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你我同行:写在纪录片《孔子》首映之际
作者: 刘玮 万汶柳
来源:《齐鲁晚报》(2015年12月10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月廿九日庚申
耶稣2015年12月10日
说起孔子,当今中国无人不知其名,乃至世界范围也如雷贯耳;但说起孔子,也是千言万语不能表达其意。隔着时间的长河,纵使孔夫子身高1米92,也抵挡不住2500多年时光将他的身影不断折射而缥缈。
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我们认同孔子是至圣先师,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融入了华人血脉。而他具体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纪录片《孔子》给了我们一个梳理的机会,通过影片发现原来圣人不只是被高高地供起来的,他就在身边——与你我同行。
影片中孔子的家人
“和而不同”成为中英主创的支撑
12月7日,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座无虚席,作为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开场影片,纪录片《孔子》吸引了中外数百名纪录片电影人前来观看。在这样一场视听盛宴中,带给现场观众的不仅是满足眼耳之欲的震撼,更带人们穿越2500多年的那些闪耀着的智慧之声,仿佛那个遥远的身影重又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而看着在场的观众都屏息凝神盯着屏幕,随着影片进入思考,你会禁不住发出疑问:儒家的中国式思维,是怎样做到让外国友人都能理解并沉醉其中的?
《孔子》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大众报业集团联合英国雄狮集团拍摄制作,中英联合摄制的创作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本片总导演闫东坦言,在创作期间双方的思想碰撞也引发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争执,“差不多有二三十次,每次不下2个小时的创作会议,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不同文化对孔子的认识最终都不成为障碍,而是一个解惑的过程。”《论语·子路》中记载,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闫东说:“正是圣人的‘和而不同’给了我们启示,大家一些新的创作思路,就在一次次对撞中喷涌而出。”
历时两年多的创作过程,充满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电视从业者的水平与智慧以及他们的专业精神和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纪录片《孔子》正是“和而不同”思想的真实写照。因此,当屏幕上出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晦涩的文言表达,而配合着前后剧情,现场的外籍朋友如茅塞顿开,频频点头。
孔夫子的启示甚至庇佑到了影片的摄制过程。在曲阜孔子公祭大典开机之前,倾盆而下的大雨让剧组人员心中十分郁闷,天公不作美,拍摄就要被耽搁。正在大家为如期拍摄担心的时候,大雨戛然而止,“莫不是孔夫子显圣,听到了我们的祈祷?”闫东导演这样一说,整个剧组都笑了,一扫心中郁闷,拍摄顺利进行,这也成了《孔子》剧组的一段佳话。
孔子是先贤更是长辈
因为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历代统治者对于孔家后人世受封爵,格外优待。孔氏家族延续80多代、拥有200多万人、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中国第一大家族,对于他们,孔子是先贤,更是长辈。
孔家第七十五代孙、也是儒学研究专家孔祥林说:“孔子在我心中是一个善良、博学、有思想的人,他有血有肉有温度,是一个长者的形象。”沐浴着“长者”的光辉成长,自幼熟读儒家典籍,64岁的孔祥林身形高大,态度和蔼,言谈沉稳厚重,给人的感觉非常儒雅,俨然一副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在孔子留下的众多智慧宝藏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最让孔老师受用终身的一句。“自己想要做一番事业,也应该帮助别人做一番事业,自己想要事事通达,同样也要帮助别人事事通达。”就这一句话,从正心、修身开始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恕”与“仁”的儒家思想尽在其中。
孔子思想从教导个人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开始,为整个社会的和谐提供了一个基础。在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美国的孔凯蒂、英国的孔垂旭等洋面孔的孔子后裔,他们以身为孔氏后人而骄傲,也以孔子的教导为做人哲学,律己修身惠人。
总导演闫东在曲阜开机仪式上致辞
片中孔子第75代孙孔祥林
孔子在神坛也在公交车椅背上
儒家的典籍并不只是孔家人的祖训,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世思想。从小学课本上的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开始,到“六艺”的修习,再到孝道的传承,中国人身上有太多孔子的痕迹,而且一直贯穿整个社会风俗、伦理和道德准则。
在富有历史底蕴的泉城济南,坐在公交车上就可以在椅背上看到《论语》,有原文、附详解。我们在影片中看到:在曲阜北东野村,四、五岁的孩子就能背诵《弟子规》;在山东京博石化,他们用实用的儒家思想优待员工及其父母,实现了企业管理的良性循环;每年春节,即使回家之路再拥挤、路途再遥远,中国人都要回到父母身边,甚至造就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春运,而且每年都要上演一回。
从事孔氏家谱修订的七十七代孙孔德明说:“你能从中国人身上找到的优点,都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总裁马润生在观看影片后说:“孔子所在的曲阜就像西方的耶路撒冷,是中国的思想圣城。《孔子》纪录片用寓言式的艺术手法结构开篇,用朴实的语言诠释孔子深刻的哲学理念,拍的很成功。这么大一个题材,能够通过90分钟时间展现出来,而且让观影的人觉得很有看头,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表示,影片从国际视角发掘了孔子的智慧思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历史与现今的重大影响,体现了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合作与社会合作领域的深度和水平。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认为,用纪录片形态做思想家的故事难度很大,特别是用纪录片来表达孔子这个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被大家广为所知的人物更难。《孔子》的成功为纪录片更好地表达思想家主题提供了一个好案例,他期待现场的纪录片人能创作出视角更宏阔、意义更重大的精品纪录片。前来观影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苏六评价说,影片选择了最平实、朴素的手法,从最普通的个人出发,来阐述孔子的大贤大智,将本应供在高处的概念拖回到现实生活中,让每一个人能亲切地贴近孔子。
事实上,《孔子》纪录片的创作者们,带着敬畏的心情,用近八成的篇幅梳理了孔子在当今的影响,用资料连接起历史与未来。总导演闫东说:“之前没有注意到,原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孔子的痕迹,孔子其实跟当下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关系。”当然,剧组人员也在遗憾,毕竟影像是有局限性的,区区90分钟长度不足以表达孔子的所有理念。来自韩国KBS电视台的的导演朴晋范认为,孔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在韩国、在亚洲、在世界,都有其深远地影响。
看完影片,穿越了2500多年,你是否发现?其实孔子就在身边!
英国BBC团队加入摄制组
观影后中外专家座谈
影片在英国上线发布会现场
责任编辑:梁金瑞
【下一篇】 【马戎】国家建设视角下的中国民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