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大成】道行天下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6-01-08 10:10:24
标签:



道行天下

作者:靳大成

来源:微头条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乙未十一月廿七日丁亥

           耶稣2016年1月6日

 

 

作者简介:198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任职至今,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儒学思想史、“壬辰倭乱”史。主要研究活动:2003年承担文学所的重点项目“壬辰之役汉文献研究”课题(已经结项);并作了国内第一部《东海三国志之李舜臣传》。为完成此课题七赴韩国、一赴朝鲜、一赴日本做实地考察档案调研和学术交流,发表论文多篇,并提出“东域学”研究的概念。2003至2008年为文学所“亚洲文化论坛”主持人,项目负责人,并在2005、2007年召开了两次大型亚洲文化历史方面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近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组队游学、采风,社会实践,并参与和组织西部支教工作,率先倡导“以戏剧呈现为方法的经典阅读活动”,在高校和西部支教地区受到热烈欢迎,特别标榜为“戏剧禅”。

 


 

 

靳大成主持国学沙龙活动


读《论语》和其他先秦儒家典籍,知道了从孔子开始出现学术下行的新现象,于是知识、教育活动由官府贵族的专享特供,下移到草野民间为众人所共享,草莱开辟,实为开天辟地之壮举,其意义怎么估量都不过份。

 

青年孔子曾去过东周洛阳访学,亦亲见官方档案文献,系统地学习周代文化。自卫返鲁,雅、颂各得其所,把诗经删述好,整齐了音乐。虽说他自谦述而不作,其实,他认认真真重新整理了历史文献资料,在传授诗、书、礼、乐、易、春秋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了他的解释,择取编订,保存古代文献。能够亲炙其学的七十子,至少他举的四门十人,皆一时之选,都在他的这个游学团队中各有所成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师生相遇相随,一时风云际会,真正构成了一个学习型团队,使未坠于地的周道得以光大,在继承中创造性地发展了新的文化。

 

五十多岁离鲁外出行走。十四年间,他带着游学团队游历各国,采风,观俗,接触各阶层人,且观山观水,寻绎历史遗迹。边游走,边采风,边学习周代活的礼乐文化,并且时时演礼实践,这个学习型团队完成了中原大地千百年来的N多个第一。其影响当时就已超出了鲁国而遍行于中原,各国慕名而来的学者,构成了这个学习社群具有真正国际化的文化品格。

 

二十五年前,我读日本作家井上靖的长篇小说《孔子》,惊异于书中第一人称主人公蔫姜初见孔子的场面:那是一个雷雨大作的夏夜,雷鸣电闪中大家四散奔跑避雨不及。蔫姜无意中发现,在客房里,孔子带着众弟子安静而肃穆地席地而坐,恭恭敬敬地等待雨停。当时不能理解为何井上靖选择这个场景作为孔子的首次出场镜头,同时更不理解为什么作者一改当年创作的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大开大阖、波澜诡奇的风格,在这部小说中改为平铺直叙的纪实风格,莫非江郎才尽?今天回首,特别是理解了儒家后学如孟子荀子等从“实用理性”出发解释自然异象,进而也明白了夫子观山观水之意。孟子解释清泉如何盈科不绝最后沛然决注于江海,比喻一个人求学求道,实践仁学思想的完整人生进路。特别是他说“君子观水观其澜也”,这句话对我的启发特别具体而深远。为什么说仁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近取诸譬?这个身体力行,通过行脚来走遍天下的学习方法,特别是“理论与实践”不二,身土不二,言必信,行必果,吾欲仁斯仁至矣的范例,不仅模塑了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化心理,而且跨越历史时空,在今天继续发挥创造中国新文化、新人格的重要作用。象井上这样七、八十岁的老人,曾经历过战争的作家,对于时代风雨的敏感,怎能不使他以此为象征,以期刻画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在礼崩乐坏、王纲解纽的时代巨变中,保持自己独立的立场和人格,静观时代风云变化,随时准备在出现历史机会时,来义无反顾地介入行动,创造历史,拯救天下苍生?

 

孔子和孟子周游列国,遇到各色人等及不同的统治阶层的领导者,对他们的经验观察,特别是对不同的统治者的建议与批评,是相当犀利而深刻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毫不留情面,直指对方的软胁,让对方下不来台。对各国风俗、政治、社会状况、文化艺术的观察与分析,更显出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且掌握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研究方法的人,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而那个时代生活的各个具体的人,包括隐士,逸民,武士,抱关击柝者,封人,底层官吏,乡老,农民,也对孔子团队有很直观的认识,由于各自立场不同,评价亦不一。而其中能够认识到他们与众不同且富于理想主义牺牲精神的高贵品质的,其数量也相当多。同时对孔子的批评意见,也反映了不同思想流派的分歧所在。在对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儒学的批判与对话中,不同的思想学派悠然而生,开创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伟大时代。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儒家学派(儒分为八)不仅为我们后代人提供了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学派,而且也为其他学派的诞生起到了助产婆的作用。墨学就是紧随其后并以专门批判儒学思想为志职建立自己独特思想风格的。

 

这就是被汉代统治者乃至历代统治者利用之前(经学化之前)的原始儒学的鲜活的生命力。它模塑我们民族精神至刚至中的浩然之气。后代不论是谁,都必须面对它,谁也绕不过去。自晚清康有为氏以来,直至今日,各路思想家学者文人面对两千年未遇之变局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反应,包括从五四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到批林批孔再到今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不同方式的误读和曲解,极其激进、粗暴、野蛮的歪打胡批,孔子一次次地被人试图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甚至踩在脚下。但是,历史证明,当年子贡说的话犹如预言般地不断应验,它让我们面对这种泡沫四溅的风潮时,能够保持一种超越当权者好事者的清醒态度,客观理性地来认识历史上和这一百年来思想史上的批孔闹剧或丑剧: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如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也,其何伤于日月乎?”

 

日升月落,四时代序。历史证明,孔子伟大的仁学思想与中道观,不仅永远不会落伍过时,反而会永放光芒,逾加为世人所知所重,汇入那普世通行的核心价值规范,并继续熔铸着中国人的心魂。

 

责任编辑:梁金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