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星】传承中华文明 增强文化自信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6-09-06 19:18:07
标签:
韩星

作者简介:韩星,男,西历一九六〇年生,陕西蓝田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孔学述论》《走进孔子:孔子思想的体系、命运与价值》等,主编《中和学刊》《中和丛书》。

传承中华文明 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韩星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初六日辛卯

          耶稣2016年9月6日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根与魂,是今天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大本大源”和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中华文明发展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文明形态。某一形态的文明能量逐渐消耗的过程中,会有新的文明因素在内部孕育,同时在外来文明因素的补充下,不断生长、发展,另一形态的文明随之继起。正是这种此消彼长、螺旋式上升,使中华文明生命力不绝,延续至今。中华文明的发展虽然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我们今天还能读懂数千年前的文献资料,古代经书上的格言警句还活跃在我们日常用语中。在历史上,中华文明的中心有变化和迁移,但整个文明的历史都上演在我们这块广袤的大地上。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的华夏儿女,在传承着古老文明,并不断赋予其新鲜的生命。这就是我们今天社会的文化基础。


第二,中华文明是逐渐地积累起来的,遗产特别丰富。其积累,一是由文字记载而形成的大量的书面文献资料(或称典籍);二是众多的实物,包括器物、遗迹、遗址。前者如历史文献,五千年的文明都明确地、正式地、连续不断地记录在史籍中;如果再加上《通典》《文献通考》《通志》等大量的“政书”,以及野史、笔记等,中华文明就保存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后者如考古资料,20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使人们对中华文明特别是其源头有了越来越确切的实物证明。此外,我们还有口口相传的文化传统,各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等等。

  

第三,中华文明在统一与分裂、兴盛与衰落中交替演进,但以统一和兴盛为常态。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中央集权的王朝,商周维持和强化了这种统一。到了春秋战国,礼坏乐崩,旧的分封体制走向衰落。而同时新的因素在斗争中成长,周边文明的新鲜血液注入中原华夏文明。至秦汉,达到更高层次的统一。秦首创了集权于一人的大一统模式,汉王朝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中华文明的兴盛、危机、复兴、发展也就随着统一与分裂的交替而交替。有人作过统计,自夏而后的约4000年间,分裂时代总计为1200余年,统一时间长达2700多年。即使在分裂时代,那些分裂政权大都不甘于偏安一隅,把追求统一作为奋斗目标。


第四,中华文明从一形成就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在开放中吸收异质文明,在包容中消化异质文明,在多元融会中更新自身。当然,中华文明的开放是有限的,即在保证自我生命机体存活基础上为延长生命、更新发展而进行的适度开放。在开放中吸收异质文明因子,延续和壮大华夏文明,使这一文明形态在变化中生命恒久。


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无论什么宗派流派,都能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哲学家的努力,融会贯通,最终形成相辅相成、同中有异、你中有我的多元统一的思想文化体系,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文明的更新发展与民族融合同步进行,由此保持了多样化与统一性相结合的多元复合特质,并与世界其他单一文明的消亡或解体形成了鲜明对照。


第五,中华文明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伏尔泰作为当时欧洲对中国了解最多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诸国民俗风俗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历史、法律、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和风俗等问题,还特别介绍了孔子其人其说。他把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后在法兰西剧院公演,广泛传递了其对中国道德文明的看法。

  

在宋元以前,中华文明处于上升阶段,取得了超越世界文明发展水平的辉煌成就,居于世界前列,影响了世界其他文明。汉帝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乃至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都有商贸往来,对世界文明影响巨大,以至于华夏族被称为“汉族”;唐帝国是华夏文明史上最灿烂辉煌的时代,其影响直到今天还能看到,如世界上的华人居住区被称为“唐人街”或“唐城”,便是极好的例子。


近代以来,华夏文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剧变和挑战:一方面古老的中华文明出现了衰老的症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另一方面,西方文明处于新的上升阶段,凭其强大的武力进行侵略、扩张、掠夺。近代中华文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丧失。民族复兴的核心是文化的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亟待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性,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我们今天才具有“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所以,我们要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特征,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使文化自信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实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