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儒学融入现代社会
作者:张锦林
来源:“中国视窗”网站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十三日戊戌
耶稣2016年9月13日
儒学是中国的传统国学,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同时又是世界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之一。她是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一艘巨轮。从悠远的历史长河中驶来,还将驶向人类美好的明天!
儒家思想在百年中国的历史语境中,升降浮沉,承转启合,遭遇过灭顶之灾,也有过复苏转机。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市民社会的日渐成型,人心和世道的返璞归真,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新儒家思想,开始孕育发声,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社会思潮,并且带动起一定的社会践履运动,在文化和社会诸多领域,矫正各种激进偏颇的观念、认知和行为,在恢复一个社会的常识、理性与传统方面,日益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对于当今的新儒家思想,在中国百年激进主义一路横行、传统文化惨遭破坏的现实境况下,新儒家基于中国古典的历史文脉,发扬儒家义理、正人心、辨是非、明道德、崇文明、重教化等功能,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实现中国梦,适应先进文化的现代中国社会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社会意义。我们亟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道德实践,着力建构新的世界化儒学,积极影响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发展,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
儒学的“返本开新”,首要问题是保住“本”这个核心价值,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儒学,就容易走偏甚至迷失。儒学的最大特征是“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倡导一种自主自强之德、返本之德、创化之德、求同存异之德、包容之德、信任之德。儒家的真精神在于革故更新,而不是盘桓于古代那些已死的典章制度,而是推陈出新,与现代社会政治诉求相互契合的时代精神,致力于中国社会的自发秩序,在法治、宪章和自由经济的社会扩展中,求得文明之道。这才是活生生的儒家,才是赓续古今的儒家真精神。死守古代教条的儒家不是周孔之道,其实早已背离了孔子,现代新儒家应该向现代世界敞开,向西方社会敞开,世界大同,天地一心,这种普遍主义的人类精神,才是儒家的真精神。
儒学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儒家思想实践仁道、寻求义道,建立礼制亦即行为规范。儒学关注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实现,注重发挥人性中积极进取的一面。儒学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即圣人之道人人都当行也可行,行不行则在乎个人自觉与否。儒学先不问效果,强调自强而后助人、自强而后立人、自强而后达人,强调“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儒家思想以其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认知,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关系等一系列方案。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与为一;提出了天下大同的理想,主张民为邦本,以和为贵;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博爱;在处理与自我关系上,克己复礼,正心诚意。儒家思想是一种大智慧,包含对世俗的关怀,阐发了人伦思想。儒学并不只强调人在组织里扮演一个角色,更注重的是由独立的个人组成家庭然后形成国家,强调在集体和组织中保持人的独立性。儒学重视真诚,重视人的真性情,重视对生命体验、生命价值的真实表达,尤其重视辨清是非善恶、把握取舍去留。
中国的和平发展,雄辩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精华的自尊和自信不断增强。当此时刻,我们应更加积极地开发儒学这座宝库,使其日新月异,在散发古老光辉的同时展现崭新的时代风采,推动儒学融入现代社会,让现代人更文明儒雅。
责任编辑:姚远
【下一篇】【唐安仁】吾父吾师——回忆我的父亲唐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