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带你去看看——安徽师大国学支教理想信念教育专题活动圆满结束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七月十三日己巳
耶稣2016年8月15日
“你们长大了想要做什么呀?”
“老师,我长大了想当老板。”
“我想出去打工赚钱。”
育蕾小学四年级的课堂上,志愿者们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安徽师范大学赴阜南实践团队在十几天的国学支教中慢慢发现,比起知识,这群孩子更加缺乏的是理想和信念。志愿者们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同时,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努力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帮助其树立目标,让理想的微光渐渐地照进灰扑扑的现实。
碰壁:未来的搁浅
志愿者服务的200个孩子中,有一大半都是留守儿童。刚刚支教的那两天,孩子们都怯怯地,不愿意和志愿者接触,也不太爱说话。在志愿者们十几天的全天候亲情陪护之下,孩子们慢慢地愿意和志愿者分享一些心事,甚至紧紧抱着大哥哥大姐姐在他们肩膀上哭一哭。
午休的时候,有个孩子跑过来告诉六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老师,刘同学又打架了。”志愿者起身走到他座位旁边,那个孩子桀骜不驯的脸上写满防备和警戒。志愿者在他身边坐下来:“怎么啦?”他固执地扭过头去,不准备回答。“马上就是上初中的大孩子了,不能再打架啦。”“反正我又不上初中!”他愤愤地说,好像更加委屈了,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孩子开口了,志愿者却沉默了。和这里的很多孩子一样,六年级结束之后就面临着辍学,随父母出去打工或者就在家里做些零工。为此,志愿者们采访了当地的家长,得到的回答也让大家沉思良久:“他们不愿意上学,我们也没有办法啊。”“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也就够了……”因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孩子将“当老板、赚大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现实精神世界的贫瘠和心灵的干涸让志愿者们担忧并思索,虽然支教的时间短暂,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希望凭借着耐心和一腔热情投身到教育工作中,为这些缺少陪伴的孩子带去一点点温暖,打开他们的心扉;也为这些孤单迷茫的孩子送去一丝丝希望,迎接他们的未来。
叩门: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这里的孩子大多由隔代或上代监护,解决了衣食住行上的基本问题,但却忽略了心灵上的陪伴。父母“关爱缺失”造成了孩子的“情感饥饿”,从而引起了“信念危机”。为唤醒孩子们心中的理想,敲醒沉睡的心灵,志愿者们组织开展了一次“放飞梦想,成就自我”的理想信念主题活动,分别以图片展示和播放纪录片的方式,生动直接地为孩子们介绍国内各个知名大学。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到一张张各大学门牌、建筑、甚至学校宿舍楼和食堂,他们都不可抑制地发出一声声惊叹:“哇……”,震撼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在小小的多媒体教室里久久回荡。
这一幕也让志愿者们感到心潮澎湃,结束之后,孩子们纷纷迫不及待地要告诉老师他们的梦想,“老师,爸爸在上海打工,我想去你说的那个复旦大学读书。”“老师,厦门大学能看见大海吗?”“老师,芜湖远不远呀?我要去你在的安徽师范大学去看看。”一个个稚嫩的声音,让志愿者眼眶湿润了。他们也没有想到,如此简单的举动在孩子心中掀起了一番理想的浪潮,孩子们不是缺乏理想,而是缺乏对理想的引导。他们也无比欣慰,在孩子天真清澈的眼睛里闪动着梦想的光芒。
开窗: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志愿者们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他们想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一个更大的世界。带领孩子们一起观看北京大学微电影《星空日记》、安徽师大宣传片《追梦》,以自己求学经历为例,为孩子们讲述自己的追梦历程。此外,志愿者和每一个孩子交流分享“我心中的世界”,让孩子们用绘画、剪纸等方式描绘出心中的理想的世界,并期待他们能够为这份美好去努力、去追求。
这次支教,也是志愿者们对自己的理想信念重新认识、重新规划的一次重要体验。对崇高的教育事业怀有满腔热忱,对可爱的孩子抱有温柔和耐心,和孩子们一起握紧拳头宣誓:我坚信,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志愿者们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带去更多地阳光、播撒更多地希望,全天候陪护,和家长交流探讨,制作教学、采访、宣讲系列视频,渴望在他们理想信念的平静湖面掀起丝丝涟漪,志愿者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见这群孩子、这一类孩子,心有所愿,行而成立。
一场理想的宣讲,一次信念的追逐,点燃了多少炽热的心灵;一句诚恳的回答,一个朴实的梦想,放飞了多少未来的希望。志愿者在教育奉献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播撒希望,种植理想。在这个200个孩子和15名志愿者组成的临时学校里,是单纯的信念和美好的愿景让我们彼此靠得更近。亲爱的孩子啊,我们多想给你一双翅膀,让你们更多的看到这个广袤而美妙的世界。(安徽师范大学 唐霞)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第三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隆重举行
【下一篇】【王玉德】钱基博笔下的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