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皮上英雄成万千,隔纸传递好民俗
作者:昂梦瑶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七月廿八日甲申
耶稣2016年8月30日
几抹会心微笑,几刀细雕慢琢,几根竹竿妙舞。带着对皮影文化求知的渴望,一支来自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宣城水东镇。寻根皮影,学习经典,传承文化。
8月23日,安徽师大德雅书苑赴宣城水东探访皮影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13名成员怀抱着热忱,从全国各个地方赶至宣城水东,来赴一场皮影之约。
做皮影:细雕慢刻学习,着色几分成形
24日,皮影制作学习正式开始。下午两点,德雅书苑赴宣城水东的皮影制作小分队抵达皖南皮影博物馆,向馆长何泽华老师学习皮影的制作。
捂皮、压皮、擀皮、磨皮、上油。每一刀,何馆长都认真的亲自示范。“牛皮动,刀不能动,”何馆长语气温和,十分耐心地为同学们地讲解。何馆长顺着牛皮的纹路,极为细致的刻画,每把刀在他手上都灵活十分。
“牛皮好硬啊,我的刀怎么挪不动啊!”队员张小凤用劲地握刀刻画。第一次学刻影人,大家都深深觉得做张皮影实在太不容易了。“要掌握到技巧,还要有力气,皮影这活儿不是那么好做的,千万不能急。”何馆长亲切地和同学们交流。在馆长的指导下,队员们终于刻画得有模有样了。
经过3天的皮影制作,小分队全体合作成功完成一个哪吒皮影,看着脚踏乾坤圈的“小哪吒”,队员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演皮影:帐前锣喧鼓起,灯下千秋影动
“在白布后面挥动几根竹竿,仿佛就控制了形态各异的影人世界。”队员苏小艺手舞竹竿,开心地说道。“看,龙来了~”队员们在灯下屏后,玩得不亦乐乎。8月28日,实践的最后一天,实践团队全体在皖南民俗博物馆进行皮影表演。
锣声鼓声铿锵,队员们在幕后相互合作,完美配合,不一会儿,一出精彩地《夫妻观灯》便呈现在观众眼前,赢得掌声阵阵。何馆长也对大家的皮影戏赞赏有加。
思皮影:皮影之路漫漫,德雅传承民俗
在6天与皮影短暂的近距离接触中,实践队分为两个小分队,一队根据皖南戏曲艺术团成员柯玉英老师的演唱,记录并整理唱词;另一个小分队在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泽华馆长的指导下,学习皮影制作。经过6天的认真实践,此次赴宣城水东探访皮影文化的活动到今天便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皮影这个东西恐怕要失传了。”这是皖南老皮影艺术家方宗堂爷爷说的。在现代化娱乐业日益发展的今天,类似于皮影这类古老艺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本着对皮影艺术的热爱,成员们返回学校后还会继续开办安师大皮影班,将皮影文化带进大学校园,做皮影文化传承的一份子。“皮影文化决不能在我们手中没落,我们要为皮影这门古戏的传承做点什么。”实践队长张艺馨如实说道。
皮影的明天如何,我们无从知晓。但秉承着“以德为先传美仪,内外兼修浸慧雅”德雅精神的实践团队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学习皮影文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切才刚刚开始!(图/张艺馨)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许陈品】原来台湾国学正统只是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