的根本义理,二者之间的不断碰撞,进而从中获得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实现了对经典义理的深化。

 



重庆大学高研院黄铭博士发言

 

 谷、黄两位博士均是立足自身所学,各从“经学、儒学和中国哲学”之一端下手破题,而来自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刘增光博士,则是以“经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为话题展开讨论。刘增光博士认为,当今学界往往以为经学史的研究就是经学研究,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面对经学的全面瓦解,儒学只能以中国哲学的面目存身。然而刘增光博士敏锐地指出,作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熊十力根本不看重哲学史,他所追求的,是与古人一样的“成一家之言”。其中关窍在于,儒学无论是作为经学,还是作为中国哲学,其最终仍需面向生活世界,并提出方案,才是有意义的、是符合儒学之真精神的。

 

 中国人民大学刘增光博士发言


自由讨论阶段,中国海洋大学时亮博士对比了基督教《圣经》与儒家经典的异同。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雷博博士指出,经学乃是“经天纬地之学,经世济民之学”,经学的重要特点乃在于其系统性和整全性。中共内蒙古党校闫恒博士从自身治《诗经》的学术历程出发,认为建立所谓“新经学范式”是为当前急务。他指出,既尊重史上固有经学传统的若干原则,又统摄现代诸种社会科学,提升儒家经典的解释力,提高儒家对现代社会议题的参与能力,让儒家经典重回现实生活世界。

 

姚中秋教授在评议中强调,经学是儒学的基础。历代儒者的基础性工作便是读经、解经,用解经介入当下社会政治生活,推动变革。今日的青年学者应更多地投入到经学的传承与诠释工作,用适应当代的经学范式让经典鲜活起来。

 

责任编辑:梁金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