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民作者简介:张新民,西历一九五〇生,先世武进,祖籍滁州,现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二级)兼荣誉院长。兼职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存在与体悟》《儒学的返本与开新》《阳明精粹·哲思探微》《存在与体悟》《贵州地方志考稿》《贵州:学术思想世界重访》《中华典籍与学术文化》等,主编《天柱文书》,整理古籍十余种。 |
袁本良先生《守拙斋诗稿二集》序
作者:张新民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守拙斋诗稿二集》,2015年9月守拙斋自印本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正月初八日丁卯
耶稣2016年2月15日
本良先生以其《守拙斋诗稿》见示,云拟授梓,用馈亲友,属为一序。余受命惶恐,然又幸得先睹,叹为人生莫大快事,乃愈知其非特长期执掌黔中杏坛讲席,覃研古代汉语,精究文字训诂,卓然成家,饮誉海内,即吟咏虽乃馀事,然磨砻既久,浸灌复深,遂熔铸众长,出入唐宋,随缘发为风雅,无不超脱迥绝,自成个性风格,令人仰叹称奇。是集所收,皆赋闲退休后所作,虽前后仅八年,而裒然已成巨帙,晚年旨趣心曲,俱见于各体诗中,倘真能与之同处一境界,必心领神会而快意竟读。盖诗出性情,本自天真,最能气类相感,动人魂魄,非仅足以疏龠胸襟怀抱,即境界气节亦隐然俱见矣。
先生以退闲之身,纵情山水,广游名胜,足迹几遍寰中。凡名山大川,幽岩绝壑,险关要塞,名卉奇花,均一一状物写景,笔诸诗篇。其游踪愈阔,风土之思愈深;见闻弥广,雕藻之情弥涌。而意得即书,意尽即止,触感即发,发则录之。又广交名辈,时有唱和,下笔纚纚,情真意挚。故历年积累,体裁既多,题域亦广,实己灿然可观。惟“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王国维语),凡诗之未能尽言者,又切劘两宋以来古制,填之以词,均缘情制调,一如阴阳消长,去来从容,张弛有度,而不离一心之妙用,源自性灵之真奥。至于意气舒淡,笔势婉曲,典雅古劲,事理明融,虽置之当世名家艺苑中,亦决不多让。此则稍读即可会心,固不必辞费者也。
然先生之诗作,又非模山范水一端可限。今观是集,则不乏愤世嫉时,慷慨悲歌之鸿篇,庶几与少陵沉郁风格相类,而足可见其人间关怀悲情。其中如《参观伪满皇宫及东北沦陷史展览馆》、《庚寅中秋将届再读晓卫有感诗爰步其韵奉呈》、《清华百年校庆观感》、《五月九日参加朱厚泽先生骨灰下葬仪式归而有作》、《癸巳五日》、《前步韵吟马思聪事因思六十年来国中士人窘情乱象悼昔抚今不禁怆然今复得晓卫瑞祥赓作爰再成一律》, 无不针砭时弊,扬清激浊,绳墨四海,义含古道,不失忠厚之旨。《念奴娇·汶川地震》、《汶川地震连日观电视实况报道吟成二首》、《哭程兴贵》,则心忧黎庶,情系生民,休戚与共,一片热肠。盖道丧千载,积痼沉重,亟思杜塞病源,兴起衰瘠,然又痛惜主事者无识,乃缅焉情深,寄托旷远,讽喻绵邈,不可不谓为忧时挢世贤达,正气跃跃然腾踔纸上。其他如《关索岭歌》、《黄果树瀑布歌》、《士出歌奉和明贤先生》,则大气磅礴,瑰伟雄丽,足可冠映当代,震襮世人。昔黄公渚序陈夔龙《花近楼诗存》云:“曩读黔诗,道源桐野,端云振采于玉屏,柴翁蔼誉于遵义。郘亭博学,弥宏妍茂之规;檬村逸才,亦专丽则之体。扶舆灵淑,钟美区诹,疏酌清英,腾蕤艺苑暨于今,而我庸庵尚书益昌其绪焉。”庸庵即夔龙之号,其谢世迄今已逾一甲。足证黔地自明以来,代不乏大家作手,俨然已为一大诗国,骎骎乎可与中原比肩并立。晚近以来虽时有升降起落,然天地循环必能贞下起元,一线命脉终不绝如缕,读先生是集似不当怀疑欤。
诗作之难,古今同慨。晚唐王梦周《诣李侍郎》:“文字原不底,功夫到难传;苦心三百首,暂请侍郎看。”则诗家苦心,冷暖自知,虽甚冀解人,毕竟知己难得。而诗之所谓难者,或可约为七端:“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诗昌也。”(《李空同集》卷四十八《方山精舍记》)足证看似等闲不思而得之句,亦必有长期艰辛不易之功夫。然诚如严沧浪所言:“夫诗有别裁,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沧浪诗话·诗辩》)读是集可知,本良先生最喜李清照“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之句,尝有《识明贤书李易安句斗方》云:“易安夜鹊句,老拙惯沉吟;二句三回写,适斋垂意深。”自谓:“余自少年习诗,至老笃好吟哦。每有所感,即拈笔命句。然日间事杂,有诗亦多为‘做’出,难获入神之境。惟中夜不寐,抑昧旦早苏,诗思骤然而来,每得欣欣自美之句。时或有吟而未安,成句而忽忘,冥思辗转,惝恍迷蒙,直有夜鹊扑簌之感。”具见其以名教授讲学西南,玩经绎文,实乃学者而兼诗人,然读书固多,穷理亦夥,一旦发为吟咏,则一扫理障,刬落言诠,直抒性灵,浑然现成,而又无一语轶绳尺之外。《跋明贤先生书守拙斋黄果树瀑布歌长卷》有句云:“老拙久羡瀑布好,漫吟多年不成稿。壬辰一夕忽悟了,披衣振笔书草草。”《黄果树瀑布长歌》,窃以为必能传世,读者检读是集,自可验而证之。据此可识好句袭来,宛如神明加护。而诗心触发,灵感泉涌,必皆由于优㳺不迫,从容痛快,然后始能妙化入神,随现华严矣。
余与先生交,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时方有编纂《黔灵丛书》之举,黔中长老咸推余为主事。故每周必登黔灵宏福禅院,遂于云烟霞雾之山境中,因名宿乐光彦丈之绍介,得接先生清芬。以后余卜居花溪效外,忝列同事,虽时有谋面,然因天性疏懒,毕竟过从不多。偶有简札往返,则相契如故知,知人之若文,非特其待人接物颇为谦挹温润,即人品气节亦可楷模儒冠。而不忮不求,宁静淡泊,论学品艺,弦诵不辍,尤令人叹奇称羡,以为斯文未坠,清流犹在。去秋平坝召开清代大儒陈定斋(法)学术研讨会,余与先生同车往返,因得沃闻高论,畅性谐谈,愈知人若其名,名与诗合。而稠人广众之中,相互商量旧学,先生则吟诵陶渊明“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之句,咸以为馀音绕梁,传为美谈。或情辞并茂,人格必有所显乎?而先生所谓“山之骨”云云,亦不啻夫子自道也。是日先生尚有新填之《浣溪沙》三首,均以定斋事功影响为题材,一一深吟浅唱,当下即声震堂壁,语惊四座,感动学人血脉心志,遂不能不肃然缅怀前贤矣。
今时隔一岁,再读是集,倍思往事,宛对仪型。甚奇集中煞尾收篇者,即《陈公定斋(法)先生祭诗》。盖上月廿日为陈公三百二十二年冥诞祭典,余适差旅京城,未能躬逢盛会。返归后抉册吟讽,至全书结尾处:“伟哉陈公,鸿儒峻望。尊像奕奕,佳士赞襄。积篇楮墨,式荐馨香。追思先哲,敬奠清觞。噫贤灵兮,傥其歆尝!”则深佩其多有雅深雄健、劲气盘折之句,而不能不嗟咨太息,以为天道生生之机未熄,圣贤血脉终难中绝。好读是集者,必当三复致意。而诗教兴起奋发于不自知,其义亦可谓大矣哉!遂不揣固陋,僭书数语于简端,虽殊难以逆先生之志,然亦可旁助他人深思发覆云尔。
甲午年寒露后八日止善谨识于筑垣花溪晴山书屋
责任编辑:姚远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