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更行】伦理在生活之中——曾钊新《伦理十讲》读后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6-06-10 22:32:30
标签:


伦理在生活之中

——曾钊新《伦理十讲》读后

作者:贺更行

来源:《博览群书》2007年第6期



 


(《伦理十讲:伦理的现实问题研究及方法讲演录》,

曾钊新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曾钊新教授多年致力于伦理学研究,其学术研究不是“纯理论”的,而是具有非常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人性”讨论中,曾钊新教授所提出的观点作为一家之言,曾经引发广泛争议。


在研究人性问题有所得之后,其学术研究方向转入人的心理和社会现实道德问题,潜沉深思,奋勇精进,终成为道德心理学和伦理社会学两个领域的开拓者。如果说道德心理学是理论性的、基础性的研究的话,那么,伦理社会学则是操作性的、应用性的研究。对德性做心理分析,属于道德现象的微观研究,主要揭示道德在个体身上萌发和被汲取的奥秘。对德性做社会探索,属于道德事实的宏观研究,着重跟踪道德运行和延伸的轨迹。曾钊新教授之所以毕生着力于此,如其所言:“探索社会生活中的伦理操作程序,宗旨是让人在操作中塑造灵魂,使灵魂合于德性。合于德性的灵魂在行动,才是真实的幸福。”介入社会,贴近生活,指导人生,追求幸福,即是贯穿在其新著《伦理十讲》中的一条主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作者对“伦理学是什么?”的回答。


《伦理十讲》不是一本“纯学术”著作,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伦理学”著作。此书是作者对在读博士研究生的系列专题讲演的汇集。虽然名曰《伦理十讲:伦理的现实问题研究及方法讲演录》,但作者并未就时下的伦理学热点理论问题或社会道德话题进行思辨式研究,而是围绕着学问、为人、做事的主题,就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予以论说,依次讨论了学术研究、人生、腐败、婚恋、教育、城乡风情、德育、品格等问题。《伦理十讲》没有长篇大论,没有高深思辨,完全以浅显通俗的日常语言将作者多年的道德学问和人生感悟娓娓道来,令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时时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受,或可实现作者所期望的“授人以渔,不授人以鱼”。


或许曾钊新教授早就预料到听众、读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你讲的这些就是伦理学吗?这些就是伦理的现实问题研究吗?故其在书中对此作出了肯定而独特的回答,认为这些不仅是伦理学,而且是对伦理的现实问题的高深研究。他将伦理分为三种情形,大伦理、中伦理、小伦理。大伦理又叫做宏观伦理,就是研究关系的,人和物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中伦理又叫中观伦理,是研究道德的,社会道德、公共道德、职业道德、角色道德;小伦理又叫做微观伦理,是研究修身、慎独、反省、自责等等的。换句话说,微观伦理是研究个体道德的,中观伦理是研究社会道德的,宏观伦理是研究一切道德的。曾钊新按照关系的限定,确定宏观伦理研究的是天人关系,中观伦理研究的是人我关系,微观伦理研究的是我我关系。天人关系、人我关系、我我关系这就是伦理的三种情况、三个层次。


我对作者的这种划分非常赞同。道德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说教,不是概念体系的精巧思辨,也不是高深莫测的神秘体验,而是能够切实指导民众积极行动的社会精神和人生智慧,大众习焉而不察,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理应源于生活也介入生活,这是伦理学的应有之义。无论是关注人的德性,还是关注人的行为,都应该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为指向,而不是基于某种理论前提来进行逻辑建构,并试图以这些概念原则来指导生活。伦理学的任务不是抽象地论证应该怎样生活,而是应该从天人关系、人我关系、我我关系三个层面入手,回答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人们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在。当然,伦理学不可能为人们遇到的一个个具体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或“药方”,而是要给人们提供人生智慧和生活技巧,要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希望,不断体悟崇高、追求幸福。


诚如钱穆先生在《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自序中所言:“大群众之中庸,即圣人之师。大群众之思想,即成为圣人之思想。惟大群众不自知,而圣人则学问于大群众而知之。亦惟此乃成为大知识,亦惟此乃成为大思想。”所以说,思想学说的力量在于能否深入民心,在于能否介入生活。思想的力度,取决于对行动的有效指导。当代中国的伦理学要走出困境,唯有切入社会、介入生活,才能摆脱与大众隔膜疏远的状态,从而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通,重新焕发生命。应该说,曾钊新教授在此方面的不懈探索,值得称赞,也值得后来者跟进。



附录:曾钊新,伦理学家。1937年生,湖南汝城人。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现任职于中南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钊新是我国在道德心理学和伦理社会学两个领域的开拓者,在人的哲学、教育哲学、文化哲学领域也有突出成果。主要著作有:《人性论》、《道德心理论》、《道德与心理》、《道德心理学引论》、《伦理社会学的虚与实》、《午后清唱》、《教育哲学断想录》,主编“负面文化研究丛书”、“伦理新视野丛书”。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