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刚】在澎湃问吧答疑读经与国学教育问题

栏目:少儿读经
发布时间:2016-09-09 13:19:21
标签:
柯小刚

作者简介:柯小刚,男,西历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号无竟寓,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创建道里书院、同济复兴古典书院,著有《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在兹:错位中的天命发生》《思想的起兴》《道学导论(外篇)》《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心术与笔法:虞世南笔髓论注及书画讲稿》《生命的默化:当代社会的古典教育》等,编有《儒学与古典学评论(第一辑)》《诗经、诗教与中西古典诗学》等,译有《黑格尔:之前与之后》《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等。

 在澎湃问吧答疑读经与国学教育问题

 答者:柯小刚

问者:澎湃网友

来源:澎湃问吧


 


 

 

【前言】

 

我是柯小刚,号无竟寓,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同济复兴古典书院院长。我研究中西经典,长期致力于社会通识教育,关心民间读经。我认为,经典是人类教育的基础,可以启蒙现代人,克服现代性的狭隘和偏见。经典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人的养成”教育,必然与现代社会的“工具培训”式教育构成在一种良性的张力,“人的培养”为“工具的培训”提供基础,也提出批判。

 

然而,目前流行的“老实大量纯读经”却走向了极端的反现代性,放弃了与主流社会的建设性对话,同时又没有提供真正的古典教育,甚至对于传统儒家私塾采取蔑视的态度,提倡毫无根据的“全日制老实大量纯读经包本背诵法”(全日制封闭背诵,不讲解,不学其他课程)。大量毫无资质的人员开设“读经学堂”,以圣贤和经典之名误导家长、耽误儿童,引起了儒学界的警觉和社会公愤,引发了这次关于读经问题的讨论。

 

但这次读经讨论的焦点与民国时期的读经讨论、2004年的读经讨论都不同。前两次都是讨论“要不要读经”,这次却是讨论“如何读经”。儒学界发起了这次读经讨论,是为了维护读经,希望能纠正目前流行的读经方法中发生的问题,保护儿童,捍卫经典。当然,如果有读者还停留在过去的问题中,纠结于“读还是不读”,也可以问我。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跟上时代,已经懂得读经的重要性,关心更新的问题:怎样读才好?

 

 


【问答】

 

逸宕:儒学作为一门学问,不可否认它的博大精深,对人的品质有很大提升的作用。然而现代有人批评儒学只是古代统治者用来教化人民的工具、说辞,对儒学很反感;另一些人则全盘接受,无脑读经,对儒学很崇拜。如何看待这两种态度?是否能改善这些态度?

 

柯小刚:这种两极化思维方式是典型的现代性疾病。阅读古典可以帮助我们养成“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通达明智。

 

一隅。:与清季的中体西用又有什么区别呢?

 

柯小刚:是问今天的读经与清末中体西用论有何区别吗?今年暑假我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提出一个说法:跨文化的古典文化复兴。无物无体用。中西文化各有其体,各有其用。今日中国文化复兴自然是要找回中国文化的体用,但同时,世界历史把中国推到了这样一个位置上:中国不得不同时“接盘”和弘扬西方文明的体用。其用曰现代化,中国已经“接盘”弘扬,其体曰希腊罗马古典,中国也正在“接盘”弘扬(目前中国有着西方古典学最大的研究群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自身的体用从来就没有消失过,现在更在自觉地苏醒、承担、发扬光大。无论中国的现代革命还是现代化建设,如果没有中国文化根基在底下起作用(虽然现代中国人自己都不自知这一点,以为现代化就是反传统),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更不可能成功;今天中国对于西方文明体用的接盘弘扬之所以可能,同样有赖于中国自身的文明体用一直在底下发挥作用,只不过在救亡的急迫中,我们急于摆脱传统,就好像青春期的孩子急于逆反父母,不知父母的生养恰恰构成了叛逆的基础和能力。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文化并不是花瓶点缀、复古之幽情,而是非常皮实地、反者道之动地、日用不知地在腥风血雨、柴米油盐中坚韧地活着。其体也大,其用也广,其心一度坎陷而今日又将复明、自觉。所以,无论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皆不足以理解文明体用之实情。今日流行之狭隘民族主义,更是看小了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重任。中国之义,自古是天下的担当,岂是撮尔民族国家?读《诗》《书》《礼》《易》《春秋》可知矣。君子懋哉!

 

ttkbank:我是一名工科背景的国企工程师,80后,一直以来喜欢中国经典,通读过论语、孟子、诗经、庄子、韩非子等经典、也读过史记等,近一年花费大量时间在资治通鉴上。这些爱好是大学毕业后慢慢养成的,我印象我们这代人学龄阶段很少接受这些学习,什么原因呢?当时不具备条件?意识形态在那个时代的需求?

 

柯小刚:你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原因在于现代教育的工具化、效率化、职业培训化,教育从“生命的养成”沦落为“劳动力的培训”。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尝试多元化的另类教育,以便弥补这一缺失。我们办的同济复兴古典书院有很多你这样的学员,工作之余学习传统文化。自修自学更重要,没有任何老师和机构可以代替你的自学。

 

aron:曹聚仁骂过港岛50 60年代那帮要求孩子复古 读经的儒学之流 无耻之尤 当代儒学 个人认为就是耍流氓 尤其读纯经更是 文盲耍流氓

 

柯小刚:如此粗暴的断言本身不是“耍流氓”?不可否认,时下流行的私塾读经确有很多毛病,有很多乱象,有些真的接近“耍流氓”,但好的书院学堂还是有的。你需要更开放的心灵去看美好的事物,万勿被一些偏激的现代性观点洗脑,变得狭隘而简单粗暴。

 

丽儿:您好,我生活在國外。目前我的擔憂是對下一代的教育問題。我給孩子們讀中國的童話故事,二十四孝故事,帶著他們讀背弟子規,背詩詞,論語也讀。但是有很多問題。請您指點一下迷津!我應該怎麼系統的教他們。他們都已經上學了,學習中文的時間不多。我是抓緊吃飯後和睡前的時間。您能給我推薦幾本書嗎?

 

柯小刚:二十四孝和弟子规不可为典要。多读古诗,《四书》《史记》《左传》都可以读。必须结合古人注疏一起读。耐心读,一句一句弄明白,并不难。勿贪多求快,搞懂一句,受用一句。背诵一句,涵泳一句,结合生活体会,渐渐加深理解。自己多用功,孩子才会受影响。家里可常备中国书法法帖、古人画册,放古琴曲,自己要学会逐渐进入其中,其乐陶陶,孩子自然对中国文化有感受。不必心急,一定要孩子怎样怎样。外文版的中国文化书籍也可以看,带孩子看。鼓励孩子在学校用外文介绍中国文化,积极开放交流。西方古典文化亦须阅读。越深入西方心灵,越能认识中国文化精髓。

 

IsaakiChoz:柯老师您好,我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翻译。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越来越体会到母语,也就是中文对一个语言研究者的重要性。闲暇之余我也会捧读中西方的经典。我发现在中国的经典中哲学问题相比于西方哲学思想更加混沌,也就是老师在回答其他问题时提到的中庸。柯老师如何看待这种思想上的差异?

 

柯小刚:没关系啊,那你可以先读西方哲学,等读到一定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东西说得不够,再看中国经典,譬如《中庸》,可能会发现中国思想的条理,“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这其实是我自己读大学时的思想经历,供你参考。我是从高中开始,经过马克思主义、道家、自由主义、科学哲学、分析哲学、佛教,到大四做本科毕业论文时读熊十力,才决定性地转向儒家的。当然,后来去北大读研究生和博士,包括在德国学习,却恰恰选的西方哲学,是因为感觉到现在如果西学不透,中学不可能深入。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日常语言已经深度西化。不经过精深西学训练,很难发现现代汉语日常语言中的西方思想因素,也就无法从中自省出来。民族主义激情是没用的,也是有害的。

 

霜刃十年:先生对当代大陆新儒家提出的政治儒学怎么看?还有儒家的公民宗教化是否具备可能性?望无竟寓先生赐教。

 

柯小刚:我觉得儒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应该不拘一格,因应各方面的问题和各种需要而发展出多样化的形式。儒教可以成为其中的一种形式,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形式。对儒教建设的批评意见之一认为儒教不过是对基督教的模仿,这其实是皮相之见。儒教不是模仿谁,而是因应现代社会结构的一种调整。只不过,这种调整方案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它方便儒家在现代社会的组织和发声;有弊的地方在于它会把儒家做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化的立场。现代社会并不缺意识形态化的各种立场和声音,缺的只是“疏通知远”的历史理性、“通古今之变”的政治成熟、“通三统”的沟通机制。儒教化有利于发声,但不利于这种声音发挥它本来应有的作用。

 

“仁义礼智信”是普适价值,很难成为一种特殊宗教的意识形态化立场。作为一种“人之为人”的普适性文明文化,任何人都可以认可“仁义礼智信”,无论他信仰什么宗教,主张什么意识形态立场。儒教化会使得这些价值成为某种宗教的价值,成为与其他宗教不同的价值。自由权利话语没有采用宗教话语,有利于它成为普适价值。儒家可以吸取这个教训。

我前些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访学一年。圣母是在一个天主教背景的大学。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大范围的赞同,拥有更强的公信力,一些天主教学者倾向于掩盖他们的天主教背景。为什么掩盖呢?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他不掩盖的话,论敌会说你那个观点是天主教的,我又不信天主教,凭什么我要赞同?譬如目前在美国争论非常热烈的堕胎问题、同性婚姻问题:天主教是严格反对堕胎和同性婚姻的,但天主教学者为了辩护其观点,恰恰要诉诸更普遍的理性论证和经验研究,而不能只是强调这是天主教的观点,否则是无法说服非天主教徒的。

 

宗教化的形态在西方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弊病,带来了很多麻烦。政教不分曾给欧洲带来巨大的问题,政教分离又带来新的问题。儒家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形成基督教式的宗教形态,所以,儒学跟政治的结合有很多特殊的优点,也有独特的缺点。我们今天应该多去研究这些优点在哪些方面(如科举制作为一种选举制度的优点和政治参与制度的优点),然后去继承和发展这些方面;以及反思缺点在哪?如何避免?面对西方的当代问题,必须回顾西方历史;面对中国现实问题,同样需要回顾中国历史。

 

思考儒家宗教化的利弊问题,还需要考虑宗教生活形式在当代社会的状况。一方面,在自命为有史以来最文明、最科学的现代人这里,尤其在过度启蒙的唯物主义中国,宗教几乎就是愚昧落后的代名词。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主动谋求宗教化是不明智的。但另一方面,伴随着越来越全面和彻底的技术化、物化、虚无化,当代世界又出现了一种宗教回潮的趋势。不只在伊斯兰世界,西方也有宗教回潮,包括各种新兴邪教在社交网络中的层出不穷,迅速蔓延。这个世界在越来越乱。乱世需要宗教,也会带来宗教繁荣。

 

所以,宗教化形式的利弊和发展趋势还需要观察。所以,我又不是那么反对儒家宗教化。如果到了某个时势,整个世界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我可能也会积极主张宗教化。没有一定之分,要看情况。因为各种形式都只是形式而已,不是那么重要。考察形式的利弊要读史,不能陷在意识形态斗争里面不能自拔,因为意识形态化的思考会执着于某种固定的形式,不能疏通知远,培养实践智慧。刚才不是讲工夫修养、心性修养吗?儒学是大学问,真正的工夫修养并不排斥博通经史、知人论世。读史也是一种工夫。读史懂得各种制度形式的利弊得失,可以帮助我们悟道、修身、知人、开务。(上面是我在西政辅仁读书会上的讲话节选。全文可在“道里书院”微信公众号查找历史信息。)

 

我还是我改不了,:尊敬的柯教授,你看看现在的教育像什么啊,教育经济化,教育产业化,可悲啊,

 

柯小刚: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尽己之力,居易俟命。

 

浮觞初引:您好。虽然也不时看经典,但感觉不易一直贯彻于实际生活之中。像是读书时尚有触动,到了日常生活中却又忘了一般。对此请问,如何才能在生活中保持笃行的状态?

 

柯小刚:读书和躬行是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二者相关的要点在时时善反(反通返,返回自己,反思己心)。时而学,学而思;行顾言,言顾行。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自省,譬如早起或睡前静坐,反省一天所为是否无慊于心?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读书,就算工作再忙,也可以抽出十几分钟读一段经典文本。勿贪多求快,但求切身受用,反身而诚。背诵涵泳是好办法。试着背下一些喜欢的句子,念兹在兹,时时警策。在生活中涵泳日久,自然理解日深,工夫自然成。个人经验,“诚意”是重要的关节,可多体会。诚则心中充实,充实则向上有生机。时时养护生机,经典的道理自会慢慢向你开放,生活的意义自然慢慢开显。用功勿懈,但不要急;顺其自然,但勿松懈。

 

乔:好坏善恶的区分是不是一种偷懒的行为,道德绑架的出现和简单概念的植入有关系吗?

 

柯小刚:当然有关系,这是我们要时时注意提醒自己的。不过,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教条化和简单粗暴的道德滥用而滑向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取消是非善恶,也未尝不是一种“偷懒”。《中庸》云“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可以多体会。

 

古原野草:没想到还是有不少人关注和重视传统经典的,很美好的事情。只是有不少人是把重点放在孩子上,其实家长自己读了才会明白躬身行己的重要性……

 

柯小刚:对的,你说得太好了!不但是家长自己读才能躬行,而且,只有家长自己读,才能真正教好孩子,防止被一些素质低下的无良私塾和国学机构欺骗。

 

古原野草:孟子要“正人心”,张载要“为天地立心”愿有人早日可正当下儒学学徒们的心,从而正天下的心!

 

柯小刚:让我们一起努力!不过,正人心的前提是正己心。我们每天都应该自问,我是否意诚心正,是否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老实大量纯读经派”常说的不要管别人,自己做好就行,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学问天下公器,慎思明辨、过失相规是必须的。玉不琢不成器,切磋琢磨应与自修相辅。批评是建设的必要方式。他们认为一个自己不办学堂的人,没有资格批评学堂的缺点,这也是没道理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旁观的角度或许可以看到自己看不到的缺点。他们还说无论“纯读”学堂的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家长都是自愿的,旁人无权批评,也无权呼吁“救救孩子”。这种观点很无理,就像毒品买卖,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凭什么干预他们买卖的自由?!

 

飒暮蝉辉:我小学时加入过几位语文老师创建的文学社,虽然该社属于营利性培训机构,但几位老师颇具情怀,教四书五经等中国古代经典,也学习西方文学经典,还学如何写好现代诗、小说、散文,那几年着实学到很多,对我影响颇深。我觉得读经最好从学龄开始,且要集思广益、中外兼收,再联系当代,读写结合,多思考。

 

柯小刚:你的经验和想法很好!现在读经的往往对文学和历史抱有偏见,对西方文化也抱有偏见,这些都是狭隘的门户之见,远不是圣贤开阔气象。读古诗和史籍尤其可以帮助体会经典的生命学问。关心当代世界,在生活中笃行,才是真正的经学。

 

irony:我是从红楼梦中听宝玉说四书值得读,然后就买下了四书章句集注。但是却没能好好看,说实话,看起来有困难。不知道该从何而起。

 

柯小刚:读《四书章句集注》有困难的话,不妨找来《朱子语类》参考一下,或有助益。读一下《宋史·道学传》也会有帮助。《史记·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都可以先看。知人论世,然后或可进入经典的生命世界。

 

REgaL777:柯教士您好,您对自古以来的儒家道家之争怎么看?

 

柯小刚:先不要急着争,尤其不必在乎谁怎么说、谁怎么说。无益。先读书,儒道经典都拿来看,四书老庄都看一看(一定要看古人注疏本),然后自己慎思明辨,结合生活阅历多体会,背一背,常常涵泳回味。用功日久,自能形成自己的判断。

 

Tiago:近期看到一则新闻,一小学一二年纪因师资限制未开设英语课,三年级开始教英语。与其他学校不同的,该校设置了生命安全课程,家长对一二年纪未开设英语表示不能接受。

 

请问如何看待孩子的小学教育?

 

柯小刚:不了解你说的学校具体情况,无法置评。小学教育重在环境和熏陶,具体学到什么是其次。可参考我给读经孩子写的一封信《回归生命的学问》。信中谈到牟宗三的《五十自述》回忆儿时生活的部分,也可以参考。

 

RabbitWuStupid:孔子说要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读经典却没有读到要怎样修身?

 

柯小刚:是啊,机械背诵经典根本就不是儒家教育。道里书院网友、湖师大杨琪文老师如此评论:感觉社会上流行的所谓“老实大量纯读经”没有从本源上把何谓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想明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仁之本与。何谓孝悌,本源上来自质,而非文,尽管需要文以修之,本源上来自生活中的体悟,来自自然的生命,你没有这个活生生的生命生活的体验,闭锁在圣人之言(文)里,老实大量读经,文质何以相复,何以文质彬彬?年幼时只管背,即便你这样说对,幼小时先画龙,长大后再点睛。可是你画的这个龙,也得是在水里,或者依托在云里的龙啊。幼小时缺乏实在的生活体验,机械背诵的经典文字就只能是一颗干瘪的种子。大约可以只背诵不理解,但也必须要撒扫庭除、爬山,玩耍,摸泥巴,沐浴春风秋雨。何况,哪有常年累月的机械背诵,这岂不违背人性之节律?

 

山高水长:读经和国学教育与当下环境一致吗?现在主流是实用主义和功利思想,或者说一定程度上劣币驱逐了良币,培育象牙塔里的精英能在外界土壤存活?还是仅仅培育精神贵族。

 

柯小刚:目前社会上流行的那些所谓“阿猫阿狗”的私塾,那是什么象牙塔?哪能培养什么精神贵族?《中庸》云:“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王可行:您怎么看待汉服复兴?

 

柯小刚:我自己在日常生活和正式场合都穿汉服,但汉服运动中颇有狭隘民族主义,必须批评和警惕。

 

Julia:您好,柯老师。我是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学院的教授有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选修,这学期主讲《中庸》,名曰:读经。那么我们在入门国学的过程中,除去应试心态,该报以什么心态对待较好呢?讲师一直说这是开智慧,可怎样才能在浮躁的环境中体会到国学之奇妙?

 

柯小刚:不了解你的这位老师和课程具体情况,不便置评。不过,从他的表达方式看,似乎是受到那种不太靠谱的流行国学的影响。《四书章句集注》自然是值得熟读精思的经典,建议你自己用心通读,以至于背诵(不追求“包本”,切身受用即好)、反复涵泳。或可同时结合《朱子语类》、《近思录》一起读,可以帮你解惑。

 

啤酒树MJW:柯教授您好,我已四十出头,工程技术人员。平时也算喜欢泛读古文经典吧,零零散散的,儒释道等略杂且浅。最近想读易经,但感觉入门较难,义理尚好,象数较迷茫。正在从北大版周易正义,以及周易本义对照南师白话和傅佩荣的易经杂说入门看着,不知路子对不对?请教有没有这方面的指导建议?谢谢

 

柯小刚:可先读《周易正义》,再读《周易经传集解》,这是最起码的基础。其他杂涉,因人而异,自己体会决定。建议象数须本诸德行,慎勿怪力乱神。

 

葡萄藤蔓:柯教授您好,我是一个80后妈妈,从小的经历让自己现在意识到中国传统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我想开始学经,并且带着孩子一起,她5岁了,应该遵循什么顺序和规律么?非常感谢!

 

柯小刚:“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首先要自己开始学习经典,然后带孩子一起学。社会上各种私塾良莠不齐,很多是素质低劣、误人子弟的,万勿上当。切勿贪多求快,功利心太强,被某些机构忽悠,以为送孩子过去读经就能成就“大才”。幼童可读诗为主,慢慢带她读一些四书和历史故事。注意多观察孩子的兴趣,善加引导,因材施教,毋意必固我,一定要怎样怎样的。

 

温世煜:我就非常讨厌小孩去学什么弟子规,三字经,无非是让小孩学习循规蹈矩,要听话,当个乖宝宝。我决不让我的小孩去学所谓的国学

 

柯小刚:伪国学你讨厌,我也讨厌,当然不要学。社会上流行的反国学论调要反省,伪国学也要鉴别。试着读几章《论语》,几首唐诗,再做判断?

 

 

LeON許:柯老师你好,我就是你说的那种读经班的受害者。现在大二了,虽然对中国文化有兴趣也读读古文观止什么的,但是现在看到经典还是本能的厌恶。

 

柯小刚:为了避免更多人受害,建议你把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写出来,帮助社会公众了解那种错误读经方法的危害,推进经典教育的健康发展。于你自己,建议不必勉强读经典,学学其他感兴趣的东西。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或许会有一天,因为某种机缘,重新发现经典的意义,原来是贴近生活的,而又提升生命的,活泼泼的,其乐无穷的。当然,如果哪一天不会到来,也没有关系。读经学生惟生和董若岐分别给我写过一封信,你可在“道里书院”微信公众号历史信息找到,跟你的经历可能会有相似,所思所想可能会有共鸣。

 

王言寺:柯老师好,请问学习古汉语读古籍,比较普遍的步骤是什么?需要常备哪些工具书?

 

柯小刚:有很多现成的答案和公认的说法,百度可知。我不讲这个。我的建议是从自己的生命感受和困惑开始,以主动的姿态去找你自己要读的书。勿贪多求全,但于己受用,生命有滋养,才是好的。我个人的经验是经史相参、道艺一贯。五经四书要反复熟读,当取十三经注疏本打基础(并不难懂,因为孔颖达正义非常体贴,解释了每一个细节),然后爬梳历代经义发挥可矣。史籍亦须先读二十四正史(亦不难懂),然后可及其他。工具书可用电子版的四库、康熙字典、汉典等,比较方便快捷。常用类书亦可备查。经史内容和古汉语基础能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一起进步的,不存在先后。有了中学文言文基础,就可以开始读古文原典了。但一定要读注疏本,勿像“读经班”那样背诵白文,傻傻哒。很多时候,文字训诂文法名物典故等“古文基础”不是通过专门教材和工具书得来的(当然这也构成了很重要的来源),而是通过经传注疏的阅读本身得来的。

 

烟花易冷:应试教育都没提倡国学教育了,但我们家长还比较热衷。

 

柯小刚:体制内中小学的国学经典内容似有增加之势。民间读经教育目前虽良莠不齐,问题很多,但会倒逼体制内改革。不管这些,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学习,跟孩子一起学习。

 

李济川:我家小孩3岁,喜欢唐诗,请问上海有什么比较好国学班适合他上的?

 

柯小刚:别的我不了解,我们办的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公益少儿国学班欢迎报名。详情可查看书院的微信公众号历史信息。这不是广告,因为我们不收学费,义务教学。

 

Philip Luo:请问您信仰宗教吗,比如说道教,佛教,为什么信或不信!

 

柯小刚:儒学算吗?我大学的时候,经历过道家阶段和佛教阶段,通过《中庸》和熊十力,走到儒家。即使后来读西方哲学博士,也未曾改变。不过,我现在还是常读佛道和西学。儒家并不是一种偏执信仰,而是一种明智通达的生活方式。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儒者的基本生活状态。

 

李骏Jun:您如何看待《易经》?如何读这本书?

 

柯小刚:勿轻涉。如一定要读,须先读《诗》《书》《礼》《左传》,再读《易》。《周易正义》《周易经传集解》是基本必读书目,可资入门。可结合史籍读《易》。

 

嗨..汉斯:在与儒家文化关系利益最密切的士大夫阶级衰亡之际,儒家文化是否还具有强大的同化能力?

 

柯小刚:士大夫阶层可能是衰亡了,但是儒家读书人不会消失。只要有读书人在,文化的生命就在。故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美尔凯特-湘鄂赣招商1885767891:1.请老师推荐下 大学 中庸 易经 老子 庄子 伦语 等等经典现行较为正规的版本和较为接近本意的注解!

 

2.两三岁的孩子,如何种下国学经典的种子?

 

柯小刚:简单说,《学》《庸》《论语》或可读朱子集注入门,《易》可读《周易注疏》入门,《老》《庄》可从王弼、郭象注本入门。两三岁急什么,先读古诗、唱歌,就很好了。

 

MAYMAYMAYBAI:近年来国家似乎越来越重视国学经典,但为何我们高校的课程,以我就读的师范英语专业为例,没有开设想关的课程?难道这不是应该每个专业都需要的吗

 

柯小刚:是的,我们应该多呼吁,希望体制教育中有更多经典内容。我曾多次给全国范围的公外英语老师讲国学经典。

 

李凯:儒家经典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先秦儒家经典受专制思想的影响较小,糟粕较少,但也要讲解者有能力辨别和诠释。然而,在民间读经的语境中,这样的讲解者到哪里去找呢?高校学者不屑于走出象牙塔,而民间讲解者的水平不容乐观

 

柯小刚:此发言暂时不适合发表

 

吉大山:觉得活血化瘀和读圣贤书异曲同工,请问老师在理否?

 

柯小刚:在理。我在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的“国医大师传承班”上曾讲过一段类似的话,是说“疏肝理气”的道理,供你参考:

 

这个世界还是要先吃小柴胡汤。西方文化和科学已经成为现代中国自身传统的组成部分,非表非里,寒热往来,枢机不利,汗发不出,清下不来,只能和解,渐化渐通。单纯厌弃它是保守主义愤青。我也是快不惑的人了,不应该做愤青了。学者感情太丰富,其实不好。不要哭,不要笑,要理解。中国现代史这么走过来,无论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都是有它的道理的。前面讲座的一个部分中,我用文质史观解释了近代中国为什么那么崇尚西学的自身原因,而不光是外来原因。这不见得完全是坏事。有时候,虎狼之药也是要吃的,人参反而杀人。传统是个活物,活物就会生长化收藏,生长化收藏就会有气血条畅,也会有痰瘀壅阻,还会有气血亏虚。亏虚的时候要补,壅阻的时候要攻,要通。一味进补的愿望是好的,但该攻还得攻,攻完了再补。《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鹤鸣》)。《内经》云:“西方者,金玉之域,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历史很残酷,没办法,只能将错就错,不适合感情丰富愿望美好的人。整部《易经》和《伤寒论》不都是将错就错智慧的典范吗?这一向学医最大的收获就是更深体会了这个将错就错的道理。前几年还恶补了一些史书。现在感觉学医和读史很像,都是要仁心冷手,不像读经,纯是一片生机,读子,纯是一片智性的愉悦。美则美矣,肃降收藏不足,奉生者少。古人云,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文质彬彬之道也;《内经》云,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平阳秘之道也。文质生杀剥复鼎革,未可偏废。今天是剥尽了杀尽了革尽了,不能再攻再杀再革了,再攻就死了。现在要吃小建中汤,再吃十全大补。全民都要吃传统文化的十全大补、复脉汤、补中益气汤,让气血充盈,血脉健旺,阳气生发(参拙著《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Suney:老师您好!最近有很多针对两三岁小朋友的读经班,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柯小刚:要注意鉴别,很多是有害的。好的读经班也有。如何鉴别?家长自己要读经,然后才能鉴别。

 

西鲲子:柯老师您好,读经应当按照一定的次第进行还是可以诸经并读?如果有一定的次第,请老师推荐一下。如果可以诸经并读,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请老师赐教。

 

柯小刚:因人而异,我个人是都做过。按次第的话,亦先读《诗》《书》,并读的话,可通读《五经正义》,相互參稽。四书可先读,也可后读。自己先泛览,四书更易契入就先读四书,五经更易契入就先读五经。及其至,一也。

 

彼路斯何:柯老师你好,我是一名国学爱好者,个人认为国学就是六艺之学,六经之学,而非胡适所说的国故之学,本人自修六经,尤其欣赏孟子,夙愿是想在国学经典推广方面做些事,可惜大学所学理工学科,加之工作也与此无缘,请问如此境况如何能在不离职的情况下,通过业余到贵校国学院进修学习,以后从事国学发扬

 

柯小刚:欢迎啊,我们开办有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国学师资公益培训班,可在书院的微信公众号历史信息中查找招生信息。

 

北落师门:老师您好,我读过四书和传习录等儒家经典,史书也看了一些,很为我们的文化自豪,但有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记忆,当时觉得很好的东西过一段时间就慢慢忘了,更别说引经据典了,请问您是怎么记忆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柯小刚:我从小背诵经典,现在每天还温习。背诵和理解都是一辈子的事情,永远同时进行,无法分开。背诵和体会、理解、实践加在一起,叫做涵泳。不必追求背下来不忘,更不必追求背得多,至于所谓“包本”更是无稽之谈。背诵不是给人看的,是自己受用、反复涵泳。每天背几句都好,方便在坐车的时候、休息的时候、散步的时候、打坐的时候随时回味、涵泳,帮助自己反身而诚、修身养性。所以,背诵其实是非常好的修身方法。我近来批判“老实大量纯读经”的包本背诵,并不是因为我反对背诵,恰恰相反,是为了捍卫背诵,反对伪背诵。夫子云,恶紫之夺朱也。

 

则阳:柯教授,你好!我是一名80后,以前读书的时候很喜欢阅读儒学经典,也看了不少书,对个人的修养提升有很大帮助。儿子已经两岁,我在想,可否让孩子小时候多阅读一些经典,在这方面,不知道柯教授有什么好的建议?


柯小刚:幼童可以古诗乐为主,略作讲解,背诵,最好能唱。要跟孩子一起学。

 

FJLang:先生,读经能找到信仰吗?

 

柯小刚:能,但不是廉价的。

 

礼敬戒定慧:对于“生命的养成教育”,读经典的效率几何?我想,收入稳定、善亲友、情绪与发展心理学、佛教心理学、禅定瑜伽等,比读经点要效率高。

 

柯小刚:追求效率本身就会与“生命的养成教育”背道而驰。慎之!

 

早墙:老师,你好。我们学校有读经典的活动,跟着老师和同学一起读被儒家那种生生向上的精神所感动,但除此之外也就停留以此,并没有太多地去贴近它。近来考研,面对种种困惑以及自身的诸如得失心等等问题,在渴望改变这种困境的时候,也许才算是感受到了儒家的力量。如何正视自己,修正自己,安顿自己。

 

柯小刚:你这种情况,我个人经验,供你参考:或可精读《中庸》,要能成诵,念兹在兹,时时涵泳。我曾有朋友失意,我劝他读《中庸》,他日日朗诵,渐渐走出阴影,重新焕发生气,感到了生命的庄严和美好。

 

弥弥浅浪: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如何读传统经学

 

柯小刚:传统经学是成人之学,什么专业都可以学、应该学。或可买一套十三经注疏,先泛览,觉得哪一部有兴趣,就从哪一部开始。通读十三经注疏之后,再读更多的历代注疏。

 

爱的翅膀:孩子现在上五年级,之前在学校里有背诵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读起来琅琅上口,加上小孩子们的记忆力强,背诵还是蛮容易的,只是不太能理解意思。请问小学生怎样读经更好,家长应该怎样做?

 

柯小刚:家长必须自学,跟孩子一起学,还要学到孩子前面。一起背诵,最好能给孩子做一点简单讲解。自己一定要读古人注疏,不能只是背诵白文。包含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无追求数量、速度,要受用、涵泳,跟孩子一起体会经典之美、向学之乐。

 

幽游忧悠:老师您好,有一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今天读的四书五经是今文经还是古文经?这二者差别还是不少的吧

 

柯小刚;由于历史原因,今古文都有,譬如《毛诗》是古文,《春秋公羊传》是今文等,不一而足。差别当然很大,但起步可先不管,通读下来再说。

 

D次转角的L:柯老师,我是一名半导体行业的工程师,业余时间有很多都是用来阅读经典。现在从这一习惯中受益良多。从离经辨志到敬业乐群,从博习亲师到改风易俗。在这样一种成长曲线中,除了开班教学之外,可否有更多样化的形式能够让更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受益?

 

柯小刚:我们道里书院做了近十年的网络读书会,方便世界各地的经典爱好者一起学习,突破现场教学的空间局限。具体信息可查看道里书院或同济复兴古典书院的微信公众号。

 

人生彼岸: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喜欢古典诗词的在读本科生,平时也写诗词。现在有些人将现代事物添加到古体与近体诗中。您认为这是创新吗?这样好吗?

 

柯小刚:看怎么写。贴切就好,生硬就不好。

 

华胤夏:现在读经典应该按照什么书单去读,效率较高,或者说面能涉及又广,所费时间又较少呢,“老司机”指几条明路,使我等门外汉可以选择,按图索骥。

 

柯小刚:很难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个人经验:四书章句集注、史记、庄子、汉魏古诗,这几种可先找来通读,其中自己有感觉的章句可以背诵,反复涵泳。

 

stone:柯教授您好,我对经典没什么了解,您能否给一些指引应从哪阅读,有没有导读的书籍,谢谢!

 

柯小刚:我只能从自己的个人经验出发给你一点建议,仅供参考:《中庸》一篇,或可背诵,反复涵泳。同时,结合朱子集注,初步弄懂大意。将来在生活中反复背诵、涵泳,可能会有越来越深的体会。

 

绎道山人:对于国学经典的蒙学部分,《三字经》、《千字文》等,作为成人的我们初读也很受教育,想带孩子好好学一下,幼儿应该怎样来学习这些经典呢?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儿童学习的最佳时间是几岁?

 

柯小刚:蒙学也可以读一读,但不必太在意。“弟子规派”就搞坏了。方式和时间因人而异,要因材施教。所以,你必须认真观察孩子,跟他一起玩,发现的、了解他、引导他。“老实大量纯读经”所谓“13岁之前只能背不能讲,13岁之后解经”之说毫无根据,害人不浅。

 

千里含笑:柯教授您好,我非常高兴看到有关于国学教育的讨论,因为我自己对这方面感兴趣,一直设想将来我的孩子要从小学习经典,包括我们自己的和西方的。我对这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多,您能否直白地告诉我,究竟该如何读经呢?

 

柯小刚:上体制学校,课余跟孩子一起学,也可寻找靠谱的周末国学补习班。我们办的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公益少儿国学班欢迎报名。

 

小小蜗牛:柯老师您好,我是一枚大二学生,我一直觉得自己需要读书来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可是我对读传统经典没有恒心,也读不出多少东西,很挫败,请问您有什么建议吗?或者说您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给我吗?谢谢您。

 

柯小刚:或许可以读一些古人的传记、学案、语录等。如宋史道学传、宋元学案、近思录等。

 

爱抱怨的落伍者:教授好,请问读经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记得一句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是不是会使人们读书变得功利?如果读经有必要,需怎么读?

 

柯小刚:对的,确实可能变功利。我在《回归生命的学问:给读经学生的一封信》中有谈及,你可参考。怎样读?熟读精思,念兹在兹,涵泳往复。

 

Tu memonques: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吗?

 

柯小刚:这说法是很流行。有一定道理,也有局限。道理在于自立立他、成己才能成物;局限在于无论“民族”还是“世界”都只是局限在现代视野中,不知古典思想中更加浩大的“天下”、“中国”是什么意思。中国本来是一个文明概念,而不是民族国家。“天下”是比“世界”丰富得多的概念。越是天下的就越是中国的,或者越是中国的就越是天下的,这说法会更好。

 

一个蛋卷er:柯教授你好!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我对中国古典文学很感兴趣,但是现在学习压力比较大,除去吃饭睡觉和学习的时间,空闲所剩无几。所以只能抽空阅读这些经典书籍,那这种不系统不深入的阅读我该坚持下去吗?这种零散的没有指导的阅读中难免会遇到错误的观点,我又该怎么判断是应该吸收还是舍弃呢?

 

柯小刚:我中学的时候更惨,因为在农村,连书都没有,得一本则拳拳捧读。不在多,在用心体会涵泳。记得我初中的时候好背宋词,得一首则反复吟咏,乐在其中。所以学者贵用心也。系统不系统不是设计的,是自然而然的。不契,则于此一系自然放弃,终不系统;契,则自然会旁搜侧讨,绵绵瓜瓞,左右流之,不期然而成一系统矣。至于判断,则往圣先贤经传注疏不妨先读,然后自有判断。

 

郭潇枫:古代一套儒学,一定程度可以帮助今天高速发展的中国,对人的教化和约束,形成一套正确的价值观。但到头来还是老祖宗的东西,我认为儒不如法!

 

柯小刚:你提到“教化和约束”,但法家之弊是能约束不能教化,所以它的约束是外在的强制,并不能形成你说的“正确价值观”,而儒家重教化,由内而外自然形成自发自觉的约束,也就是养成真正的自由,这才是有利于“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方法。

 

古原野草:我们国家治国理论来自唯物主义,唯物的理念无不充斥这整个教育系统内,进而和社会意识形态互相呼应,似乎积重难返。儒学或经典教育效果融入已有的教育体系内恐怕也会被同化,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儒学想要复兴需要靠有良知的私塾教育,或者家庭教育,难以指望公办教育有作为。

 

柯小刚:不必这么绝对。我提倡多元化的教育。中国自古即如此,钱穆先生多言之。公共教育也在主动积极调整,容纳更多传统文化内容,克服意识形态教育的教条化、僵固化,以及现代职业培训的工具化。这样的进步应该欢迎和鼓励,而不是像有些私塾读经宣导者那样妖魔化体制教育。另一方面,儒家学者应该身体力行,恢复民间讲学的传统,开办私塾和书院,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健康的另类教育。不过,儒学界和读经界应该形成自律和纠错机制,防止极端化、宗教化、传销化、民粹化、反智化、野蛮化、愚昧化发展,引进良性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完善。政府也应该更加开放,鼓励教育多元化探索,给私塾和书院以合法化空间,同时也应该加强监管和引导,不要动辄查封,或者放任不管。我本人虽是学院学者,但一直致力于民间书院和社会公益教育,提倡体制内外结合,提升国学读经品质。道里书院、同济复兴古典书院都是这样的尝试。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可以共同探索。

 

ttkbank:通过经典的阅读,觉得自己内心充实了,但像您说的,我始终把这些阅读作为我“人的养成”,心灵的愉悦,仅此而已,没有找过致用的方法,可以给些建议么?


读这些在我的环境是很另类的行为,据我知道的,读这些的人寥寥无几。想知道,当今成年人有多少人读经典的人呢?有没有相关的调查?

 

柯小刚:传统经典的经世致用并不是直接的可用,而是通过养成人格性情,自然能在具体生活和工作中发用。多少成年人读经典?我举例吧:我们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初次招生名额30人(针对社会学员),有600人报名。当然,没有机构能代替你自己阅读。任何机构和老师都只是外在帮助,并不重要。

 

搁浅:教授您好,我是一个法学大二的学生,同时也是狂热的国学爱好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我觉得在生活中应当“以老庄为体,儒墨为用”而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儒学的尊崇,您怎么看。

 

柯小刚: 爱好自然好,狂热不必。尤其是,你如果“以老庄为体”,那就更不宜狂热啊。要学会平淡,“听之以气”。“体”、“用”要自己去涵泳体会,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自然有得,不必急于下结论。

 

蔡伟霖:您好!今年有一套《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视频不您有看过吗?身边有中年长辈因为它而把自己的家庭变得一团糟,网上一查发现这种现在不是个例。请问您如何看待这部视频?谢谢!

 

柯小刚:圣贤教育平易正大,不是那种太过煽情的东西。礼是适度,情之节文。煽情诚然可以唤醒现代人的麻木,但无节的煽情却过犹不及,同样会给正常家庭生活秩序带来扰乱。《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之道才是真正的圣贤教育。

 

东云:您好,读经是读经典还是读经书?读经就是读四书五经老庄之类的哲学?对孩童是否可以绕过这些哲学经典,不扯哲学,去读古文散文,如古文观止等,更多的是进行一种古文的学习,这样会不会更好

 

柯小刚:都要读。真去读古文的话,你很快就会发现,所有古文、古诗词的根基都在五经和先秦诸子里面。读史也很重要。对于幼童来说,诗、乐和书画的学习可能是更重要的。

 

霜刃十年:先生对健身如何看待?世人对儒家的印象大多都是文弱书生,这是误解还是儒家经过历史演化形成的新特色?六艺中射、御如何在当代儒学复兴发挥作用?望无竟寓先生解答。

 

柯小刚:我每天会打坐、拉筋、慢跑,常常爬山、徒步、画画、写字。西方所谓“体育运动”走向不利健康的发展方向,运动过量,伤害生理,应该反省调整。古代西方其实并没有如此极端。中国传统文化素来重视健身,发展出了非常合乎生理的养生方法。简言之,以合道为原则。道并不玄虚,合阴阳四时节律即为合道。所以,养生之要在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勿懒惰以废生,勿纵欲以伤身,每天迎接第一缕阳光,天黑则思潜养。勤身不殆,但勿追求肌肉身材速度力量;虚心静养,但勿懈怠懒惰,丧失生机。人身最宝贵一个“生”气,养生所以全身,全身所以尽性矣。射御之道亦在此,但不必拘泥形式可矣。射礼可复,御则非今日平民所能为者。书画于我则小六艺矣。读书大六艺,书画小六艺,时时静坐、徒步,徜徉天地间,不亦乐乎!

 

asura:若给十三经排个序,您认为当前启蒙教育的阅读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排列呢?

 

柯小刚:这个好多人有过排序,你可搜素了解。我不排序。我建议因材施教。私塾教育是另类个性教育,尤其应该而且有条件因材施教。如果是家长教孩子,或者自学,就更加可以。要善于发现孩子或自己的兴趣所在,找一个出发点。或可先大概泛览一下,然后找到一个点开始深入。途中还可以调整改变。十三经是一个整体,从哪里开始都可以。及其至,一也。不过,一般来说,“兴于诗”,从《诗经》开始还是最好的。《易经》不宜早看。从四书开始,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四书是六经门户。我个人经验:从《中庸》开始,熟读成诵,自然受用无穷。

 

那季花落、乱了流年:请问马王堆版的道德经与现流行的道德经该读哪一本呢 两者到底有多少差别?

 

柯小刚:流传本、出土本可以相参,历代注疏也宜相参。熟读精思、涵泳日久,你会得出自己的判断。读经是为己之学,勿道听途说、盲信盲从。

 

且听风吟:现在有哪些组织或机构做传统文化教育较好?能否介绍一下他们的模式?

 

柯小刚:全日制的读经学堂目前很多有问题,我不推荐。周末学习的机构要注意甄别商业化的、传销化的、宗教化的,不要上当。一个好的机构,应该是开放的,能自我批评的,而不是封闭造神的。

 

Glenn:老师你好,我很喜欢经济学当中利己这个概念,所以我们读经可以是功利的,也可以是修身养性的,因此都能带给我们收获。我想希望老师能够列举一下,在读经的过程当中将收获用于生活的例子。希望老师的过程能带给我们启发。

 

柯小刚:我上初中时的一个暑假,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论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经典,因为文革之后的农村根本接触不到什么书。我一下子被吸引,捧读不倦。那时我大哥跟大嫂谈恋爱,小两口常闹些小矛盾。我就在他们的蚊帐夹子(木头的那种)上写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希望他们能看到,或许能开心起来,不要再闹矛盾了。


大学的时候,我开始练习静坐。又一次感觉神识要离开身体,要去到外面飞翔。有人可能会高兴,这不是快出神通了吗?我何不飞到隔壁宿舍看看,或者飞回老家看看爸妈?不也是一种炫耀的谈资吗?但这对我没有吸引力。我那时就在心里反复念叨夫子之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然后神识就回来了,复归平常。

 

bulaoqingshan168:该不该读儒家经典?我感觉老子的道德经、黄帝四经很好!哲理性很强。

 

柯小刚:都找来读读,自己反复体会、比较,在生活中反省,自己走出结论。注意无论儒道经典,读书要读古人注疏,不要只看现代人的解说。

 

顺哥:请问教授如何评价王财贵及其读经的倡导与做法?谢谢!

 

柯小刚:据我了解,他们起初做得很好。但是,自从提出“阿猫阿狗办学法”、“全日制老实大量纯读经法”、“包本背诵法”等一系列创新理论之后,在实践中发生越来越严重的偏差,吸引了大量投机分子转投读经,导致各地学堂素质迅速下滑,不负责任,为了包本效率而对孩子采用高压强制方法,乃至滥用体罚等等。近年来,很多学生和家长、堂主、读经教师、儒家学者、公众媒体持续提出问题,希望他们能调整改变,但是结果令人失望。他们的回答一概是“人病也,非法病也。”奈何?

 

无尽之洋:请问,传统文化有哪些精华?能用精炼的文字描述下?

 

柯小刚:太多了,我只讲自己最受用的一点。《中庸》云:“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大学的时候听见一位老师说到这几句话,极为震撼,莫名所以的感动,让我一下子觉得找到了人生天地间的意义,这一辈子都要朝那个方向奔。

 

bibittt:可否介绍下(比如)欧美的“读经”教育?

 

柯小刚:举个例子,譬如我有个学生在美国的圣约翰大学读过,算是一所美国的“读经大学”吧。他们除了阅读古代经典之外,没有其他课程。主要是古希腊罗马经典的哲学、历史、文学经典,也有少量中国和印度的,同时还包含欧几里得、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原著等(是作为经典来读原文,不是抽取其中的所谓原理、定律来学)。当然,这个例子比较另类。更主要的“读经教育”可以参考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之外,他们非常重视经典通识教育。近年甘阳和刘小枫先生在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做的博雅学院、古典班等尝试,基本是受芝加哥的启发做的。我们办的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也是类似尝试,只是出了面向高校外,我们还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性质的经典通识教育。就西方情况而言,遗憾的是,西方“读经教育”实际在衰落。譬如在德国的文理中学,原来都是必须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经典的(黑格尔就做过中学校长),但现在却大量取消了。德国中小学也几乎不读歌德。大学里的经典教育也比以前少了很多(无论通识还是专业),去年西方各国和日本都在削减人文和艺术学科,引起很大争议。连意大利的中学都把原先必须的拉丁文改成了英文必修。日本和韩国的古典汉学教育也比以前差了很多。台湾更可怜,“去中国化”成为政治正确,中国古代经典跟着遭殃。台湾社会的文化基础正在被掏空,将来必然影响其现代社会的健康发育。同时,原教旨保守主义和民间偏执型的宗教却又在世界各地兴起。世界变得越来越浅薄,也越来越危险。实际上,只有通过古典教育才能让人学会明智通达、疏通知远、宽裕温柔,解决当代的很多问题。可喜的是,中国正在成为西方古典学和古典通识教育的重镇,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在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研读西方古代经典。同时,中国书院和私塾传统也在复兴,体制内大学和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不负责任的全日制私塾滥用了人民群众学习经典的热情,野蛮背诵,简单粗暴,糟蹋了经典,戕害了儿童,非常令人痛心。

 

像模仿水的沙子:老师你们,我不是很了解这些读经运动,请问读经的范围是指?

 

柯小刚:五花八门。以前流行的是“弟子规派”,问题很大,已经式微。目前流行的是“老实大量纯读经”学堂也已经暴露很多问题,引起争议。另外还有很多模式,都在探索。我认为社会应该鼓励多元另类教育探索,但同时应该引进纠错模式,防止民间读经走向宗教化发展。

 

Su:教授,您贯通中西,那么西学的传统经典应该去阅读哪些?

 

柯小刚:贯通中西不敢当。西学传统经典可从古希腊读起,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索福克勒斯等,都是必读的。不过,跟中国经典一样,不借助注疏很难进入。建议可读“经典与解释”丛书的西方古典注疏本,较易入门。从希腊化时代的著作入手也是个好办法(斯多亚派等),方便承前启后、通古今之变。思想通史性的现代著作,如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等,也会很有帮助。

 

一个蛋卷er:背诵经书有意义吗?老师和我们说只有在背诵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可以跳过背诵直接去理解作者的想法吗?

 

柯小刚:我从小喜欢背诵,现在还在每天背诵经典。儿童教育,无论是否经典教育,背诵都是极好的方法。问题在于:“老实大量纯读经”的方法根本就不是背诵(详细分析请参见拙文《当代社会的儒学教育:以读经运动为反思案例》,见“道里书院”微信公众号)。而且,在真正的记忆和背诵里面,必然含有某种感受和理解。片面排斥理解的记忆并不是记忆,没有记忆参与的理解当然也不可能深化。然而,在生硬割裂记忆和理解、割裂13岁之前和之后的“老实大量纯读经”方法里,既没有记忆,也没有理解,只有机械化教条化的强制。这种方法根本就不是“教育”,而是对儿童的残害。“跳过背诵去理解作者”当然可以。背诵并非理解的前提,相反,理解或感受是背诵的前提。有所感受,有所领悟,有所理解,背诵自然而然,也很快。当然,如果想加深理解,最好熟读、背诵,反复涵泳体会,理解自然日深。

 

古原野草:您好,柯老师,现代全日制的义务教育容易让家长和学生不自主的陷入其中,从而无法弥补人文教育的漏洞,更不要提学习儒家经典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少部分人有能力且愿意摆脱这样的困而去全面读经典也似乎是迫不得已而选择的,如果在读经的同时兼顾现代义务教育的内容,但不受体制限制,会不会是更好?

 

柯小刚:对的,你的设想很好。我建议家长自己要跟孩子一起学经典,然后在课余时间就可以带孩子阅读体制内学校不能充分提供的古典教育。另外,选择靠谱的古典教育机构,送孩子去参加周末学习,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也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办的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就有公益的儿童国学班。不过,这些还都只是不得已的措施。希望将来国家能更加开放,鼓励多元化的另类教育,引导和规范全日制私塾的尝试,改变要么取缔、要么放任不管的现状;同时,如果能在体制内教育中增加更多更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大学增加中西古典通识教育,就更好了。

 

Mercurius:柯教授您好。我想请问您在当代社会秩序之中学习“国学”(或许是近年产生的新概念)有现实意义吗?还有您认为了解中华文化通过阅读学习传统的儒家十三经等经典效果好还是阅读如《容斋随笔》等笔记小说或《古文观止》等集效果好呢?谢谢您啦

 

柯小刚:当代社会秩序的基础恰恰是古典。学习古典并不是复古,而是为了建设当代和未来。现代社会很多问题来源于现代人的“作”,起源于现代性的不可一世、骄傲自满、对古典智慧的无知、从而养成的狭隘封闭心灵。所以,现代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有着最顽固封闭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时代,是发生了最严重战争的时代,是自我感觉最好的时代(进步的不得了啊,比古代,呵呵,那是没法说啊,微醺,微醺~~)

 

第二个问题,读什么要看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性情和经典文本的陶冶之间是互动的。我们根据自己的性情会有自己的选择,但经典也会提高我们,持续改变我们的选择,让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好。所以,我告诉你什么更好,什么次好,这没用,必须自己去读、去感受、去思考、去判断。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