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作者简介: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笔名留白,西历一九七〇年生,河南正阳人。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诗》主编。兼任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世说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台湾东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等。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儒学与古典诗学、文言小说的教学与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及书评随笔200余篇,出版著作《世说新语会评》《有刺的书囊》《竹林七贤》《惊艳台湾》《世说学引论》《曾胡治兵语录导读》《古诗写意》《世说三昧》《魏晋风流》《穿越古典》《清世说新语校注》《论语新识》《世说新语研究史论》《世说新语资料汇编》《四书通讲》《世说新语新评》等二十余种。 |
举头三尺有神明——《论语新识》八佾篇第12章
作者:刘强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十二丁卯
耶稣2016年10月12日
《论语新识》,刘强撰,岳麓书社2016年9月版。
3.12祭如在①,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②,如不祭。”
【新注】
① 祭如在:祭祖如祖在。如在,好像真在此接受祭祀一样。
② 与(yù)祭:与,参与。吾心参与吾身之礼仪中。
【新译】
祭祀祖先时,(要心存诚敬)就好像祖先真在接受祭祀,祭祀神灵时,也好像神灵真在那里受祭一般。孔子说:“(参加祭礼时)如果我没有参与其中,便如同没有祭祀一样。”
【新识】
本章承上两章,谈祭礼须诚敬。“祭如在”,指弟子平时见孔子祭祀祖先与神灵之时,心怀孝敬,容止庄严,就如同祖先和神灵真在那里接受祭祀一般。《礼记•祭义》说:“斋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斋三日,乃见其所为斋者。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旋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又《礼记•玉藻》:“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礼记•祭统》甚至以为“祭者教之本也”,“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这些记载,非仅礼仪之规定,实乃致祭时内心情感之真实体验,因而感人至深。
“祭如在”含义有三:一是“不在”,祭祀时祖先确乎不在,这是一事实。二是“曾在”,祖先生命确乎存在过,否则断不会有我在此祭祀,这又是一事实。三才是“如在”,正因“曾在”之祖此时已“不在”,临祭之时,更须因时追思,孝心诚笃,以期与祖先之魂灵相交接。故《中庸》记孔子言宗庙之礼说:“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祭礼乃是礼制对于孝亲之连续性的要求,正是这种孝的不以生死定有无的连续性,使人类摆脱了丛林法则和动物世界。
“祭神如神在”。神指外神,即天地、山川、社稷、五祀之神,虽若有若无,难以证验,然在祭祀时,亦当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中庸》)。儒家虽不主张淫祀,但却将起孝起敬、诚意正心当作一种修身养性的涵养功夫,故朱熹《集注》说:“祭先主于孝,祭神主于敬。虽孝敬不同,而如在之心则一。”范氏亦曰:“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此即民间所谓“心诚则灵”。
“吾不与祭,如不祭”,盖有两层意思:一是说祭祀之事,必须身体力行,责无旁贷,别人代你祭祀,如同未祭。二是说即使你身临其境,如果心不在焉,不能起孝起敬,权当例行公事,做给人看,则亦如同不曾祭祀一般,毫无效果。
今按: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如果因为肉眼无从得见鬼神,便以为其不存在,而心存简慢,举止如同儿戏,毫无诚意,久而久之,心地早已虚伪多诈,相比之下,获罪于鬼神的损失倒还在其次。窃以为,儒家的“祭如在”绝非迷信,而是一种正信,是正确而正当的信仰和信念。
责任编辑:柳君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