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曾子的“功夫”不一般——《论语新识•学而篇》第四章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6-09-24 14:52:07
标签:
刘强

作者简介: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笔名留白,西历一九七〇年生,河南正阳人。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诗》主编。兼任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世说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台湾东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等。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儒学与古典诗学、文言小说的教学与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及书评随笔200余篇,出版著作《世说新语会评》《有刺的书囊》《竹林七贤》《惊艳台湾》《世说学引论》《曾胡治兵语录导读》《古诗写意》《世说三昧》《魏晋风流》《穿越古典》《清世说新语校注》《论语新识》《世说新语研究史论》《世说新语资料汇编》《四书通讲》《世说新语新评》等二十余种。

曾子的“功夫”不一般——《论语新识•学而篇》第四章

作者:刘强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廿四己酉

          耶稣2016年9月24日

 

 

 

  



1.4曾子①曰:“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④?传不习乎⑤?”

 

【今注】

 

① 曾子:曾参(shēn),字子舆,南武城人。孔子晚年弟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后死于鲁。

② 三省(xǐng):省察三事。又有以“三”为“多”者,今不从。

③ 忠:尽己之谓忠。

④ 信:在己之谓信。

⑤ 传不习:“传”有二解:一,师父传于己;二,己之传于人。皆可通。习:实习,践行。

 

【今译】

 

曾子说:“我每天都在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效劳,有没有尽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实守信呢?老师已传授给我的,或者我将传授给学生的学问和道理,我自己有没有身体力行呢?”

 

【今读】

 

此章又承上章,谈忠恕之道,而“忠恕违道不远”,故属正面论仁。

 

曾子也是孔子晚年弟子,深得孔子真传,博学慎思,守死善道,颜回之后,一人而已。颜回大智若愚,曾子大忠似鲁,皆能于孔子之学有所承继与发明,不愧为孔门高弟。曾子为学,忠信之外,尤重“恕”道。孔子尝问他:“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则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后子贡亦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孔门学问,一以贯之的即为忠恕之道,而忠恕之间,恕道尤重于忠道,不能尽忠道或因能力不够,情有可原;有违恕道则涉及道德底线,理不可恕。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必在孔子告以“一贯”之后;盖其所谓“三省”,即反求诸己,正是践行“恕”道之修身工夫。故曾子之学,实亦孔学逐步心性化或曰“内圣”化的重要过渡,所谓“不待言心而自贯通于动静之间者也”(黄震《黄氏日抄》)。曾子所反省者有三:一曰忠,二曰信,三曰诚。

 

先说“忠”。中心为忠,存乎心而发诸外,忠即是“表里如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之“忠”,即尽己之心以待人,涉及一切“人我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含师徒)五伦,皆在其中。通常以为此乃言臣下对君上之忠,难免以偏概全,失之狭隘刻板。

 

次说“信”。人言为信,言不信则行不果,信即是“言行合一”。五伦之义,朋友主信,故曾子以不信自省。此亦从孔子“主忠信”、“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言忠信,行笃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等教义中来。

 

再说“诚”。“传不习乎”并无“诚”字,而实与“诚”有关。“传”有二解:一曰师父传于己,二曰己之传于人,皆涉及师徒转相授受之学问。“传而能习”呼应首章的“学而时习”,实则亦关乎“知行合一”。《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记曾子说:“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不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行也。”王阳明良知学之知行合一,当受到曾子此言之启发,而其殁后,门人录其所传者曰《传习录》,正取曾子“传不习乎”之义也。

 

三句合而论之,又可与有子“孝悌章”相发明。盖涉及父子、兄弟两伦关系,以孝悌为本;而与朋友、师弟子乃至君臣上下有关者,则以忠恕为要。孝悌乃行仁之本,忠恕乃行仁之方,无孝悌则无以为人,违忠恕则无以为道。故朱熹《集注》云:“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而三者之序,则又以忠信为传习之本也。”

 

今按:此章系曾子首次出场,位列《论语》首篇也即全书第四章,实则大有微妙。柳宗元《论语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或问曰:“儒者称《论语》孔子弟子所记,信乎?”曰:“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何哉?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然则有子何以称子?曰:孔子之殁也,诸弟子以有子为似夫子,立而师之。其后不能对诸子之问,乃叱避而退,则固尝有师之号矣。今所记独曾子最后死,余是以知之。盖乐正子春、子思之徒与为之尔。或曰:孔子弟子尝杂记其言,然而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

 

柳氏盖以《论语》最后成书,乃曾子之徒(包括乐正子春、子思等人)所为也。今人杨义经过详细考辨,以为《论语》的早期编纂,确乎存在“文化地层叠压”之情况,仲弓、有若及曾子学派先后主导了三次编纂工作,曾子所以能以孔门传道者面目出现,当与“曾氏家族是在鲁地经过数代经营的殷实家族”有关。“无论从《论语》篇章学,或是从儒学演变趋势而言,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章的设立,实际上是《论语》中曾子路线的确立”(《论语还原》,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114页)。此论上承柳宗元之说而另有创获,可谓读书得间矣。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