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齐勇作者简介:郭齐勇,男,西元一九四七年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学院院长,现任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社会兼职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学与现代化的新探讨》《熊十力哲学研究》《熊十力传论》《守先待后》《文化学概论》《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等。 |
当代书院要提升品质 儒学通俗化不是庸俗化
作者:郭齐勇
来源:凤凰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十一日丙申
耶稣2016年9月11日
2016年9月10日,中华国学传统与当代书院建设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在武汉市东湖景区经心书院内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20余位专家学者,全国40家书院和相关国学机构负责人参与了会议。当下各地书院呈现复兴之态,民间书院的生长也令传统儒学变得十分“接地气”,但品质方面却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那么当代书院应该如何提升品质?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经典?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经心书院山长郭齐勇先生在大会发言环节,针对以上问题等发表了看法,凤凰国学特录如下,以飨读者。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经心书院山长郭齐勇
各位专家讨论、切磋、汇报,今天书院应该如何提升品质。读什么书,什么经典,何为经典,几年前的传统,慢慢大浪淘沙,书浩如烟海,但毕竟是有经,经者常也。经是含有国家历史文化精神的一个常道,所以经也者恒久之治道,经者是常也、久也,记载久远之道的书,有其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当然是在知识体系之上的。为什么反对儒家的人总是攻击四书五经?长期以来我们的智慧不如祖宗,祖宗多少年以来在浩如烟海的经典里面找到了常经、常道。
为什么要读经典?因为经典中有民族的常经、常道。为什么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在经典里面,不是说佛经不重要,道经不重视。中国安身立命之道,中国社会的整合,很多价值性的信仰系统在四书五经之中。这里面有大同,是广义的大同,就是中华民族公共性的精神资源,这是道德资源。
怎么样读经典?经典诵读不能只停留于背诵,经典诵读推了三十年,很多人只强调背,背也很重要,但也要理解,经典诵读是与古代圣贤做心灵的沟通,我们要有敬畏之心,真正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传统书院是经典也好,是文化精神也好,是道德也好,是一个载体。所以说儒者本心良知向外展开,还是要学习六经四书。所以书院是官学系统之外的一种古书的教育系统,自身的文化精神大体上是坚持道统,有宏大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想。因为官学和科学挂钩比较紧密,书院还是救治时弊,培养终极关怀,以道修身来治世,完善人格和强烈的今世关怀。另外书院打破官学体制,承载自由讲学和批评的精神。书院发展中会得到官方的支持,是官民相互渗透的一种产物,但总体上有独立性、自由性,培养士子批评的勇气,另外强调知识本身的特点。书院自立自重,不随人俯仰,自由讲学切磋。另外书院培养了一批批的士子,推动民间讲学之风。
当前的书院也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今天如何提升书院的品质,一定要领悟传统书院的精神、办学理念,弘扬书院制度与规范。重要的是要有前进的心态,要有终极性,要把书院变成立志悟道、修身成德、关爱他人的道场,需要继承大学三纲八条目。书院是学习经典的圣地,一定要以教学学习为主,要持之以恒,要对承载常经、常道的四书五经的儒释道经典加以建立、体验、领悟,要读原本经典。
现在是碎片化时代,很多很多讲学,有的人只习惯于听这个专家讲,听那个专家讲,不读书,所以还是要一个自读经典,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另外书院还具有独特性、批判性,要有独立的人格,当然书院还要有开放性。最后书院还要接地气,同时还要坚持原则,坚持书院纯粹性、理想性,担任起教育功能。和宗教徒相比,五诚不及,要像他们一样在民间推广。这次特地邀请到做民间的社区儒学和做乡村儒学的一些典范过来,我们应该是让儒学进入社区、乡村、课堂、机关、民房和寻常老百姓家,要注意通俗化不是庸俗化,还是要坚持正道、正讲,反对歪讲、邪讲。总是要把书院办得更健康、更完美、更好,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姚远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