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马青年儒回交流峰会”在山东曲阜签署“合作宣言”
来源:主办方供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七月十三日己巳
耶稣2016年8月15日
2016年8月14日,世界青年文明论坛—中马青年儒回交流峰会第二日活动继续在山东曲阜进行。延续昨日议程,会议以中马两国青年向对方国家前辈学者行敬茶礼,之后再请教学者问题,这个环节体现了中华文明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令马来西亚朋友耳目一新。
针对马方青年提出“如何看待恐怖主义带来的世界人民对伊斯兰文化的误解问题?”鼎益峰集团董事长,禅道商学院院长马小秋女士从中国传统阴阳两极阐释,认为恐怖主义属于阴暗邪恶的一面,与弘扬和平中正的伊斯兰精神背道而驰,不应混为一谈。
中方青年向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原副校长卡玛·哈桑教授请教“中马一直以来和谐相处的原因?”卡玛·哈桑教授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了中马历史上的数次友好交往,特别是郑和下西洋的过程,认为中国一直秉持天下大同的思想,虽在历史上有机会掠夺殖民马六甲海峡附近诸岛,却始终以中正思想与邻邦和平相处,正是这种思想铸就了中马千百年来和谐关系。
敬茶礼结束后,中马两国学者分别展示了两国的书法特色。
之后,卡玛·哈桑教授进行了伊斯兰教中正思想的介绍,使参会者更加全面地接触了解了伊斯兰的根本理念:信主独一,追求和平。西南科技大学齐义虎教授进行了主题为“以古化今,和而不同”的演讲,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及世界各地古典保守文化用于解决现代世界各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两位嘉宾讲演结束后,中马两方代表又分别介绍了各国的传统礼仪风俗,在一片热烈和谐的氛围中,会议结束了上午的交流活动。
下午会议伊始,中马双方签署持续推进世界文明交流宣言,就尊重文化多样性,秉持对话与合作精神,持续举行文明交流论坛,文化交流促进经济交流等六项内容达成共识。宣言签署结束后,交流以“修身”为主题,邀请了诸多嘉宾进行讲演。
持续推进世界文明交流的宣言,中马双方共同签署宣言。六项内容:
1.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保留两国优秀文化不断努力。
2.秉持对话与合作精神,持续举行世界文明论坛,为两国青年文化交流提供基石。
3.鼓励包括文化学术交流各领域的合作,共同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
4.以文化交流促进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合作。
5.建立跨文化,日常间的网络交流。
6.设立对文化交流有贡献的青春大奖,以鼓励两国青年学者投入到文化交流互动中。
来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方朝晖教授,就儒家与伊斯兰教的对话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方教授认为,虽然儒伊在对世界,对生命的认知上有诸多差异,然而如果搁置这些差异,单从修身的要旨来看,儒伊两家关注“心”,“性”,“理”等文化修身方法中有许多共同部分,因此从共性上来讲,两种文明可以进行对话与交流。
来自马来西亚的Kamar女士以穆圣训诫“知识远在中国,也当求之”开始她的演讲,她认为儒家的思想以人为本,与伊斯兰的基本精神一致,孔子倡导人为善去恶,与伊斯兰历代先贤在生活行为方方面面所做的表率相合。除此之外,又有诸多国内儒家学者对儒学文化的基本内容,以及现实意义等分别进行了阐述分析。
湖南科技大学张晚林教授说国家在推进儒家文化,但在在推进自身的文化上,缺乏投入。希望年轻人多关注本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
孔子第75代孙孔祥林先生谈到中国人最重伦理道德的规范,不像西方重推导和思辨。内容丰富,仁义礼智信等等。
最终要的几点,四维,四德,五常,八德,大地旋转,四个人拴住,礼义廉耻;曾子,孝悌忠信,四德。董仲舒,仁义礼智信,到宋代后,就提出八德,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十德,仁义礼智信,孝悌中廉耻。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义的意义就是合适,合理,合乎规范。面对正义,要勇于行动。不为国家做贡献,就不符合道义。追求利益要符合道义。礼的本义,就是祭祀,礼仪规范,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德治,礼治,法治国家。不学《礼》,无以立。智,智者不惑。信,诚实守信,治国守则。敬,尊敬年长。悌,敬爱。懂得耻辱,懂得耻辱之心。
新儒家青年代表人物刘百淞博士在发言中认为:一千三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和伊斯兰世界不断互动,最终形成了一个彪炳青史的学术派别——穆斯林儒家,也就是所谓“回儒”。回儒是伊斯兰教本土化的集大成者。回儒充满智慧,视野开阔,兼容并蓄,将伊斯兰教与儒学结合起来,引导正确的信仰,移风易俗,开启了伊斯兰教在华夏世界的新局面。为什么中华民族内部会出现回儒这个特殊群体?这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宽容心态密切相关。在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时,儒家的圣贤坚守人道,正视人情,将全世界视为一个家庭,将中国视为一个人,关爱心灵,造福社会,朝向至善迈进。这些重要观念,早已成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财富,值得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它承载了中国故事,传送了中国声音,表明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宽容原则。当代青年应当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发挥人的创造力。当代青年应该放开眼量,打开胸怀,用“和而不同”的古老智慧,审时度势,尊重差异,达成共识。“不同的文明”是人们对最高主宰的不同理解,“同一个未来”是万事万物的最终归宿。
伊斯兰自进入神州大地后不断地与儒家文化进行对话,积极融合,并非是被迫的。明末清初,出现一大批回族穆斯林学者,他们不仅以宣扬伊斯兰,阐释伊斯兰经典教义为己任,还主动与儒释道汇通等中国文化,深入研究,寻求中伊文明的切合点。明清回儒先贤以伊斯兰教《古兰经》及圣训等经典为根本,运用儒家的理论,概念,阐释伊斯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套伊斯兰教本土化经验模式。
来自河北大学的金强副教授,以中伊文明交往的层级,智慧与情怀展开,探讨中国穆斯林的生存智慧,他形容伊斯兰文化如同父亲,儒家文化如同母亲。中伊文明交往基本有四个层次,一是自我的交流层次,修身的交流;第二个层次,就是机构的交流,基于个人修养好的团体共识;再往上的层次,是国家,中马的交流;最高的层次,就是世界的交流,四个层面的交流。
会议最后主办方为与会者准备了别开生面的儒家特色的卒学之礼和婚礼表演仪式。14日的会议在喝彩中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