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文庙立柱展真颜 13米主柱“顶天立地”
原标题:昆明文庙立柱展真颜
来源:《昆明日报》2016年7月1日A07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五月廿七日甲申
耶稣2016年7月1日
在大成殿正前方,20天前立柱开始搭建的大成门已经初现建筑雏形。
记者刘凯达摄
去年11月,昆明文庙恢复性修建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启动,70年前定格在老昆明人记忆中的昆明文庙,即将在原址上按照曾经的形制和规模,实现恢复重建。
经过半年多的前期基础施工、木构件加工等工作,昨日,昆明文庙大成殿恢复性修建项目迎来了节点性的时刻——立柱,这意味着文庙大成殿进入了建筑搭建阶段。
13米文庙主柱“顶天立地”
昨日上午9点40分,在一阵清脆响亮的鞭炮声中,一根长13米、直径60公分,身重数吨的中柱被大型吊车吊起到半空中,从昆明文庙原址西侧移动到东侧,然后缓缓落下,在10多名工匠的辅助下,准确无误地被安放在石柱础之上,现场随后响起一阵欢呼之声。
在中柱安然竖立在石柱础的那一刻,项目施工方工程师杨增岳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根中柱是文庙最长最大的一根柱子,中柱一立起来,距离文庙建成就不远了。”杨增岳说,按照古建筑的文化传统,立柱首先需要择定吉日。在大成殿立柱的头天晚上,所有工匠们在工地上举行了祭奠鲁班、送木神的仪式,昨日吉时一到,则要鸣炮,一是取“惊天动地”之意,其次是起到喜庆作用。
作为一名专门修建古建筑的大理剑川木匠,杨增岳和他的施工队多年来修建了13座文庙,昆明文庙无疑是规模最大的,总建筑规模为1165.86平方米,其中大成殿占地952.55平方米,大成门213.31平方米。“普通民居古建的立柱,一般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但是昆明文庙大成殿则需要20天。”
据了解,文庙大成殿完全按照中国古代木架构建筑的形制建设,立柱包括立中柱、前檐柱、老檐柱、金柱等,不同的柱子根据建筑的纵向直线,按照位置前后竖立在数十个石柱础之上,然后通过榫卯结构和大梁横向结合,最终搭建出古建筑的框架。
古建筑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修建像昆明文庙这样体积庞大的古建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立柱之后,还要经过装斗拱、檩枋、檩条、定椽、屋面板、盖瓦、装修门窗、油漆、彩绘等工序,才能够完全建成。记者看到,在文庙大成殿的前方就是大成门,6月9日,大成门也举行了一次立柱仪式,经过20天的施工搭建,昨日大成门已经可以窥其雏形。
“其实搞古建筑最难处,并不在于搭建,而在于前期构件的制作。”杨增岳介绍,从几百根来自加拿大的花旗松原木运到工地后,构件的加工工作就开始了。一个建筑团队中一名核心人物——“主墨”,负责对所有木材进行清点、排料,因材施用,分工加工出不同的建筑构件。记者在文庙施工工地看到,工地上放满了大大小小数千件加工好的木构件,每根构件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用毛笔写有“三格地脚方”、“第五排中柱”;构件上无一例外地还有用墨斗弹出的墨线。
“主墨”是工匠中的灵魂人物,他依靠手中的墨斗为每一个构件确定尺寸、样式。神奇的是,经过墨斗度量出的构件,通过榫卯镶嵌之后,往往可以做到一丝不苟、严丝合缝。
文庙建成将成为昆明文化新高地
近年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被不断重拾并且发扬光大,承载着传统文化精髓的古建筑也大有复兴之势。杨增岳说,这些年来,他和他的木匠团队先后参与了13个州市、县的城建规工作,7个古镇、乡村的修复重建,“我们参与了楚雄黑井古镇、墨江碧溪古镇、元江它克村等地的古建修复工作,可以说正是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让古建筑得以焕发生机。”
昆明市文化馆馆长付晓辉表示,昆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座有着3万多年人类生活史、2400多年滇中文化史、124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西南边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现代多民族边疆省份的省会城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昆明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昆明文庙的恢复性修建,必将成为昆明文化的新高地,也是留住乡愁,延续昆明传统文化脉络的具体体现。”
按照工程施工进度,明年6月,修建一新的昆明文庙将和昆明市民见面。
记者毛韵心报道
责任编辑:葛灿
【上一篇】陕西渭南发现西周“玉玺”
【下一篇】【冯兵】朱熹的“理生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