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炳罡作者简介:颜炳罡,男,西元1960年生,山东临沂人。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社会兼职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著有《当代新儒学引论》《整合与重铸:牟宗三哲学研究》《墨学与新文化建设》《心归何处――儒家与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生命的底色》等。 |
国学还流于两头热 重建斯文需有义士精神
作者:颜炳罡
来源:凤凰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七月初三日己未
耶稣2016年8月5日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颜炳罡
听了刚才毛佩琦教授的讲话我都同意,我是高度的认同。今天“斯文中国”的重建,用现场这三块匾额,可以回答这样一个议题:“斯文在兹”、“代起儒风”,还有“义士”精神。
“斯文在兹”回答我们斯文在哪里。“代起儒风”,我们如果真的重建中国斯文,我们必须有义士的精神,我同这三个方面来说的。前两天社会科学报发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我的原题已经改了,斯文扫地以后中国该怎么做?也是回答了我们凤凰网的重建斯文中国的这样一个话题。斯文在哪里?中国还有斯文吗?当我们看到种种乱象以后,什么代表着中国今天的斯文?斯文在兹是孔子的,中国本来是礼仪之国,是有教养的区域。我们今天却非常地惭愧,在全世界的面前。这个斯文的核心在哪里?
我非常同意毛佩琦教授刚才的说法:国学实际上是把中国人塑造成中国人的学问,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学问。中国人怎么样成为中国人?什么代表着中国人?中国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中国人要有一颗中和心,要有中华魂,中国人应该坚持怎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理念和背后它的价值支撑?什么代表中国红?中国文化的基因,这就是我们“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儒家对人的塑造和培育很简单,不言而喻,它是从内到外对人的转换。毛教授刚才讲的那种礼仪规范,我们今天还有规范吗?我们今天还有礼仪吗?所以这就牵扯到礼仪规范的重建,从内到外确确实实呈现出来中国人的“精气神”。
在山东大学硕士和博士生的毕业典礼上,我说:凡我在处,便是中国。中国人都表达了中国,所以每个人的行为在国外都是中国的一种展现,如我们今天很多人在国外的那种丑陋的行为,也展现着中国。您说这是中国人干的?如果中国人都有教养了,那么当然会受到全世界的尊敬。
亲近国学高峰论坛现场两边分别悬挂着“代起儒风”和“斯文在兹”匾额
论坛现场悬挂的“义士”匾额
今天要想重建斯文中国,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代起儒风”,重新兴起儒家的风范。儒是非常宽泛的观念,换言之,有文化,有修养,有规范,就是一个儒者。今天想弘扬、重建斯文中国,的确还要有“义士”精神。今天有的学者评判中国国学,国学热不热?很热!民间很热,最上的决策者很热,但是中间的环节都不动,需要我们不断去推动。
我非常同意毛教授的说法,今天斯文中国的重建,的确需要落地,所谓的生活化,草根化,实践化,大众化,走到人们的心里。我觉得中间不热也有中间不热的好处,干预少。斯文中国的重建应该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资源,不应该是官方意识形态的东西。斯文重建,从民间做起,从草根做起,同每一个知识分子的方案做起。如果儒家文化真正比其他教要好,要高明,高明体现在哪里?应该比其他教更富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这样才能体现出来你的高度。作为儒学信奉者,我认为应该是这样。
我们在山东做的不仅仅是乡村儒学,乡村儒学是一个代表性的东西,大家比较好宣传。我们在社区也好,在高校也好,还是在乡村也好,还是在学校也好,只要能够有传播儒家优秀思想文化的,我们就积极地介入,团结一批仁人志士,从事这样一项工作。当然了,我们做得还很不够,我们还要向全国的同道和同行继续学习。
我们在一些村庄做的实践还是很有意义的,有退休的老师和学者做我们的骨干。有一个研究会,有一个红白理事会,有一个小型的基金会,每一位老人80岁,这个机构就给他送一个蛋糕。这蛋糕一送,他们全家人都在那儿等着,原来很多把爹妈的生日忘了的,这个时候一家人聚集起来了。我们既然想斯文重建,就得找到一个客观可行、能够适合于当地民众的方式。可能山东有山东的方式,福建有福建的方式,浙江有浙江的方式,只有通过大量的探索,为斯文中国的重建,像毛教授所说的,让一个中国人都参与进来,我觉得我们的意愿就达到了。
我们每一个人所体现的都是中国,凡我在处,便是中国。谢谢大家。
以上为作者在凤凰国学主办的“重建斯文中国—亲近国学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实录。
责任编辑:姚远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