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慎言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6-06-27 17:31:10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慎言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五月廿三日庚辰

            耶稣2016年6月27日

 

 

 

言论文章不可不慎。慎言,可以免灾,可以避祸,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慎言,是君子的特征之一和儒家一大道德要求。

 

《论语》中多次提及。《诗经》说:“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易经》说:“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系辞上》)孔子言论行为并重,强调慎言慎行,视言行为君子立身的关键,对人生的荣辱具有决定性。

 

但是,不少人不明慎言的真义。有一个非常流行而完全错误的观点:说话得罪人结怨于人,就是失言和不慎言,就是造口业。殊不知,真话真理最容易得罪人,然圣贤君子绝不会因为怕得罪人而放弃文化责任。说真话、说真理是文化人的天赋责任,是启蒙疗愚、救民救国的重要方式,造的是善业,纵惹麻烦,自有功德和后福。

 

会被真话、真理得罪的人和势力,都是有问题的,都是正人君子应该得罪的。或者说,得罪它们就是正人君子的责任。别人畏邪恶,正人不畏;小人怕流氓,君子无惧。面对真理之光和良知之明,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是它们最好的选择和唯一的出路。要找正人君子麻烦,只会死得更快,下场更惨。

 

有人劝我慎言为妙,以免微博被封,以便争取有机会为世所用,更好地发挥儒学的作用。这也是误解了慎言这个概念。我的回答是,多少古儒先贤,为了卫道和成己,历尽艰难险阻,生命都可以牺牲,牺牲几个微博,何足挂齿。我当然希望有用武之地,但这不能以牺牲儒家的真理和我的人格尊严去获取。枉尺直寻,孟子所不屑,东海亦不为。

 

慎言不是不要说真话,而是不要说假话,不要说不符事实、不合正理的话,不要妄言妄语。

 

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自身做不到的话,说出来就是不慎。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尚存疑虑、尚未证实、不切实际的话,就是妄言。

 

曾国藩提出:“言之不祥者有五:扬人失者,鸱鸮之言乎;诬人衅者,风波之言乎;成人过者,毒鸩之言乎;证人隐者,鬼贼之言乎;伤人心者,兵刃之言乎。”宣扬他人过失的话,诬陷他人罪过的话,唆使他人犯错的话,证明他人隐事的话,伤害他人感情的话,都属于不祥之言,都是妄言。

 

《孝经》云:“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不合礼法的话不出口,出口的话无需选择,一定正确。这就是慎言。

 

一切诳语戏论伪理邪说,一切错误的思想理论,一切有违真相、真理、正道的言论,都属于妄语。

 

妄语业有时重于杀人罪。孔子说,杀人之罪止于其身,而“诬文武者,罪及四世。”诬蔑文武诋毁圣贤,其罪孽会影响到第四代,会恶化重孙子的命运--如果还有机会传承到第四代的话。祸从口出,此之谓也。

 

反对真理和宣传邪说,是两种大妄语,最是误人误国,最方便种恶因,造恶业,最容易招灾引祸甚至自取灭亡。反儒为反对真理的极端,崇马为弘扬邪说的典型。百年来反儒崇马两大知识群体,命运普遍恶劣,良有以也。

 

知识分子反儒崇马,个人恶业和社会恶果都很大。

 

反儒比无儒更坏。无儒如无父之孤儿,有机会慢慢成德成才;反儒如弑父之逆子,再也没有了成德的机会,非下地狱走一遭不可。这就是五四通往四九和文革的逻辑和因果之必然,也是中西差距急遽拉大的根本原因。西方无父本可怜,却有幸不断成人;中国有父本幸运,却弑父自绝人道。

 

至于马学,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充满原则性错误。宣传马学,无益有害,不仅浪费生命,而且毁害性命,恶化命运。君不见,包括马恩在内绝大多数马学大师,命运都很凄惨,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断子绝孙的非常多。信奉儒学,常有五福临门;宣传马学,易被六极纠缠,非虚言也。

 

反儒派和马家学者要减轻自己的恶业,要防止灾厄的降临,防止遗祸家人和子孙,就必须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佛教世亲菩萨的故事值得参考。无着世亲是兄弟。世亲最初信奉小乘,抨击大乘,后因无着方便开导,悟入大乘之理,非常后悔,欲割舌谢罪。无着告诉灭罪法门:“你的舌头不也能用来阐扬大乘吗?”世亲于是转而弘扬大乘,著述甚丰,功德巍巍。

 

妄言容易祸从口出,真言则功德很大,即使逢凶,也易化吉。真言包括真理和真话。圣贤君子,传道解惑,诲人不倦,其言多多益善。当然,说真话也要注意时机和方法,更不是大嘴巴地什么都往外倒。机密要事不密,容易坏事招祸,故易经强调君子慎密。

 

敢言与慎言不矛盾。有德者必有言,必能言和敢言。知者不言真理和真相,或是仁德不足,缺乏觉后知、觉后觉的责任感;或是勇德不足,缺乏“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要慎言,有些话说错了,那是一辈子的耻辱;要敢言,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也是一辈子的耻辱。

 

值得一提的是,王夫之对慎言的理解比较特别。他说:

 

“生污世、处僻壤而又不免于贫贱,无高明俊伟之师友相与熏陶,抑不能不与恶俗人相见,其自处莫要于慎言。言之不慎,因彼所知而言之,因彼所言而言之,则将与俱化。如与仕者言则言迁除交结,与乡人言则言赋役狱讼,不知痛戒而习为固然,其迷失本心,难以救药矣,守口如瓶,莫此为至。吾所言非彼所欲闻,则量睛较雨,问山川,谈风物可尔。若范希文做秀才时以天下为己任,不容不询刍荛以达天下之情,然必此中莹净,不夹带一丝自家饥寒利害在内,方可出而问世。不然,且姑自爱其口。若恶俗无耻,苦相聒厌,则当引咎自反,我必有以致此物之至,益加缄默,生彼之媿,勿容自恕也。”(《俟解》)

 

在与与恶俗人相见的时候,不仅不能随声附和,而且不能“因彼所知而言之,因彼所言而言之”,对方所知所言,都不能接腔搭话,最多只能“量睛较雨、问山川、谈风物”,说几句“今天天气哈哈哈”的闲话。王夫之以此为慎言。2016-6-26

 

责任编辑:葛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