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年】应建立儒籍增强儒者身份认同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6-08-30 14:42:40
标签:
曹景年

作者简介:曹景年,男,西历1984年生,山东济宁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中国孔子研究院(曲阜),从事儒家思想与文献方面的研究。编有《忠义中国》(陕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发表《论孟子天命思想的内涵和意义》、《〈荀子校释〉疑义举例》、《陈寅恪儒学观之思想理路透视》、《〈孔子家语·后序〉所载孔子后裔事迹新证》等论文。

 

 

应建立儒籍增强儒者身份认同

作者:曹景年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七月二十日丙子

           耶稣2016年8月22日


 

近日,国家出台关于调查全国文庙、书院等儒家文化遗迹的通知,这对于儒学的复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文庙和书院等儒家文化遗迹非常丰富,对儒家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如果充分利用,将发挥巨大的文化效应。但是静心反思,儒家和儒学的现状也不能不令人忧心。文庙、书院等儒家文化遗迹,很早就有人呼吁要归还儒家,要成为复兴儒家的道场和基地,但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谁是儒家?儒家是谁?如果连交付的对象都没弄清楚,就更谈不上管理和使用了。面对本属于自己的巨大文化遗产,儒家却不能拿来使用,根源就在于儒家没有实体,没有身份。

 

现在中国绝大部分的文庙和书院,都在政府手中,成为收门票的工具,也就是说,它们只有管理者,而没有使用者。这一点与佛教的寺院是不同的,寺院有使用者,即僧人群体,也有管理者,即政府的文物局或宗教局。在若干年前,寺院也只有管理者而没有使用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寺院都交还给了佛教界,甚至许多寺院已经渐渐地摆脱了政府的限制,不再征收门票,而成为弘扬佛教文化的道场。这对于儒家文庙的利用,也是一个重要参照。

 

文庙和书院要想为儒家所用,一个首要问题是建立儒家的身份。与佛教、道教等一直以来都有僧籍、道籍的传统不同,历史上儒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身份认同。在科举时代,儒者大致相当于绅士群体,即获得秀才及以上功名的人,都可以算作儒者群体。但科举被废之后,儒者的这一认同标志自然消失,儒者不再具有外在的身份认同,而变成一种忧思深长的情怀,只能埋在心里,而无法对外宣称。

 

在当前儒家文化的弘扬中,儒家常常会遇到身份问题的尴尬。由于儒家没有自己的身份,当前许多儒家文化活动,多由政府牵头,组织某些儒家学者来开展,比如最具象征意义的孔庙祭孔大典。但政府不是儒家,儒家学者是儒家吗?即使是儒家,他们一没有钱,二没有地方,也无法举办祭孔大典。还有某些书院的恢复讲学,可能也是政府与某些学者合作的结果。

 

近年来,随着儒家文化的复兴,对儒学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在当今的中国乃至世界上,并不缺少具有儒家文化情怀的人,他们分布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有学者、商人、实业家、政治家等等,但是由于没有儒家的身份认同,他们也只能分散在各自的岗位上,而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儒者与非儒者,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身份区分,这也是儒家在目前只能躲在书斋里打笔仗,而不能走向社会的重要原因。建立儒者的身份认同,已成为儒家文化弘扬的一个瓶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一个仪式,给予一个身份确认,这是许多社团或宗教团体得以成立的基点,例如佛教徒就是和尚和居士,成为和尚居士要举行剃度或受戒仪式,仪式之后,可能会发放相关的证书(如居士证),成为具有佛教教籍的人。加入一个学校,会建立学籍,也是同样的道理。对儒家来说,就应该建立儒籍。

 

儒籍,是对一个人儒者身份的合法确认,经过这个确认,他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儒者。对儒者进行儒籍的确认,则儒家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组织基础,信仰儒家的人,全都通过儒籍进行确认,具有儒籍的人又可以建立合法的社团组织,那么,由儒者所建立的社团组织,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儒家的实体性组织,也具有接收和接管文庙、书院的权利。

 

儒籍的建立,当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仪式的设计、称呼的确定(儒者是暂定称呼)、儒者的行为规范(类似佛教的戒律)、儒籍的管理、儒者团体的成立规范等等。儒籍的建立要以儒家顶层组织的设计为前提。也就是说,要首先由当前名望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儒者组成一个儒教总会(暂定名),然后由该会负责儒籍工作的整体实施和相关的管理工作。这样,自上而下,随着具有儒籍的儒者的增加,各地都可以成立相应的儒者团体,并成为该地儒家的代表,出面接管文庙、书院等,开展儒学普及、礼乐教化等工作。

 

儒籍的建立,有利于儒家力量的整合,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开展文明之间的对话。但是,儒籍和儒者团体的建立,不是要成立某种具有特殊利益的群体,更不是政治团体,它不能依附于政府,不能靠纳税人的钱生活,而是抱着弘扬文化、传承文明的情怀去做儒家的事业,是要以文化人,以儒家礼乐的优雅和道德的力量去感化人,感化社会,为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