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孟之乡到“首善之区” 用传统文化滋养城市之魂

栏目:庙堂道场
发布时间:2016-09-23 20:35:56
标签:

 

 

从孔孟之乡到“首善之区” 用传统文化滋养城市之魂

来源:东方圣城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廿三日戊申

           耶稣2016年9月23日


 

 

 

 

 

“百姓儒学节”首次让普通群众参与祭孔这一神圣仪式,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成殿前的“杏坛讲学”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孔庙

 

东方圣城网讯(通讯员梅花于惠)在曲阜,明故城内,孔府、孔庙历经沧桑依然矗立,成为当代瞻仰祭拜至圣先师孔子、感受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将这份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做好传承、不忘创新,曲阜在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建设“首善之区”的道路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复兴发展之路。

 

古风犹存,共襄传统文化的再繁荣

 

每年的9月28日,随着一声“启——户——”,大成门缓缓打开,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正式开始。作为祭礼规格最高、程序最为严谨的官方祭祀仪式,祭孔仪式现在不仅每天得以在大成殿前展演,还向全市群众敞开,普通民众也可加入到祭祀队伍中。

 

息陬镇小峪村村民王西社作为镇街祭孔队伍中的一员,已经连续两年参加了百姓朝圣活动,对正衣冠、行鞠躬礼这些基本的礼仪也熟悉起来。“我是村里人,没想到祭孔这样的大事儿俺也能有机会参加,自豪着呢,对孔子的尊敬也更多了。”

 

自2014年起,曲阜开展以“儒学让百姓更幸福”为主题的“百姓儒学节”,推出了百姓朝圣、论语进万家、师生节、书香门第评选、邻里一家亲等多项主题活动。期间曲阜还推出了全国教师免费游“三孔”活动,连同之前的游客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等,共同实现了景区由旅游观光向教化传承功能的转变。

 

在传统文化传承复兴中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当下的曲阜以自身文化底蕴优势为依托,开始了“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等多项以传统文化滋养道德养成的实践。“爱”“诚”“孝”“仁”,曲阜从儒家文化中提取出“四德”,成为“彬彬有礼道德城市”的建城之本。先后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等建立起“彬彬有礼教育学校”,成立4800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编写并免费发送10万份特色传统道德文化教材,基本实现对64万市民礼仪培训的全覆盖。

 

根植于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曲阜于2014起启动百姓儒学工程,实现了孔子学堂在405个村的全覆盖。通过“一村一座儒学书屋、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等活动,促成了“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景象。

 

曲阜防山镇钱家村,村民史广冰切开了西瓜,儿子抱起一块就跑到老人面前,脆生生的说了句“奶奶吃西瓜,我再去给爷爷拿!”“原来在外面打工,为了多挣钱很少回家,连父母病了也很少去照顾。”史广冰说,“过年回家时,听村里的儒学老师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讲要供老人吃喝、更要陪伴老人。”

 

想到家里上年纪的父母,史广冰辞去外地的工作,在镇上找了份活,他说虽然挣得少了,但这样就能天天回家、陪在老人身边照顾孝敬他们。在家里发生变化的不只他自己,孩子也变得更加听话、孝敬长辈。最细微直观的变化是,全家开饭时从谁先落座谁吃,变成了第一碗饭一定要盛给父母。

 

推陈出新,找寻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礼之用,和为贵”,语出《论语·学而》,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将其译作“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在曲阜,这句话不仅被印在了传统文化展示牌上,还在实际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实现了具体化运用,这就是已经遍布405个行政村的“和为贵”调解室。

 

在曲阜书院街道宫家村,村支书宫建正对上半年村里“和为贵”调解室所化解矛盾的各项材料进行归档,“村里不会出啥大事儿,小事儿倒是三天两头就会有,最多的还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乡村作为传统文化最后的保留地,流失少、更容易唤醒,以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解决问题精髓的‘和为贵’调解室,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曲阜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说,只有带着“和”的想法进行调解,才能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因此曲阜以“法德相济”为依托,将“和”作为乡村治理的新途径,截至目前,已累计调解各类纠纷案件3000余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8.1%,2015年全市村级信访量同比下降20%。

 

既要解决村居里的问题,也要做好村居关系的融洽工作,预防问题的产生。与“和为贵”调解室相得益彰的是曲阜的“乐和家园”工程。

 

去年起,曲阜引入乐和家园“一站(社工站)两会(联席会、互助会)三院(文化大院、乐和书院、百姓庭院)六艺(耕读居养礼乐)”社区建设新模式。引导居民通过参与社区事务以实现个人价值,树立自立、互助、公益的道德观念,因此,在参与基层群众自治管理之外,通过传统文化带动社区居住氛围的改变也成为“乐和家园”建设的重要使命。

 

在书院街道的书院村,原来花钱雇人来打扫卫生,村民参与度低,环境意识也淡漠。而现在,每次打扫卫生都由互助会主动负责,一个月里共有义务大扫除4次,每次至少六七十户参与。清洁管理,已经成为村民们主动承担的公共事务。“现在,论家长里短的少了,孝顺老人的越来越多了;矛盾摩擦少了,主动为村‘两委’出主意帮忙的多了,村里也有更多精力去发展集体项目去了!”书院村党支部书记杨红高兴地说。“乐和”理念已经在全市得到推广,目前曲阜在10个“乐和家园”示范村共成立13个互助会,推选乐和代表200余人,协助村委解决公共事务60余件。

 

将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社会价值相结合,曲阜还启动实施了“全民修身全民守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在居民中深入开展修礼、修德、修身和学法、遵法、守法等活动,提升居民素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殊途”同归一种文化滋养一座城

 

曲阜是一座旅游城市,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旅游环境密不可分。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三孔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7.8万人次,三天假期内未出现一起旅游投诉,这正得益于道德建设取得的成果。

 

陈琴琴已经在景区工作10多年,但仍被要求参加了4月15日举行的“三孔”景区导游准入考试。不仅如此,在关于导游的管理制度中,还包括了一份新“档案”,即《曲阜市导游员诚信档案》,里面详细记载着导游从业过程中所接受的各种培训、奖励、处罚、游客投诉、表扬等信息。随着曲阜诚信体系建设平台的启用,关于导游诚信的考核被作为旅游指标、连同文明指标、师德指标一起,构成了曲阜诚信建设的三大特色体系。

 

在打造“道德之城”这张城市名片的同时,曲阜也在用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外来游客的道德行为,通过开展“美德游客”评选,让游客受到道德的熏陶和感召,目前已评选出920多名“美德游客”。道德涵养着城市精神,提升了城市品质,仅去年一年,曲阜就评选出“曲阜好人”等各类道德典型1000余名,道德建设的成效正日益显现。

 

依托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曲阜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日益壮大。几年间,曲阜加快建设文化国际慢城、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蓼河20里现代版清明文化上河园等重大文化项目,加快干部政德培训基地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凸显,逐渐形成属于县级行政区域和历史文化比较厚重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模式。

 

在老曲阜人的想法里,从没有想过文化能跟曲阜的经济发展产生联系;而今,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道德力量,已经创造出道德“GDP”,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剂良方。曲阜已连续3年获得济宁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第一名,群众满意度工作连续3年蝉联济宁市第一。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