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放】百岁梦如水 悠悠润祖国——记动卫中心耄耋老人彭匡时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15-12-14 11:58:10
标签:



百岁梦如水  悠悠润祖国——记动卫中心耄耋老人彭匡时

作者:彭放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一月初四日甲子

             耶稣2015年12月14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14年12月10日上午,农业部召开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受到表彰的30位代表中,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他,就是我们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退休人员,一位受人尊敬的、屠呦呦式的、如今仍在孜孜不倦地用满腔的热情续写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彭匡时,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彭老”。

 

消灭牛瘟的主力兵

 

这是一位在我国畜牧兽医事业勤勉执守了大半辈子的“老兵”。

 

这位生于1917年,即将跨过世纪门坎的老人,用勤勉的百岁人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鞠躬尽瘁!

 

彭老在少年时,看到牛瘟给乡亲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善良的他就立下了消灭牛瘟的志向!23岁时,他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当年,他毅然放弃了叔父给他安排好的高薪而又舒适的工作,同匡荣禄、程绍逈、马闻天这些兽医界的先驱们,集合在科学救国的旗帜下。他做为中国兔化牛瘟弱毒疫苗的研制组负责人,把人生最好的青春岁月,投入到与瘟疫、病毒战斗的前沿——他深入疫区查看疫情,在实验室筛选各类弱毒、制造各类疫苗。

 

1948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内罗华召开世界防治牛瘟会议,程绍廻所长代表中国出席,并作了有关中国对牛瘟鸡胚化毒及兔化弱毒研究的报告。会议上作了一致同意的结论,认为这种活的致弱病毒应成为唯一灭牛瘟的武器。埃及、冈比亚、肯尼亚、尼日利亚、印度、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纷纷索取种毒,我国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解放后,彭匡时又作为围剿、消灭牛瘟的领军人,一次次受命,带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辗转高原牧场、涉过雪山冰河,在藏区毡包牛栏,现场制取牛瘟疫苗,逐片、逐群、逐只注射、观察、复查,为彻底根除人类的天敌“牛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1956年,中国就先于世界,彻底消灭了牛瘟!这是人类自消灭天花以来,又一次取得的被誉为“里程碑式的胜利,比全世界彻底消灭牛瘟整整提前了56年——既为全世界最终消灭牛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新中国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在世界畜牧兽医发展史上,为新中国赢得了尊敬和光荣,而彭匡时就是我国极少数全程都参与消灭牛瘟“三大战役”的科学工作者和实干家。

 

在50年代中期,彭匡时还曾代表农业部一方,与卫生部、商业部、外贸部,制定了四部《屠宰检验暂行规定》颁布执行。这是我国最早实施的行业标准,它对保证人民健康、规范行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实际上2005年时,仍在使用。

 

经历艰辛矢志不渝

就在彭匡时意气风发,雕弓满月报效祖国的时候,那场“十年浩劫”开始了,他匆匆前行的脚步嘎然而止,一飞冲天的鹰,被人为地折断了翅膀。1966年8月,这个农业部兽医局的“拼命三郎”,被下放到了“羌笛怨柳、春风止步”的嘉峪关,开始了与那场浩劫同样时长的人生厄运——“嘉峪关钢铁公司奶牛场,“监督劳动改造兼兽医”。

 

对劳动,他并不打怵,挤牛奶、挖牛粪,清扫牛圈、厕所,并不比他在空气稀薄的高山牧场为牛群注射疫苗累多少,但使他最痛苦的是:在人生最能做事的黄金时段,他却不得不离开最钟爱的科研事业。“中国的畜牧事业,还有多少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呀!”而他,却犹如掉进枯井的老牛。

 

随着十年浩劫的结束,百废待兴的祖国急需知识和科学技术去弥补造反留下的空白,这时,彭老已接近花甲之年,他没有时间去抱怨,而是用时不我待的超常付出,去补偿失去的十年,仅仅几年的时间,他就连续在国内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有关新生仔猪死亡原因的研究》、《国外新城鸡瘟的防制措施》等40余篇专业急需的国外兽医科研成果报告。

 

通晓四国外语且嗜书如命的他,一辈子都在血清、病毒、疫苗等课题中寻找突破——他知道我们缺什么,他密切关注着国外的新动态……主动做好“桥梁”,又成为彭老自我加压、孜孜不倦地追求“目标”和当仁不让的使命。


废寝忘食著述颇丰


下面,就是彭老为钟爱的事业、为科研事业后来人,留下的专业著作:

 

1、《家畜传染病学》63岁时受邀参与编译;

 

2、《黑根家畜传染病》65岁时,受邀参与编撰。

 

3、《中英兽医词典》是他64岁领命主持并担任总编校,于71岁时完成,收词8万余条,近200万字,填补了我国畜牧兽医专业工具书的空白。

 

4、《中国消灭牛瘟的经历与成就》作为中国牛瘟疫苗研制者及对牛瘟疫源地发起最后决战的亲历者、领军人,受邀参与了该书的编写,为我国畜牧兽医、动物疾病控制的光辉历史,留下了大量扎实、严谨的科学数据。

 

   5、《英汉寄生虫学大辞典》在《中英兽医词典》完稿后,鉴于中国乃至世界都缺乏一本比较全面的“寄生虫综合词典”,他深知科学名词之重要,于是,遍寻资料,反复校对、磨毛了边的辞书卡片,摞起来有几人高,历时十一年,终于在87岁高龄时完成。当这部专业著作初稿交到北京农业大学索勋教授的手中时,教授激动的说:“这是比金子还宝贵的东西,我国也有了自己的寄生虫词典!”  兽医学家、中国寄生虫学会第一届副理事孔繁瑶教授为该书作序:“康熙说他的字典是‘一字一义之可采者靡有遗逸,诸多著作之所述莫不旁罗博证。无一义之不详,一字之不备’,《英汉寄生虫学大辞典》的编篡者也力求做到这一点,我读过本辞典之后,感到他们已经做到了。”

 

“不为一分钱稿费,不能出一个差错”,彭老的这种境界,没有炽烈的爱国热忱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没有水滴穿石的毅力和秉烛天明的付出,是永远不可能企及的——它体现了彭老高深学术与高尚人格的完美统一。

 

难舍的国学情结


 彭老从小在外祖父的培养下,特别喜欢研读古典诗词,少年时又受教于我国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高足黄侃的得意弟子周荫堂,颇得周荫堂老师的喜爱。加之他博览群书,积淀了深厚的国学功底。

 

在《英汉寄生虫学大词典》脱稿后,86岁的彭匡时老人,又开始圆他的另一个梦——编写一本展示汉字造字智慧,领略汉字神韵的书。

 

诸多的语言大师呼吁:“汉语的退化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展开一场汉语保卫战。”“真正的危机并不是将来的中国没有人使用汉字、讲汉语,而是将来的汉字和汉语不再能够保存汉语的精神和魅力,是中国文化生命之花果的飘零。这是我们正面临着的无家可归的文化命运。我们必须修复和重建汉语传统,才能建设一条文化还乡之路。”


 一向讷于言敏于行的彭匡时老人,不仅看到“汉字危机”,而且在用行动挽救,在女儿的全力协助下,他着手编篡的《汉字大智慧全书》,历经13年,终于在2015年5月(彭老98岁时)以私立青岛智荣中学校本教材正式出版。

 

本书收录汉字11000余字(包括繁异体字),1300余页,230万余字。在整个编写过程中,广泛汲取历代汉字专家的智慧,在原意的基础上赋予了汉字鲜活的生命,从一个新的视觉,去探寻汉字智慧的内涵,让使用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在源头即开始汲取汉字的“营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百岁老人又奉献了用心血浇灌的新绿。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走进彭老50来平米的住房,扑面而来的,多半是书籍,老人嗜书如命——全部的家当,并不比这些书籍更值钱,而少之又少的家具,据说还是70年前结婚时,叔叔为他置办的,至今竟然仍在使用,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

 

一个失业的儿子,一个智障的儿子,一个已卧床7年的93岁的老伴,这些并没有把彭老压垮,我们看到的他,始终是一个乐观、豁达、坚忍的老人。

 

彭老对爱情的呵护,对老伴的悉心照料,更是令人感动——每晚,这位即将百岁的老人,都要两、三次地起床,步履蹒跚地给老伴掖被、喂水;白天,则给老伴擦脸、擦手、按摩、喂饭、喂药、端屎端尿……从彭老的一首小诗《喂妻》中:我们看到了彭老的深爱“过去家务全靠你,九十摔倒不能起。日常生活难料理,一勺一口泪滴滴”-----寥寥几句,我们仿佛看到了到彭老与妻子的相拥百年、相濡以沫的浓浓深情。

 

彭老从不攀比、不抱怨,从来都是礼让在前,从来不会向单位提任何个人的要求。他既凭着顽强毅力支撑着他的家庭,而且身体力行地给周围的人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

 

老人未了的心愿

 

 彭老一生有五个心愿,如今已经完成了四件:青壮年时为消灭肆虐于中国几千年的牛瘟做出了贡献;中年60——70岁完成了《英汉兽医词典》的编校;耄耋之年编写完成了《英汉寄生虫大词典》;黄耇之年编写完成了《汉字大智慧全书》。彭老早在1992年就荣获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其个人事迹又被编入《青岛人才榜》。

 

如今彭匡时已经98岁高龄了,每天仍伏案工作几个小时——老人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看到他精选的《好诗词类篡》得以出版完成——我们安慰老人,不要愁,好东西肯定会有人相帮!老人又露出了笑容。

 

 彭老总问自己:还能再为国家做些什么?

 

去年,我们老干处去看望彭老,97岁高龄的彭老,拉住我们的手,动情地说:谢谢你们,百忙之中还来看我,我老了,不能工作了!”说到这,老人难过地哭了。这是我们唯一一次看到彭老流泪,而老人的泪水中,却流淌着一个老科学工作者对事业的眷恋、对祖国的忠诚。


彭老说“读书以养老,创作以娱情。”即使到了人生暮年,也应该去努力开创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彭老虽然年事已高,这种追求却始终没有改变,他坚持每天伏案5、6个小时学习和创作,不知疲倦地耕耘。收获着创作带给他巨大的幸福感。如今,98岁的他虽然步履蹒跚,但慈祥亲切,目光炯炯,思路敏捷,笑声朗朗,正是这样的心境,使得彭老“年高而不老,寿高而不衰”。

 

认识彭老的人,都会被他这种对事业的不渝追求、对生活的恬淡态度所感染,从心底升起深深的敬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彭老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信念、追求和节操,作为难得的财富,留给后人、激励来者!

 

让我们向这位生活的强者、百岁老人致敬!

 


责任编辑:梁金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