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作者简介:彭林,男,西元一九四九年生,江苏无锡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等。 |
祭祀对小家、国家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作者:彭林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三月初二日庚申
耶稣2016年4月8日
中新网新郑4月8日电(韩章云)四月清明节,家家祭祖日。站在黄帝故里新郑的土地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林认为,“中国人祭祀是本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感谢上天、感谢祖先、感谢师者先给予我们的东西。”“祭祀对于小家庭、对于国家,都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距离农历三月初三还有一天,4月9日,在轩辕黄帝的故里河南新郑,将在当天举行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4月8日,作为拜祖大典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继续进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彭林说礼》主讲人彭林做了《论中华的祭祀文化》主题演讲,他认为,祭祀对于老百姓的小家庭、对于国家,都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在彭林看来,中国人祭祀是本着一种感恩、报恩的心情。“祭祀天,根本的愿望不是要天给我们什么,而是觉得天给我们的太多了,我们每年在一定的时候,要用一定的祭祀形式,来表达感恩。我们祭祀祖先的时候,也是一样,因为祖先有德,使得我们的历史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彭林表示,近代以来,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祭祀文化曾被抹黑、被视为巫术迷信而遭摈弃。而在今天,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正确地诠释中国祭祀活动的本质和内涵。
“通过祭祀,我们在亲人面前要反思自己,要想想将来以什么样的面貌去见他们?怎么样才能无愧于列祖列宗?这就是祭祀要带给我们的蕴含。”彭林认为,在进行家祭的时候,除了祈求先人庇佑,更多的是每个人通过祭祀,承诺把自己的工作、事业、家庭做好、维护好,无愧于先人。
“祭祀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祭祀黄帝,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祭祀孔子、孟子、诸子等先人,使我们意识到我们享有共同的文化。”彭林表示,国家祭祀、家族祭祀,构成祭祀文化的网络,逐渐形成了全民族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祭祀都会祭拜列祖列宗。彭林认为,“家治则天下治,而家治是与祭祀文化紧密相联的。”彭林建议,如果每个家庭能修订好族谱、家谱,制订可行的家规家训,表彰家族里的先贤,一代一代遵循下去,中华民族就能够生生不息,一代更比一代强。(完)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冯兵】朱熹与金门书院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