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必萱】有朋自远方来

栏目:庙堂道场
发布时间:2010-03-17 08:00:00
标签:
范必萱

作者简介:范必萱,女,贵州贵阳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曾任科研单位技术员、杂志社编辑、行政机关公务员。退休前就职于安徽省审计厅(正处级),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一九九八年提前退休,担任蒋庆先生的学术助理。出版有《月窟居笔记》。


 

 

《月窟居笔记》之六:有朋自远方来

作者:范必萱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月窟居笔记》(范必萱 著)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七月初一日壬戌

           耶稣2015年8月14日

 

 

 

2000年仲夏,云盘山郁郁葱葱,一派生气盎然。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有一位金发碧眼、文质彬彬的外国客人向这里走来。他,就是阳明精舍的第一位外国客人、来自加拿大卡加利大学的教授Lioyd A.Sciban,中文名字叫“史罗一”。

 

史罗一先生是加拿大阳明学者秦家懿的“关门弟子”,一位热爱儒学的西方学者。由于妻子是华裔,他学会了中国话,虽然发音有些生硬,但表达却很流畅,与人交谈可以不用翻译。这次他是专程来阳明精舍拜访蒋庆先生的。

 

史先生一进精舍大门就兴奋不已,好奇地向蒋先生问这问那。他说他久闻蒋先生大名,能在这群山环抱的阳明精舍与蒋先生会晤,十分荣幸!当时精舍飨堂正在施工,他跟随蒋先生穿过施工工地,参观已落成的每一个庭院。他一边聆听蒋先生介绍情况,一边竭力想象精舍初建时的艰难过程,最后他竖起大拇指对蒋先生连声称赞道:“了不起,了不起,蒋先生,你真了不起啊!”至于修建书院的艰难,任凭这位外国朋友怎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是无论如何想不到的。

 

“洋人”史先生的到来,惊动了云盘山好奇的村民。有的人放下手中的农活,跑来亲眼看看这个长着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他可是云盘山自古以来的第一位外国客人啊,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村民,还没有亲眼见过 “洋人”的真正模样呢!

 

晚饭十分简单。尽管主人有意盛情款待,但无奈精舍条件艰苦,没有美味佳肴,只能是粗茶淡饭。不过这位外国朋友对山区的农家土菜也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夜幕降临,繁星高挂,山风习习。这天夜晚,史罗一先生陶醉在贵州山区宜人的凉爽里。宁静的星空下,大家围坐在一张简易的茶几旁。学生周北辰准备好录音机,再冲上一壶回味甘甜的贵州苦丁茶。这两位有着中、西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犹如一对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开始了一场跨越历史、跨越地域的学术对话。他们谈到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谈到教育制度市场化所引发的种种问题;谈到效率和价值的关系等等。不知不觉午夜已过,但两人谈兴依旧很浓,蒋先生见夜阑风寒,建议回屋就寝,史先生才恋恋不舍地道一声“晚安!”

 

次日,东方吐白,蒋先生早早起身为史先生送行。可是史罗一先生惟恐影响主人休息,清晨已经悄悄离开了阳明精舍,独自踏上了返程的路。人们在屋内发现了一张纸条和三百元港币,纸条上写着:“因身上余款不多,留下三百元支持书院建设,谨表敬意!”一向稳沉的蒋先生拿着留条,大步流星地奔出门外,可是已见不到史罗一先生的身影……

 

后来听附近的村民说,那天清晨,史罗一先生走到村口,向一位赶路的村民打听开往贵阳的班车。在这位村民的带领下,他们抄小路搭上一辆从修文开往贵阳的中巴。车上,女售票员得知这位“老外”是专程从加拿大来龙场学习阳明文化的,执意将已经收下的车票钱退还给他,并且操着“修文普通话”对他说:“修文人民欢迎您!希望今后再次见到您!”史罗一先生十分感动,连连向热情好客的龙场人表示感谢之情!

 

中巴车在朝霞的晖映下渐渐远去,车上传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笑声洒在修文的路上,飘向龙场镇的上空。五百年来,阳明先生在龙场播下的思想文化种子,已在这里生根、发芽。当年曾经亲自聆听过阳明先生讲学、曾经为阳明先生提供过生活方便的山民的后代们,依旧以善良和淳朴守护着这片土地。他们懂得:阳明文化虽然植根于此,但是她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此后,还有不少热爱阳明文化的朋友来过精舍,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及大陆各地的专家、学者、行政官员、教师、律师、商人、记者、学生等等,他们希望在这里吸纳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营养,了解更多儒家文化的气象。

 

君子求道,重在存心。阳明精舍在静寂的山林里默默守护着“龙场正脉”。精舍主人蒋庆先生以他一颗清澈明亮的心,默默为阳明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现在,他正竭力收集阳明学的有关文献、资料、书籍、画像等等,他希望将这里建成一所比较完备的阳明文化书库,为阳明文化的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02年秋季记于阳明精舍月窟居

 

责任编辑:葛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