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昕】全球治理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责任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6-10-15 23:27:42
标签:

全球治理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责任

作者:罗昕(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来源:《南风窗》2016年第21期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十四日己巳

      耶稣2016年10月14日

 

 

 

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信仰和美德修养,也是一种切实改善经济社会状况的实用工具。

 

 


这段时间,走访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华文教育状况。这些国家的学生和家长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来的热情让人印象深刻。这些华文学校,在校人数通常有300到500人,有的甚至达到七八千人,涵盖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教育体系。一些学校的教室、走廊、大堂都张贴着国学经典中的词句,尤其是《弟子规》的字词更为突出,校园所到之处,孩子见到你都是合掌鞠躬,充满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氛围。重要的是这些华校“有教无类”,当地族群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多,他们的父母认为孩子会说汉语,将来有更好的工作选择机会和福利待遇。

 

在东南亚感受到这些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传统文化气息时,国学经典在国内却似乎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另类,传统文化教育并没有成为体制内的普及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人们往往要求助于体制外教育,而体制外教育又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情况。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弄得诡谲玄幻、唯我独尊,把它当作供奉品;也不能妄自菲薄、崇洋媚外,把它当作废旧品。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是传统文化的思想根基在起着重要牵引作用。

 

  


传统文化来自于现实生活而又回归于现实需求,体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信仰和美德修养,也是一种切实改善经济社会状况的实用工具。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归根结底是能让当下的人过得更好。当今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机,背后体现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不仅仅是高铁、手机等产品在国外的普及,重要的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管理方式,在促进全球各国公共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人类面对诸如恐怖主义、经济下滑、环境生态等众多共同性问题。中国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在全球治理中留下中国文化思想印记,让全球共享中国的优质文化基因,让中国的文化基因可以助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和谐、包容之道,有助于凝聚着这个撕裂的社会、对立的族群,化解乖张和戾气。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文化基因,期冀这一基因是可复制、模仿、可繁殖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全球治理方案越来越多地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中国也越来越成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在与时俱进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兼容并蓄”,能与各种优秀海外文化进行交流互鉴。要通过学术话语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与价值逻辑,增强传统文化的原创动力;要通过日常话语将传统文化接地气,促进全球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今天的中华民族,不仅担负着自我的发展责任,也承担着人类的发展使命。只有中华民族当下活着的成员能够承接得住自己古代先贤的文化思想遗产并加以弘扬光大,激发传统文化的思想活力,才足以引导当下全球活动者共商共建共享美好的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