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工】陈志武真的懂文化吗?——评《专访陈志武:当货币化市场撞上儒家秩序》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5-12-05 01:07:03
标签:



陈志武真的懂文化吗?

——评《专访陈志武:当货币化市场撞上儒家秩序》

作者:周工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月廿二癸丑

             耶稣2015年12月3日

 

 

 

其实作者并不了解文化,又要说,所以有问题就理所当然了。

 

(一)诸问题

 

1,陈文称: 古代危机中,单身男性死亡率高,女性死亡率低。是因为可以卖妻,妻子就像危机储备。这逻辑太成问题了。为什么,基本不用讲了。男人是社会主力,当然要奋斗在一线,是争夺的主体,危险当然高。另:单身男人/没妻子,就是穷人。穷人当然应对风险能力低。除了拉壮丁,谁会对男人感兴趣呢。

 

2,把金融当成了和文化政治经济并列的问题看,这是严重错位的。政治对经济体制的决定作用显而易见,就不谈了。金融,只是经济问题。它没太多的主导性,金融就是工具。只可以讲,金融在市场化程度高的群体,其作用较大。财产私有权对保障行动能力(权利/自由)很重要,但把私有财产权简化成货币,就是颠倒主次了。学者容易自重专业,不要太离谱就好了。

 

3,陈说以“市场秩序取代儒家秩序”。错位太严重了。A, 经济秩序的决定因素是生产方式,比如采集渔猎、种植/农业、工业等。在农业社会,市场的有无/必要性及作用会多大,这是个问题。B,生产方式也影响文化/伦理结构。比如,传统农业时代,大家族的模式是必要的保障。工业时代儒家还会是大家族结构么?

 

C,现在的问题是,大家族结构/帝制儒学及伦理早已经不存在了。作者在讨论一个其文中提及的,但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说市场经济遭遇儒家,不如说市场经济遭遇老佛爷,这样更诚实。

 

儒家大家族结构,更多的是理想样板,帝制时代,更多的是分散的小家庭。原因很简单:皇家实际用的是法家,儒表法里,这个表不可能代替里。皇家不可能容忍大家族的存在,他们认为有这个力量存在就是危险。反观历史,这个算常识了吧。

 

4,市场化与儒家矛盾吗?A,现在宋学热,宋朝市场化程度较高。B,义理,儒学义理对市场经济有促进作用:a,重现实生活,不迷信鬼神宗教。富之教之,而不是去彼岸。b,重家庭,故重责任,故工作动力强。勤劳。c,重智,尊重知识人才。d,重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根本。e,f。。。(这是个大问题,没稿费,就简说吧:)

 

5,根本的问题:经济需要道德吗?经济是上人们过得幸福,还是越有钱越好?即经济是为了什么?如果经济是人的终极目标,即经济主义,效率主义。理想的设计就是人都是挣钱工具,人都是这个机器的有效部件,影响效率的人/零件一律消灭,这样最好。经济是为了什么?群体价值如何判断?这是大问题。

 

6,经济发展为了什么?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不是以金融的重要程度衡量。比如,传统家庭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诸功能,这些保障功能货币化是好事吗?金融是工具,而不是终极价值。为了金融发达,家也可以解散,人都成了经济人,夫妻父子间的互动也成了GDP/M1,让金融解决问题。可以吗?这就本末倒置了。

 

7,讨论金融问题,是为了解决卖妻问题。后来经过分析问题、拿出解决方法,发现是儒学伦理道德出了问题。最后的结果出来时,要论证的可能就只是:卖妻增加了GDP,增加货币供应量,活跃了金融。

 

 

(二)经济自由及自由的经济,前提是什么?

 

原文:“《金融的逻辑2》将焦点落在了“自由”之上,陈志武强调,金融不是富人和金融从业者的专利,而与每个人的安全、自由、发展、幸福息息相关。“

 

---问题是儒学使人更自由还是限制了人的自由。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的西化派只看到了自由的果,当把自由理解成为所欲为,那家当然限制自由。但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要有保障。人生活于群体之中,原子化的个人是专制的基础,组织是自由的保障。群体结构越复杂,自由的保障可能就越好。相反,群体结构越简单,自由的保障可能就越差。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奢谈自由就是痴人说梦。

 

世界上没有比家自然、更道德、更温暖的了。按我们现代学者冰冷生硬的说法是:没有比家更好的组织方式了。

 

儒家讲推近及远,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到家到乡党行会等等,一直推至国家天下,其实这个国,在古代也是邦国,相对天下,也是个相对独立的小组织。这个自治的基础太重要了,没有自治保障,就是他律,就是法家秦制。有这个基础才可以谈金融,没有这个基础,谈金融,就是梦话。这就是西化派的中国梦。

 

西化学者言必称希腊,其实希腊对欧洲人来说,和中国人的三代一样。希腊的吉光片羽,成了欧洲复兴之源。中国言必称三代,也是在说理想,并成为实现理想的重要理论依据。民主,基实在原始部落大量存在。可以说人群基本会经历过这个民主阶段,极小共同体的协作阶段:平等、共产、民主等等。中国的三代很有代表性,近当代还有很多原始部落,考察一下很容易。

 

可以粗略地说,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的三代,这是原始部落的普遍形式,能记录下来的不多罢了。问题是希腊为什么很快就失败了:它没有存的基础/保障,他就只能是梦想。等近代西方一步步营造了实现的基础,这个梦想才会是理想,才可能一步步成为现实。有了基础,英国贵族才可以和国王要权利,才可以一步步走向全民。有了基础,美国才可以和英国打来独立;有了基础,北方才可以在南北战争中获胜,才能解放奴隶。有了基础,美国妇女才可以在1920年代获得选举权。有了基础,公权力才不会长驱直入。这个基础的基础,就是家庭。家是最初的组织,家是个人的最后堡垒,失去家庭,人就象失去壳子的蜗牛,不堪一击。当你反对家庭时,你就走上了奴役之路。在现代强大的金融资本/权力面前,更是如此。

 

金融只是工具,可善可恶,没有基本保障,没有社会价值导向,没有文化道德/法律的底线,金融就是屠刀。什么是股民,就是经不住诱惑向菜板上送自已大腿的民众。股民,庄家眼里的肉大腿。

 

(三)具体讨论原文

 

1,陈文:“基于货币化的市场秩序要想替代儒家秩序,当然会处处碰壁。”这种奇论让人惊讶,这和说“基于货币化的市场秩序要想替代西方近代人文秩序”一样,本末倒置。这个有点基本常识就好了,上面也有所论及,没有多讨论的必要。

 

2,陈文:“充分货币化了的市场经济社会是不顾身份、不管亲疏、不认贵贱的机会平等的社会。”根本问题是:“不顾身份、不管亲疏、不认贵贱的机会平等的社会”是现代市场经济形成的前提,还是“充分货币化了的市场经济”造就了“不顾身份、不管亲疏、不认贵贱的机会平等的社会。”这有讨论的必要吗?没有,但一定要清楚。村长买了你两个瓜就和你平等了?这不是笑话吗。

 

3,陈文:“五四运动时期,几代中国学人的认知盲点在于:如果不是基于货币价格的自愿交易,也不是基于儒家秩序配置资源,那么,社会必然要找其他非货币化的方式组建社会并配置方方面面的有限资源,比如20世纪50 年代引进的基于行政权力、行政级别的计划经济体系。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虽然号召“打倒孔家店”,却依然排斥货币、排斥市场经济,还是标榜“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结果中国只是从一种不自由的体系进入了另外一种不自由的体系。”

 

---A,“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这话要不要打倒?这个问题很重要。其实不必讨论,“仁义如粪土,金钱值千金”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不必再多说。仁义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而根本不是市场经济的障碍。很可惜,反道德的法家、反道德的五四传统和反道德的西方启蒙运动及反道德的西方后现代主义,正是作者这类西化派学者的基本底色。他们的药方是良药还是毒药?再好的药,不对症不对用量不讲时机时势,吃下去都是毒药,他们会给国人一个怎样的未来?不想可知也。

 

---B,原文大意:五四反了儒家,又没有选择“货币化的方式组建社会并配置资源”,所以如何如何。

 

经济学者谈社会问题,这笑话太大了。且不论“货币化的方式组建社会并配置资源”对不对。就谈,你怎么在近代实现“货币化的方式组建社会并配置资源”。各军阀、美苏日等国大家坐下来,互相开个价,每个人分多少钱,货币解决争夺。我粗略地想了一下,如何货币化解决中国上世纪的问题。各势力入股分红不现实,关键是大清没了,这个钱谁组织出?唯一的方法就是:各军阀、美苏日等诸国坐下来赌几局,一家独胜,天下太平,又实现了作者的货币金融梦。这一想法很伟大,不仅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最主要的是能获诺贝尔和平奖。

 

 

(四)

 

当然,学问是通的,打通诸学科是必然趋势。但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这个格局和能力。有这个问题意识是好的,但作为经济学普及者,谈文化问题还要慎重。尤其是骂祖宗的时候不要那么心安理得,甚至以为荣耀。要反思的是我们自已:我自己为什么没得诺贝尔奖。

 


 

 责任编辑:梁金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