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国学社:弘扬国学经典植根文化的精神沃土

栏目:高校社团
发布时间:2015-12-07 15:31:28
标签:



皖江国学社:弘扬国学经典植根文化的精神沃土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月廿五丙辰

            耶稣2015年12月6日

 


 

 

在刚刚结束的团中央“五个100”优秀国学项目评选中,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国学社荣获“100个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荣誉称号,与此同时,皖江国学社还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的首届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成果评选活动中,被授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为国内鲜有同时获得两项殊荣的国学社团。


多年来,皖江学院国学社始终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理念,致力于搭建皖江学子学习分享交流平台,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国学经典的无限魅力,不断提升身心修养,在皖江学院构筑了一道靓丽的育人新风景。

 

持诵经典,提升德行修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安详静谧的校园,让人感受到阵阵的书香气息。皖江国学社成员每天清晨如期而至,在教室进行经典诵读活动,从《论语》到《弟子规》,从《大学》到《中庸》,众多内涵深厚的国学经典,成为他们爱不释手的书籍。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国学社成员始终坚持如一,用心领悟国学经典的深刻要义,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步步提升自我的德行修养和思想境界,力争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此项活动受到中华书局有关领导的高度赞赏,中华书局“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编委会向皖江国学社赠送了一批国学经典读本。

 

除了日常的晨读活动之外,国学社定期在每周六晚组织社员学习德音雅乐,练习手语舞;集体观看国内知名教授主讲的国学网络课堂,分享心得体会;定期举办“皖江国学讲坛”,邀请专家学者为社员们解读国学经典,解答心中的疑惑。

 

皖江国学社成员始终坚持学习经典。这份坚持的背后源于成员们对国学经典的虔诚之心。心中的虔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速成的,它来自平日里一点一滴的涵养与熏修。在采访过程中,国学社现任社长黄玉莹向记者表露加入国学社的初衷:“家庭的影响,让我从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国学社刚好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兴趣促使爱好国学的他们走在了一起,走进了国学社这个小天地。通过接触国学,学习国学,最初的热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任南京太和书院常务副院长,当年皖江国学社有名的“布鞋社长”孙康康至今还保留着当初在国学社养成的晨读习惯。忆往昔,他感慨道:“加入国学社是我人生当中的一个转折点,在学习国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让我对生活多了一份理解,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选择了一份担当,我要将国学作为自己终身相伴的事业。”

 

持诵经典,汲取人生智慧;品味经典,润泽心灵健康。说起学习传统经典的感受,来自美术学专业的高世娇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知道了如何应对解决,遇到烦恼不会太焦躁,学习国学可以为我的艺术创作提供很多意想不到的灵感,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在艺术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

 

知行合一,传递青春正能量


最初只是一群爱好国学的皖江学子自发形成的一个志愿学习团队,天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经典,力行美德。渐渐地,他们自身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支队伍中来。皖江国学社也于2010年正式成立。他们一方面潜心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更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善知恶,为善去恶;用实际行动开展志愿服务,帮助他人,关爱他人,传递青春正能量。

 

周日的清晨,冬夜的皖江天空刚刚微亮,空气中弥漫的寒气让人感觉到一丝丝的阴冷,皖江国学社成员张晓玲、周子煜等已经穿戴整齐,她们要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前往芜湖市鸠江区文化馆开展文化志愿者活动,帮助老师整理教室,做幼儿、儿童学习国学经典的督导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已然是皖江国学社的一项传统。每年的假期,国学社成员都会前往全国各地书院进行志愿者活动。他们每天五点钟起床,主持、迎宾、文案、拍摄、洗菜、煮饭、打扫卫生、端茶倒水……忙碌起来,有时候社员们会忙到深夜才能够休息。忙碌的工作虽然有些辛苦,但大家却表示累并快乐着。现任安徽国祯书院院长助理,皖江国学社首任社长王灿对刚参加志愿活动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2010年5月,我们去无锡做传统文化论坛的志愿者,一夜火车的颠簸,彻夜未眠,6点刚下火车,17名志愿者来不及休息和吃早饭,就被分配到迎宾组,向前来听课的学员行鞠躬礼。那天,我们坚持迎宾8个小时。”更让她感动的是,当时一起迎宾的还有五六十岁的叔叔阿姨,他们同样忍着饥饿坚持了下来,这对她来说触动很大。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在力行的道路上,国学社的成员们用自己的诚心毅力始终坚持,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2013年,国学社在花津校区成立了国学公益康疗中心,无偿地为身体不适的同学、老师等提供松筋治疗服务。芜湖,南京,无锡,徐州、淮北、西安,马鞍山……大江南北都有皖江国学社成员志愿服务的足迹,有他们坚实的背影。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成人成材的“第三课堂”。为此,国学社成员还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2013年,成员们冒着高温酷暑,奔赴皖南古镇,调研徽商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启迪作用。2014年,皖江国学社更是远赴泰国,开展“中华文化万里行”活动,在当地进行义务支教,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他们又将目光转向社区,深入大街小巷,了解传统文化在社区的传播情况。在暑期实践中,他们脚踏实地,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赢得广泛赞誉。2015年6月,国学社第四任社长潘海燕作品《徽商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创业创新素质培养的启示调查报告》获第六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皖江国学社连续三年被评为皖江学院“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连续5年被皖江学院评为“优秀学生社团”。

 

文化育人,引领学生成长

 

在皖江国学社,每一位成员都把国学社当作“心灵的港湾”。每当遇到烦心事,就想去国学社,因为那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地方。在这里,点滴细微之处尽显关爱氛围,成员们不仅感受到彼此间暖心的关怀,还收获了自身的成长,实现了华丽蜕变。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2014级学生蒋刚在接受采访中说:“在皖江国学社,我学会了修己达人,心安当下,做小做实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是终生受益的财富。”

 

2014年4月,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教授有感于皖江国学社学习、力行中华优秀文化之精神,向皖江学院捐赠孔子铜像一尊。在铜像落成仪式上,皖江国学社成员精彩的表演,让孔教学院副院长吕天增叹为观止,他掩饰不住自身的激动道:“香港孔教学院已向全球各地捐献400余尊孔子铜像,你们所展示的是全球最精彩、最震撼的铜像落成典礼”。孔子铜像矗立皖江校园,使皖江学子得以近距离聆听圣贤教诲,瞻仰圣容,缅怀祖德,成为皖江学院乃至安徽高校的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文化育人,引领学院发展”,这是皖江学院的办学理念,也是学院领导孜孜以求的工作着力点。正因如此,皖江国学社在浓郁的校园文化中愈发凸显其瑰丽的风采。坚持开展晨读经典和志愿服务,努力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子,使他们在品读经典和践行美德中修身立志,在传统滋养和继承祖德中成人成材。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随着皖江国学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来自社会各界的好评也接踵而来,一位学生家长曾这样评价道:“在皖江,有三个殿堂,一是图书馆,知识的殿堂;二是体育场,运动的殿堂;三是国学社,心灵的殿堂。”皖江国学社,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社团,继承传统,点亮思想,汇聚智慧,构筑学子成人成长成材成功的精神高地,让皖江学子的青春迸发耀眼的光芒。(通讯员王灿 殷明敏 李玲玲)


责任编辑:梁金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