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林】朔州国学,硕果累累;朔州模式,值得推广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16-05-17 17:26:07
标签:
宋立林

作者简介:宋立林,男,字逸民,西历一九七八年生,山东夏津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兼任喀什大学国学院院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山东曾子研究会副会长,《孔子研究》副主编,《走进孔子》执行主编等。著有《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出土简帛与孔门后学新探》《儒家八派的再批判》《孔子家语通解》《孔子家语探微》《孔子文化十五讲》《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等。

 

 

朔州国学,硕果累累;朔州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宋立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四月十一日己亥

           耶稣2016年5月17日


 

2016年的5月8日,农历四月初二,是亚圣孟子诞辰,这一天被呼吁定为“中华母亲节”,在民间已经举办过若干年。前些日子,不佞接到山西邸继文兄邀请,他们要在5月7-8日,举办隆重的“丙申年朔州国学母亲事业系列公益活动”,举办一次盛大的国学公益活动,命我与会。在儒家网群里,早已与邸继文兄“熟识”,可惜从未谋面,这次有机会亲赴朔州,躬逢盛况,幸何如之。故欣然应命,并深切期待着。

 

6日,与曲阜仲尼古琴学院的杨景河院长、邹城孟母教子读书会的苏艳芝会长一行及淄博桓台的青年吟诵专家王昊老师等一起,在朔州同仁的陪同下,乘坐中巴,一路从曲阜,经济南、石家庄、太原,一路上,吟诵、笑声不断。12个小时后抵达晋西北的朔州。受到邸继文兄及同仁们的热烈欢迎。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如见故交,毫无陌生之感。

 

此次系列公益活动,日程非常紧张。7日上午,在朔州博物馆举行释菜礼。场面庄重,震撼人心。随后,礼学专家李冠云等讲演儒家的礼文化及儒家经典问题。讲座结束后,有“大美朔州森林行”,并赴继文兄的敬德书院参观。(敬德,我想一方面是因为“门神爷”尉迟敬德是朔州的乡贤而有纪念意义,另一方面,这两个字正是儒家的核心精神。)下午,杨景河老师讲古琴文化,李华伟、王昊老师分别讲普通话吟诵与行调吟诵。晚上,在朔州电视台进行次日晚会的彩排。8日上午,河北的傅路江兄讲《我为中医正名》讲座。(讲座掌声不断,后来傅兄应邀推迟返程,又在次日作一讲座)下午,是廖水兰女士的“以爱抗艾”讲座。晚上,国学公益晚会正式演出,有孟母教子读书会山西分会的授牌仪式,更有美仑美奂的国学主题节目,现场气氛热烈。当全场背诵(提前有要求,不过我们几位嘉宾基本是诵读的)李密《陈情表》的时候,我热泪盈眶,泣不成声。真应了那句“读李密《陈情表》不落泪者,必不孝也”的话。在晚会上,我也真正领略了吟诵之美,欣赏了古琴之美,真真正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不胜收。费孝通先生有关于文化的十六字箴言,第一句就是“各美其美”,说的就是先要有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自信,然后才要“美人之美”。


  


  

 

孟夫子说:充实之谓美。我在朔州的两天时间,感受到朔州国学会同仁身上无不体现着充实之美。我和邸继文兄,没有来得及促膝长谈,因为他作为总策划总指挥,实在太忙,我不忍打扰他。不过,在我的观察中,他不愧是朔州国学之首脑和灵魂。他厚实的身材、朴实的言谈、耿直的性情,所体现的恰恰是传统文化的滋润,体现的恰恰是儒家精神的照临。


  

 

儒家精神,不仅记录在典籍之中,更体现在儒者的身上。是一批批,一代代的儒生、儒者,用生命实践在传承和光大着儒家的精神。历史上的大儒固然可敬,那些在乡间、在村野、在边缘的数不胜数的儒生们,恰恰满天星斗一样,单个地说不太显眼,但是却不可或缺,共同构成了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历史传统。

 

在隔绝和断裂了一百余年后,儒生又渐渐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挤出芽来,生出叶来,还要开花、结果,在中国大地上洒满中国文化的种子,让这个民族重新焕发文明的生机。邸继文老师就是那努力成长,在艰难中生根发芽的儒家之花。十几年的努力,渐渐开花,结果,有了种子。他的朔州国学研究会同仁,便是这样的种子。


  

 

据了解,邸继文兄在近些年一直坚持举办培训班,培育儒家和传统文化的种子。如今,在朔州,已经有了三十多家以传统文化为教学内容的幼儿园、教育培训辅导机构,更有汉服社、古琴社等主题国学机构。可谓硕果累累!十几年的时间,从“一盏灯”到“满天星”,其间的努力和付出,可想而知!尽管这些国学团体,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十分稚嫩。但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他们每个人的浸润所生发出的文明之光。正如,我们在春天里看到的小草和树木的嫩芽,我们知道它一定能够灼灼成长,开花结果,朔州国学的发展也值得期待。所以,我坚信他们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从2003年开始,我重回曲阜读书,皈依孔孟,坚定了儒家信念,恰逢新一轮国学热潮兴起。至今十三年,我深感幸福的是,这一次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复兴,我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邸继文兄说,他这次邀我来,是希望作为学院派的我,见证民间儒学发展的实践。其实,我自己的定位,是儒学研究者,更是儒生、儒者、儒家。而作为儒生,是无法划分学院与民间的。因为,不关注现实、不关注民间、不关注生命,不会成为儒生、儒家。我从来尊重学者,但我更敬佩儒者。不管他是学院派,还是民间的推广者,我内心深处都充满了无限的敬意。我想,儒家文化的复兴,必然要靠着这些有担当、能践行的儒生们去努力。而在我接触过的民间朋友中,能够做到邸继文兄这样的规模者,确乎不多。无怪乎,武汉的张凤篪兄将之称之为“朔州模式”。对此,我深表同意。我们期待着,朔州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更希望他能够成为可以复制的国学发展模式,在更多的神州大地得到推广。

 

9日,又在朔州国学同仁的陪伴下,从“山西边”返回“山东边”,虽然12个小时,旅途漫漫,但一路笑声盈盈中,其乐融融。唯一的遗憾就是,时间太短,未能深入交流。我们期待着,雁门关外的再次相会!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