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刚】儒家宗教化的利弊:西政辅仁读书会无竟寓答问之八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6-04-29 16:29:09
标签:
柯小刚

作者简介:柯小刚,男,西历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号无竟寓,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创建道里书院、同济复兴古典书院,著有《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在兹:错位中的天命发生》《思想的起兴》《道学导论(外篇)》《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心术与笔法:虞世南笔髓论注及书画讲稿》《生命的默化:当代社会的古典教育》等,编有《儒学与古典学评论(第一辑)》《诗经、诗教与中西古典诗学》等,译有《黑格尔:之前与之后》《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等。

 

 

儒家宗教化的利弊:西政辅仁读书会无竟寓答问之八

作者:柯小刚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道里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三月廿三日辛巳

           耶稣2016年4月29日


 

 

 

昨天谈政治,今天谈宗教,又是一个敏感话题。经过数百年意识形态斗争,现代人高度脆弱敏感,动辄上纲上线,没有平常心,难与言矣。古人所谓人伦日用、疏通知远,皮实得多。古今差别所以如此,在学与不学。学则心灵自由开放,不学则封闭固陋。无论政治、宗教,在儒家传统中都维系于学。学则政亦教,教亦政,既非政教合一,亦非政教分离。学知源流,可与语政,可与语教;不学则惑于意识形态名相,或左或右,不得中行,沉迷苦海,不得自由,悲夫!故今日配图两幅,去冬写生于天台石梁,一为梁上昙华亭(封面),一为梁下方广寺(文末)。中间一道飞瀑,可以下流,可以溯源,存乎其人而已。文中增加一段溪流写生,庶幾有思于源流之象也。

 

儒家宗教化的利弊:西政辅仁读书会无竟寓答问之八

 

靳松:最后两个问题吧?时间不早,已经九点多了。

 

海玉龙:我还有一个问题。刚才柯老师讲的意思让我想起春秋公羊学中的“实与文不与”问题,因为我最近在读蒋庆老师的《公羊学引论》。蒋老师一直在做儒教的事情,我想问一下柯老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柯小刚:没错,刚才说的问题就涉及文与实两个层面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儒学的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关系问题。“实与文不与”就是建设性的批判理论,或批判性的建设理论。至于儒教的路线,我其实是不太赞同,但也觉得没必要特别地反对。我的估计是,儒教会存在下去,也会发展,但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儒学的主流。赞同的朋友无视宗教化的缺陷,反对的朋友又把这危害夸大了,都不好。

 

我觉得儒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应该不拘一格,因应各方面的问题和各种需要而发展出多样化的形式。儒教可以成为其中的一种形式,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形式。对儒教建设的批评意见之一认为儒教不过是对基督教的模仿,这其实是皮相之见。儒教不是模仿谁,而是因应现代社会结构的一种调整。只不过,这种调整方案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它方便儒家在现代社会的组织和发声;有弊的地方在于它会把儒家做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化的立场。现代社会并不缺意识形态化的各种立场和声音,缺的只是“疏通知远”的历史理性、“通古今之变”的政治成熟、“通三统”的沟通机制。儒教化有利于发声,但不利于这种声音发挥它本来应有的作用。

 

“仁义礼智信”是普适价值,很难成为一种特殊宗教的意识形态化立场。作为一种“人之为人”的普适性文明文化,任何人都可以认可“仁义礼智信”,无论他信仰什么宗教,主张什么意识形态立场。儒教化会使得这些价值成为某种宗教的价值,成为与其他宗教不同的价值。自由权利话语没有采用宗教话语,有利于它成为普适价值。儒家可以吸取这个教训。

 

 

 

我前些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访学一年。圣母是在一个天主教背景的大学。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大范围的赞同,拥有更强的公信力,一些天主教学者倾向于掩盖他们的天主教背景。为什么掩盖呢?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他不掩盖的话,论敌会说你那个观点是天主教的,我又不信天主教,凭什么我要赞同?譬如目前在美国争论非常热烈的堕胎问题、同性婚姻问题:天主教是严格反对堕胎和同性婚姻的,但天主教学者为了辩护其观点,恰恰要诉诸更普遍的理性论证和经验研究,而不能只是强调这是天主教的观点,否则是无法说服非天主教徒的。

 

宗教化的形态在西方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弊病,带来了很多麻烦。政教不分曾给欧洲带来巨大的问题,政教分离又带来新的问题。儒家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形成基督教式的宗教形态,所以,儒学跟政治的结合有很多特殊的优点,也有独特的缺点。我们今天应该多去研究这些优点在哪些方面(如科举制作为一种选举制度的优点和政治参与制度的优点),然后去继承和发展这些方面;以及反思缺点在哪?如何避免?面对西方的当代问题,必须回顾西方历史;面对中国现实问题,同样需要回顾中国历史。

 

思考儒家宗教化的利弊问题,还需要考虑宗教生活形式在当代社会的状况。一方面,在自命为有史以来最文明、最科学的现代人这里,尤其在过度启蒙的唯物主义中国,宗教几乎就是愚昧落后的代名词。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主动谋求宗教化是不明智的。但另一方面,伴随着越来越全面和彻底的技术化、物化、虚无化,当代世界又出现了一种宗教回潮的趋势。不只在伊斯兰世界,西方也有宗教回潮,包括各种新兴邪教在社交网络中的层出不穷,迅速蔓延。这个世界在越来越乱。乱世需要宗教,也会带来宗教繁荣。

 

所以,宗教化形式的利弊和发展趋势还需要观察。所以,我又不是那么反对儒家宗教化。如果到了某个时势,整个世界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我可能也会积极主张宗教化。没有一定之分,要看情况。因为各种形式都只是形式而已,不是那么重要。考察形式的利弊要读史,不能陷在意识形态斗争里面不能自拔,因为意识形态化的思考会执着于某种固定的形式,不能疏通知远,培养实践智慧。刚才不是讲工夫修养、心性修养吗?儒学是大学问,真正的工夫修养并不排斥博通经史、知人论世。读史也是一种工夫。读史懂得各种制度形式的利弊得失,可以帮助我们悟道、修身、知人、开务。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