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捷作者简介:彭永捷,男,江苏灌南人,西元一九六九年出生于青海格尔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著有《朱陆之辩》等,主编《中国儒教发展报告(2001-2010)》等。 |
重振国学——一场新的文化启蒙
作者:彭永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05年7月22日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六月十二日戊戌
耶稣2016年7月15日
围绕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学术界、文化界展开热烈的讨论。这场讨论的范围和意义,已超越了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本身,正演变成一场关于新时代如何对待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大讨论。我们期待通过这场热烈的讨论,引导知识分子群体和社会大众,从近现代以来愈演愈烈至“文化大革命”到达顶峰的片面的传统观和文化观中走出来,理性、平和、建设性地思考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关系,恢复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和内在创造活力。
国学,可以看作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传统人文学术是其核心。国学教育,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培养国学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二是国学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在国学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总结了以往文史哲综合实验班并未成功的经验教训,力求探索一条在学科体制上彻底打破文史哲学科藩篱,培养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素养和学术功底的专业研究人才。国学基本知识普及教育,可以视作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加深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加强我们的文化素养。
重振国学,对于发展人文学术和文化教育事业有着重要意义。当前的人文学术研究深受引入的西方学术体制的影响,我们在通过它确立现代学术体制从而取得辉煌学术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人文学术西方化和本土化的尖锐矛盾,特别是在整理和研究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方面,“汉语胡说”、“隔靴搔痒”、“言不及义”的问题比较严重。重振国学,应该有助于我们拆除学科壁垒,超越人文学科普遍面临的合法性危机。由于过分依赖西方学术资源和学术话语,不仅造成中国人文学术的“失语症”,而且造成食洋不化、隐性或显性抄袭等现象,直接后果是中国人文学术的原创性和创造力贫弱。是否也可以期望,通过重振国学,培养具有广博中外人文知识和深厚传统文化背景的新型知识分子,有效化解中国人文学术普遍存在的创造力危机。
重振国学,对于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心,推动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也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包括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既不是保守,也不是复古,它应当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不是通过打倒我们的传统文化而为某些现代的政治、经济或文化价值与行动开辟道路,而是通过回复我们的文化,真正实现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通,重新激发中国文化的创造活力。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资源,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中国崛起的道路,既非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开辟海外殖民地,杀戮他国人民,掠夺他国财富的血腥发家之路,也非一些小国基于西方国家某些图谋的需要而大力援助的发家之路,我们是靠着改革开放,与其他国家平等交往,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究竟是给世界作出贡献,还是带来灾难?我们是重复西方国家崛起而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道路,还是走出一条大国崛起的新路?我们应该感到庆幸的是,我们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我们需要的答案,我们要走一条和平崛起之路——对外和平,对内和谐。在此,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传统文化,她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使我们得以在自己的文化中找到答案。我们没有理由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失去自信,在我们对外国文化开放的时候,也没有理由不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开放。
当我们说国学的积极意义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国学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国学同样也不是,她不能解决我们当今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以灵丹妙药来要求国学,也不是合理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但我们可以确信,国学之兴,将给我们带来的,不是更多的束缚,而是更多的资源,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智慧。
责任编辑:葛灿
【上一篇】众学者回应奥运礼服:汉服的十个重要问题和40种误区
【下一篇】【牟宗三】我所认识的梁漱溟先生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