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复兴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2016年之夏尼山会讲举办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6-07-06 17:14:51
标签:

 

 

原标题:知名学者会讲孔子诞生地,追问儒学复兴之路

来源:凤凰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六月初三日己丑

           耶稣2016年7月6日


 

 

 

“借问路在何方----儒学复兴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2016年之夏尼山会讲现场(图/李志明)

 

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尼山圣源书院联合主办的“借问路在何方——儒学复兴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2016年之夏尼山会讲活动近日在尼山圣源书院举办,来自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常州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十多个单位四十九位教授、专家、博士生、硕士生齐聚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共同为当代儒学复兴的现状把脉,追问儒学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会讲主要策划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颜炳罡致辞。(图/李志明)

 

会讲是传统书院的重要讲学方式,尼山圣源书院作为海内外知名学者共同发起创建的同仁书院,定期举办名校名师会讲。知名儒家学者景海峰、舒大刚、苗润田、黄玉顺、郭沂、颜炳罡、王兴国、赵法生、赵卫东、刘伟、宋立林等参加了本次会讲。韩国首尔大学终身教授郭沂主持本次会讲的开幕式,会讲主要策划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颜炳罡发表致辞。

 

 

 

韩国首尔大学终身教授郭沂主持会讲开幕式。(图/李志明)

 

 

 

全体与会人员向孔子圣像行礼(图/李志明)

 

本次会讲学者们围绕着“儒学复兴之我见”、“大陆儒学与海外儒学”、当前儒学的热点问题”、“儒学未来之展望”四个问题展开。与会学者、专家对儒学复兴现状及未来发展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部分与会学者对当前儒学复兴的势头表示乐观,认为就官、学、民、企各方表现出对儒学、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而言,儒学复兴在当代中国前景看好,充满希望;另外一部分学者对当代儒学复兴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则喜忧参半。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儒学还处在复兴的路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复兴。还有学者为儒学复兴制定了三个指标:

 

1、儒家文化再次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2、儒学成为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3、儒学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判断儒学离复兴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改革开放以后,由大陆出走的一批儒家学者如张君劢、钱穆、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等人的著作传回中国大陆,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蔡仁厚、李明辉、林安梧、王财贵等港台及海外学者进入大陆,而中国大陆儒家学者纷纷走出大陆,走向海外,大陆儒学与海外儒学真正走向互动。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初,海外儒学对大陆儒学的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学者认为,儒学就是儒学,不分大陆儒学与海外儒学;更有学者认为港台新儒家与大陆新儒家是个伪命题,张、钱、唐、徐、牟无一不是大陆人,其思想在早在大陆就已经成熟。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儒学在不同地区发展呈现出不同形态,具有区域性特征,海外儒学与大陆儒学乃至大陆新儒家与港台新儒家是成立的。

 

尽管具体观点不一,但与会学者们大都认为,改革开放之前,儒学发展主要在海外,改革开放以后,儒学发展的重点逐步转向大陆,当前大陆已经成为儒学复兴的中心。

 

学者们还就当前儒学研究与复兴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问题聚焦在近期被网络媒体炒得发烧的儒学学科设置上。由于四川大学舒大刚、山东大学颜炳罡两位教授是倡议设立儒学学科的重要参与者,参会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对这一问题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提出了不少具有针对性问题让二位教授频频作答。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设立儒学一级学科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但如何设立、何时设立大家意见并不一致。有学者在回答了社会人士对设立儒学一级学科质疑和在场青年朋友的关切之后,就设立儒学学科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如何设立作了系统说明。指出儒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边界清晰,研究对象明确,层次、结构分明的学科系统。在孔子那里,就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之分,对儒学一级学科的设立及二级学科乃至三级学科建设都有借鉴意义。还有学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设国学一级学科,等条件成熟后再设儒学一级学科。

 

学者们一致认为,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骨干,在国学复兴过程中具有风向标意义,儒学一级学科的设立可以带动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

 

就儒学未来发展的路径,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有的学者对儒学复兴过程中所出现的过度政治化的倾向表示坚决地反对,认为“立儒教为国教”的过度政治性操弄不仅与政教分离的现代精神相对立,而且是其对儒学复兴大业本身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也有学者认为,儒学复兴的过程应当包容不同的声音,各种主张都应当相互尊重,和而不同。还有学者主张,儒学未来发展应当将儒学、儒家、儒教分开,儒学作为客观文化现象与文明形态应当包容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信仰进行学术研究和知识性讨论,儒家是儒门中的人物,是儒家价值观的信仰者和儒家精神的身体力行者,应当执德要弘,信道要笃。而儒教有两层意义,一种教是指教化之教,“修道之谓教”的教,另一种是说儒学有宗教性,有向着宗教化发展的可能性。

 

有学者指出:儒家人物应以谦卑地态度,虚心向佛教、道教、基督教学习,未来儒学应当走“神道设教”之路。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立儒教为国教的道路走不通,但向“建制化民间宗教”发展则是儒学的未来之路。还有学者认为对未来儒学发展不要刻意回避意识形态,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儒学一直发挥着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未来儒学恢复到“刚性国家意识形态”几乎不可能,但作为“柔性的、软的意识形态存在”可能是儒学未来发展的目标。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任何一国都有范围其国志民心的最基本理念体系、价值系统与精神追求,美国是政教分离的国家,但任何一届美国总统就职都有浓浓的基督教色彩,都要手按基督教经典宣誓,显然基督教就是美国的自然国教,儒学复兴的目标如同基督教之在美国那样,在文化多元的中国社会里是“中国的自然国教”、“习惯国教”。

 

 

 

全体与会人员共唱《大同歌》(图/李志明)

 

注:本文由尼山圣源书院供稿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