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阁】弘毅知行会第236次会讲小结

栏目:高校社团
发布时间:2016-07-04 12:16:50
标签:

 

弘毅知行会第236次会讲小结

作者:安金阁(湖南科技大学2014届哲学系本科生)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六月初一日丁亥

           耶稣2016年7月4日


 

知人明世,修身弘道!欢迎大家来到弘毅知行会,让我们一起聆听圣贤的教诲,立乎其大,达乎至善!

 

——湖南科技大学弘毅知行会主持人开首语

 

会讲文本:《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也”。

会讲时间:2016年7月1日晚7:30-10:00.

会讲地点:湖南科技大学十教613室。

主持人:2014哲学张梓晗。

主讲人:2014哲学张梓晗。

参加者:张梓晗、安金阁、朱丹、闵超琴、喻典、张慧玲、邓升、李志慧、高原、张文、宗卫华、王冰冰、王柏乔、何艳芳、李明、刘怀峰、左帅、王景尧、小蔺等20余人。

指导老师:张晚林、温航亮。

 

王景尧同学不赞成孟子的性善论,而赞成性恶论。他认为,“牛山之木尝美也”一段文字固可以证明其性善论,但若反过来,亦可证明性恶论。于是,争论起矣。

 

下面的文字是我对于王景尧的回应。

 

毫无疑问,抛开一切理论的界定,人性善本身是上承天之德,下秉人之性的根本所在。这个前提是要肯定的,这个肯定不是理论推理上肯定,也不是主观信仰上肯定,而是先天存在。

 

首要之义,我们是对弘毅会讲中所争论的性善、性恶理论的矛盾冲突做一个澄清。

 

第一个问题是:性善论与性恶论都是来描述“性”,把“性”这个抽象概念赋予“善、恶”可感可证的存在,(虽然善、恶本身也是抽象的,但是对孟子和荀子的理论体系和对中国安其心的传统而言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作为一个建构文化世界的理论源泉和方向,是否真的可以描述最真实的“性善”?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我们从概念本身来看:善、恶,两者处于矛盾关系中,是无法调和的,但是这个世界是包容矛盾的,是和谐完满的,把善、恶放在文化世界的理论建构中,发现两者不仅可以求同存异,而且真假也不是绝对而言。同就是两者都趋向于“善”,所以社会秩序不会因两种人性的冲突而持续混乱,一切得以发展。更进一步,按孟子所用的类比归纳法得出把“善”当做共相,“恶”当做殊相,那么差别相相对于“善”来说就是非本原的表象,同理持性恶论的人亦可以同法论证,而且性恶论者也可以反驳为善之人真的是性善之人么?为善有可能也是假相,因为善行有利可图。所以,一旦把本性之善当成理论,那么“善”就演变为道德范畴,而道德范畴是属于经验层次的,在经验层次永远无法彼此驳倒{第一层冲突}

 

第二个问题是:一般人把理论上升为信仰,从而掩盖了真实{第二层冲突}

 

理论本身可以调和,但是把理论背后所秉持的根本观点当做信仰,那么两者就不可能得到调和,这也是争论矛盾所在。任何人都有选择信仰的自由,这是理论认同层次,而不是人性认同层次,人们无法选择天命下贯的性,故言“率性”,但是在现实冲偏激处,调整损益,提撕绥宁,使之顺理而合道,故曰“修道”。我们抛开善恶论证,置身孩童掉井的情景,那么恻隐之心之所发即是善,这是真实直观本心所得,所以持性恶论者只是从理论上说人性是恶,是通过人的行为现象层次观察,总结推论得出。正如晚林老师问持性恶论的学生问题——当一个人是自由的时候,他总是会把善作为优先的选择,这就足以证明人性是善的。但尽管如此,有的人还是坚持人性恶,因为这是一个人的信仰选择,但是并不会对人性本善有所伤害,所以这里不要纠缠。

 

第三个问题是:即使信仰不能调和,但是仍需要把性善论当做信仰。

 

虽然自然之义尚好,但问题在于百姓日用伦常而不知,所以仍需要理论,理论一出,冲突亦出,世界就在动态平衡中达到稳定和谐。理论可以理解为名言,名教,这些不仅是在给世人解释世界,也是坚定信仰的人承担起弘道者,卫道者的使命而改造世界,有道君子以天降大任大命为自我的担当,以一身正气承担天下之责,来进行人文传统的延续,这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亦不能达的。

 

若明乎此三点,则性善与性恶之争论或可免也。伊川先生曰:“不知性善,不可以为学。”若吾人不只是为了学理论,而是为了明乎宇宙人生之大道,则性善不可疑也。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