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博古通今,国学的精神共识与文化共识
受访者:潘冬晖
采访者:梁幸娴
来源:搜狐新闻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初五日庚寅
耶稣2016年9月5日
采访前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个永恒的话题。而在国学范畴里,学而不偏废,积极靠拢思想家关于国家治理、社会管理和道德文化的学说,或许能渐渐引导我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深入思考。国学经典亦是有思想、有史实,自然有趣又有收获的东方智慧精华,近日有幸采访到中山市国学促进会潘冬晖秘书长,为我们带来了他对国学文化的见解与传播力量。
人物简介:潘冬晖,资深媒体人士、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中心研究员、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国学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深圳市齐鲁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台湾中华孔孟协会顾问、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山市青年网商协会专家顾问、中山市微电影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市养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采访实录
记者:请问潘老师您是因为什么机缘之下进入到中山市国学会?
潘冬晖老师:首先,中山市国学促进会是我参与发起的一个社会组织,缘起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那一天。开幕式上展现了大量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精髓,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世界关注中国文化,中国也向世界展示自己,所以当时就有了一个学习研究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动和意念。
记者:当时中山市国学促进会是如何稳健发展的?
潘冬晖老师:正式获得批准进入筹备是2010年8月份,在我们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规划颁布之后,同年 10月底就在市政府会议中心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并进行了揭牌仪式,紧接着进行报批工作,到2012年的1月10号,我们拿到了社团法人证书,第二天晚上就隆重举行了第一届理事会就职典礼。
从成立之初至今,市里面的相关领导分别做了我们的名誉会长及名誉顾问,比如市委书记、市长,包括我们常委、宣传部长以及分管文化的副市长等等,也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40多个领导也做了我们的顾问。还有就是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优秀的企业家、社会精英、高校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代表等等。
记者:近几年国学会的专项活动项目开展情况如何?有哪些出色的活动项目分享呢?
潘冬晖老师:关于国学的传播活动项目一直在进行,反响也很不错。目前中山市国学促进会已经成立将近五年,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推广活动,既有传统形式的座谈会、交流会、论坛、讲座、比赛、展览等以及报纸杂志电视的传播,也包括现在新媒体的传播工作。与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合作,让青年之声“青年国学大讲堂”走进中山;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合作,迄今在中山已发展了25家“孔子学堂”;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了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的成立。
今年9月,还将与国际儒联儒学与企业管理专委会合作,举办“第三届国学与当代企业管理论坛”。 “中山市第二届国学文化周”荣获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2015年度“社科普及活动优秀项目奖”,;“中山总裁修身读书会”荣获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2015年度“社科普及活动良好项目奖”。 2015年10月,经中山市委宣传部同意申报,我们还获得第26届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盟主席团颁发”全国先进社科组织“称号。
近期我们新开展的公共服务项目是 “国学妈妈团”,该项目2016年3月30日国学会成立四周年年会上启动,同年8月20日中山第八届书展期间宣告成立。首批国学妈妈团成员3000多人,来自社会各界,并已设计安排了12个月的大课课程。宗旨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家庭,弘扬中华美德,学习国学智慧,提升妈妈的人文素养。通过女性的国学学习,达到“定家规、立家训、修家谱、树家风、传家业、积家德、行家道”的目标。
记者:惠及到了社会各界的半边天呀!那么据了解您是市青年网商的协会顾问,在平时的工作中您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推进工作?
潘冬晖老师:中山国学会一成立,就非常的重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国学文化,成立之初我们就建立了网站,社交媒体中包括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等。在全国同行组织里面,我们是较早使用微信来传播国学知识,而且影响面也比较大,比如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中山国学堂”,通过微信传播国学知识,还获得了同国学类型中全国十大公众号的荣誉。今年还增加了“香山国学读书会”及“国学视界”两个微信公号。
记者:在我们信息量剧增的当代,您觉得传统文化通过网络传播的利弊是?如何扬长避短为佳?
潘冬晖老师:传统文化通过网络传播的利弊,有利方面就显而易见,便捷高效。而且我们一开始搭载互联网的口号,就是:“让古老的东方智慧,插上科技的翅膀,飞进千家万户”。目前来看,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个也确达到了目的,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
信息化网络的这个最大的特点是消息快、动态快,还有一点就是内容很容易碎片化,不像一本完整的书,手头上有书大家很容易去看。虽然现在也推出了电子书以及有声读物,但电子书与实体书还是有区别的,实体书可以随时记录,做个心得和笔记,因为随看随记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但是电子书只能让您便捷阅读,没有了笔上的工作所以对知识的印象只能停留在浅层。所以虽然因为互联网的存在导致很多实体书店倒闭了,但实体书依然很繁荣、火爆。
记者:国学经典有非常多,如果说每个中国人都需要学习一部国学经典的话,您会推荐哪一部?
潘冬晖老师:推荐一本书的话,我首推的还是《论语》。因为它毕竟代表中国主流的传统经典思想,迄今为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而且在国外影响也比较大,这个是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部经典,甚至被誉为“东方的《圣经》”。在古代我们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么一个说法,它的历史地位和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书籍很难代替的。
记者:经济高速发展,不少传统文化被商家消费,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潘冬晖老师:关于“被消费”的问题,会有一部分商家打着传统文化噱头去经商,这种现象只要不违背法律、社会道德和伦理的前提下,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出现一些过度甚至歪曲传统文化的现象,如戏说历史、恶搞神话剧、制造谬论、宣扬封建迷信等有失偏颇的事情的话,性质上就不同了。这些对历史、对经典文化的认识有误导的话,就应该给予纠正。
记者:您对新一代青年学习传统文化有什么建议?
潘冬晖老师:目前青年人群当中很多人对国学的认识存在误解,主要有两种认识,一是有的人认为这是封建糟粕的东西,第二种认为传统就是过时的东西,而认为我们要学习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和理念,其实不然。所有误解来源于不了解,实质上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后会对你的生活、家庭和事业有极大的帮助。我国两千多年的智慧,只要人类存在,传统文化还依然会指导人的各种行为,它甚至能为社会发展起参谋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根之本,只有了解自己的本源,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和方向,今天所发生的事件我们很多时候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相关影子,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乃至未来的借鉴,包括提升个人修养。当下的教育,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的学习,导致产生大量的“有知识无文化”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文化之根。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学点先人智慧,对青年人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有绝对的帮助。所以学习传统文化亦能对促进家庭和谐,对事业有智慧引导作用。
记者后记
采访过程中,潘老师从传统文化的传播愿景到互联网思维的积极运用,再到国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都为我们逐一呈现,细细道来,让笔者受益匪浅。致力于创新发展国学文化的中山国学促进会,任重而道远。关于国学的线上学习还有“古典书城”“汉典古籍”“儒风大家”和“国学导航”等等微信、网站,包罗万象。深厚的国学底蕴或许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形成的文化共识、道德共识和精神共识的经典典藏,静心品茗,方知味浓。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